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通知公告

《彝族格言谚语集萃》前言

作者:李金发(红河学院国际彝学研究中心)文章来源:“首届中国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文化研讨会”交流资料
发布时间:2017-02-22 12:40


 

彝语南部方言区是继彝语北部方言区(大小凉山彝区)之后的第二大彝语方言区,彝族人口超过一百万人,涵盖尼苏(也写为聂苏)、纳苏、仆拉、山苏等支系。该方言区古彝文与其他省区的古彝文同源。

今天,彝语南部方言区虽被不同行政区划分割,但是方言区内的彝语、彝文、民风习俗大同小异。此外,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还被属于东部方言的弥勒市彝族阿哲支系使用。彝语南部方言区涉及区域广阔,包括:昆明市晋宁县,楚雄州双柏县,玉溪市峨山县、新平县、元江县、易门县、通海县、华宁县,普洱市墨江县、江城县,红河州石屏县、建水县、蒙自市、开远市、个旧市、元阳县、红河县、绿春县、金平县、屏边县、河口县等市县。少部分操彝语南部方言的彝族居住在越南和老挝两国的北部山区。

彝语南部方言内部差异较小,纳苏支系和尼苏支系之间大同小异,可以通话自由交流。方言区地域方面,峨山彝语可以和玉溪市诸县,以及红河州石屏县、绿春县,楚雄州双柏县,思茅市墨江县、江城县,昆明市晋宁县等地方的彝语通话交流。

彝语是一种优美的语言,声母发达,清浊对立,韵母简单,以单元音韵母为主,松紧对应,使用中讲究对仗和音律和谐,注重修辞,彝语拥有古老的口头诗歌传统,体现了古彝人高超的语言运用能力。在两千多年前的阿普笃慕时代彝族就已经在使用彝文,卷帙浩繁的彝文古籍多数用五言诗体文写成,彝文古籍文献的题材涉及了彝族的宗教、历史、文学、军事等方面。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口头传统和书面文本两个方面为彝语言文化创造了生动活泼、内涵丰富、朗朗上口的语言精华元素。而且,由于语言文化深厚,口头传统发达,彝文书写丰富,彝族先民还创造出了灿烂的文学艺术成果,如史诗《阿细的先基》、《勒俄特依》、《查姆》、《梅葛》、《铜鼓王》、《尼祖谱系》、《洪水泛滥》等等。

彝语词汇中的这些格言、谚语、成语、俗语、典故等,是语言中的精华,作为语言的核心元素或精华组件而存在,体现了古彝族人独特的历史记忆、学识智慧、道德观念、审美艺术、生活情趣。1600多年前的汉文史书《华阳国志》中记载了当时的彝族人在语言使用上具有的鲜明特点:“论议好譬喻物,谓之《夷经》。今南人言论,虽学者,亦半引《夷经》。”从这段记载上可以看出,魏晋时期彝语词汇中就已经存在大量的格言、谚语、俗语、典故、成语等精华元素。当时的彝族人说话喜欢引经据典、旁征博引,广泛使用这些语言精华元素,喜欢使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回环等文学修辞手法,言谈交际中喜欢进行口头辩论,比试口才,显示机智,凸显智慧。至今为止,四川凉山彝族还保存着在婚嫁、聚会中斗智慧、比口才的古老习俗。1600多年前的魏晋时期,西南地区彝多汉少,彝族文化发达,深深影响了当地汉族,所以史书上才说即使是南方的汉族知识分子,他们的言语也常常借用或使用这些彝语格言谚语典故,且使用频繁,引用惊人,达到“半引”的程度,即两句话中差不多一句就受彝语影响。

过去,峨山县的彝族老人说彝话,也喜欢引经据典,引用“彝经”(彝语的格言、谚语、成语、俗语、典故等),彝语表达准确、活泼、丰富、精练、工整、文雅、优美。但是目前,随着彝语的衰弱和濒危,使用人口减少,词汇量萎缩,使用时的文学性、艺术性、优美度大大降低,今人已不如旧人。过去老人一两句话说得清楚、说得聪慧、说得漂亮的话,我们往往只会用干巴巴的、啰里啰嗦的甚至粗俗的话语来表达。祖先们的优秀语言文化在我们身上失传,这是一种悲哀,也是一种宝贵文化遗产的损失。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一个民族的现代化发展总是立足于传统文化基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生境脆弱,具有不可再生性,一旦消亡将永久丧失。因此,当前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需要抢救、保护、研究和传承。彝族传统文化,是数千年彝族文明的结晶和积淀,既是先人留给我们的遗产,也是我们传承发展的财富。

2017年2月3日—6日,将在云南省峨山县富良棚乡召开“中国彝族首届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文化学术研讨会”。彝族文化是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的灵魂和命脉,彝族文化一旦失传,那么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编者作为本地人,支持家乡的建设事业是义不容辞和责无旁贷的,因此,为了抢救和保护彝族语言文化遗产,为了支持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的开发建设工作,丰富本次研讨会的交流内容,编者从正在研究和建设的一个项目中抽取出部分以纳苏话为主的格言谚语,编制成这本小册子,作为内部交流材料使用。

本册子中的格言谚语,主要以流传在峨山县及其周边彝区的彝语格言谚语为主,内容多数以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为主,少数为尼苏话。这些格言谚语,来自编者多年来从峨山、双柏、石屏、新平等地彝区的调查和收集工作,且多数为口语,少数出自书面语。这些格言谚语,在整个彝语南部方言区各地广泛流传。同一格言、谚语既在纳苏村寨流传,也在尼苏村寨流传。

为了兼顾外来学者研究和本土彝族文化爱好者学习的需要,在编排体例上,使用汉文、南部方言古彝文的双语对照形式,除了国际音标注音(用[ ]括起来的部分),还使用了基于四川凉山规范彝文拼音改进而设计制定的“彝语南部方言彝文拼音方案”来注音,每个词条都按汉文、彝文、国际音标、彝语拼音的顺序分行标注排列。本册子中标注“(纳苏话)”的词条,是指收集自彝语南部方言纳苏支系,纳苏人主要聚居在峨山、双柏、易门、晋宁等县,人数约15万人。标注“(尼苏话)”的词条,是指收集自彝语南部方言尼苏支系,来源于峨山、石屏、新平、元江等县的尼苏话。

在发音点方面,纳苏语音以编者所掌握的云南玉溪市峨山彝族自治县富良棚乡塔冲村纳苏话为代表音;尼苏语音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尼苏话为代表音。 在后续的工作中,我们还会陆续出版和发布《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规范研究字典》(在研中)、《彝语南部方言传统语汇集萃》(在研中)、彝学研究网“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在线词典”等成果。在将来的这些成果中,纳苏音都是以峨山县富良棚乡塔冲村纳苏口音为标准音。

喜闻塔冲村已经纳入了富良棚彝族特色旅游小镇的发展规划,将开辟乡村旅游,急需彝族文化来填充村寨的文化内涵和打造文化特色。让塔冲村的纳苏话成为彝语南部方言纳苏话的“代表音”和“标准音”,进而成为彝族纳苏文化的一个中心,可以为塔冲村的旅游形象增色不少,这也算是本册子的一个意外收获了。若塔冲以此为基点和契机,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策划、建设、打造成为滇中滇南彝族纳苏文化的代表村或中心,那也不是不可能。

本册子的内容抽取自国家民委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彝学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彝语南部方言古彝文规范研究”项目的阶段性成果,由于项目还未完工,仓促编成,内容中存在不少的错误、别字、遗漏、不足之处,还恳请与会的专家、学者们批评指正。

感谢云南师范大学的黄龙光博士!正是在他的辛苦努力之下,才有了本次研讨会,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交流探讨的平台和机会。

如果你会彝语,了解和掌握彝语南部方言的纳苏话或尼苏话的格言、谚语、成语、典故等语言精华,那么请提供给我们,以便我们充实和完善语汇库。如果你愿意作为支持者、志愿者来参与这些工作,我们更欢迎。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