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永仁宣传部
发布时间:2012-01-02
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增强民族文化自觉,树立民族文化自信,推进民族文化自强,展示和弘扬中国彝族独具特色的服装服饰文化。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彝学学会、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于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县城举办“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
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以“绚丽赛装 赛装赛美”为主题,把“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办成一次民族服装服饰的博览会、民族文化提升、民族团结和睦共同进步的盛会,招商引资和文化旅游的推介会。
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由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省文产办、省文化厅、省广电局、省彝学学会、中共楚雄州委、楚雄州人民政府主办,中共楚雄州委宣传部、中共永仁县委、永仁县人民政府承办。整个活动为期3天,除在县城设立主会场外,还将在永仁县方山诸葛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设立分会场。在节日期间将举行盛大的开闭幕式,充分反映彝族的厚重历史、多元文化、多彩服饰和时代精神。同时还将举办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展演大赛和原生态彝歌大赛、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刺绣精品展,中国彝族“彝人风采”摄影大赛、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和发展研讨会,第二届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彝族服装服饰展销会和自驾游等系列活动。
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诚邀来自云南、贵州、四川、广西4个省区的代表团参加文化节的各项活动。届时,具有中国马铃薯之乡美誉的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阿诗玛的故乡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中国民间扎染艺术之乡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县、世界黑冠长臂猿之乡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云药之乡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等16支代表队将组团参加服装服饰大赛和原生态彝歌大赛,参赛演职人员达274人。同时邀请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杨源、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邓启耀、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吴侠、中国文房四宝协会会长郭海棠、云南省歌舞团一级编导周培武等专家学者38人;中央、省、州媒体21家130人参加文化节系列活动。
永仁县地处川滇要冲,素有“中国太阳城,云南北大门、特色产业县 、民族风情园”之美誉。永仁民族节日隆重热烈,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尤以永仁彝族“赛装节”最富盛名,至今已有1347年的历史,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乡村“T”台。每年的正月十五,无论远近的彝族同胞聚集在赛装场上,赛歌赛舞赛美,“赛装赛到日头落,跳脚跳到月当空”是中国彝族赛装节的真实写照。赛装场,色彩缤纷,满眼都是花花绿绿,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的鲜艳服装,充分显示彝族人民的聪明智慧和勤劳能干。“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在永仁县城举办,将对进一步弘扬彝族文化、提高中国永仁彝族赛装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楚雄彝州和永仁县民族文化建设,促进楚雄彝州民族团结和睦,实现楚雄彝州和永仁县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推进作用。
开幕式文艺晚会
12月9日晚19:30——21:30在永仁县民族文化广场隆重举行。晚会由楚雄彝族自治州民族艺术剧院策划,整场晚会分为序 《盛世花开》、第一章《彩云南》、第二章《美彝山》、第三章《来赛装》和尾声几个部分组成。在第一章《彩云南》中,特邀者建周演唱歌曲《大彝山》和《家乡的火塘》;州民族艺术剧院演出舞蹈《彩云南》;特邀阿乖佬组合演唱歌曲《楚雄桂花香》。从不同的侧面展现彩云之南,山川钟秀、人文荟萃。25个少数民族生活在这块美丽的土地上,他们能歌善舞,徜徉在歌舞的世界。悠扬婉转的歌谣、花样繁多的舞蹈、五彩斑斓的服饰,渲染出一个七彩云南美丽的神韵,让人心醉神迷。在第二章 《美彝山》中州民族艺术剧院演出舞蹈《彝女韵》;特邀成都军区战旗杂技团演出《阿西跳月》、特邀“太阳部落”演唱歌曲2首。展现了千里美丽彝山,勤劳勇敢的彝族先民留下的丰富宝贵的文化遗产,汇聚了彝族歌舞中的华彩篇章,勾勒出一幅幅彝人鲜活的生活画卷,美不胜收。第三章《来赛装》特邀省艺术学院时装模特队表演《霓彩彝山》、各地州、县市服饰组舞《赛装》,展现了在永仁——赛装节的故乡,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这一天,心灵手巧的彝家姑娘们,穿上亲手缝制的盛装,聚到一起进行比赛,看看谁是最聪慧的人。这是一次美的盛会,来赛装,人如潮,花如海,看火红的马樱花映衬着姑娘娇美的容颜,美不胜收。晚会时长约为90分钟。
闭幕式暨颁奖典礼
2011年12月9日上午09:30—11:30在永仁县民族文化广场举行,由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策划。闭幕式(颁奖演出)内容以“风情永仁多姿多彩, 炫彩彝山歌飞舞狂”为主题,为获得服装服饰展演大赛一等奖的三个彝族自治县颁奖;为获得服装设计大赛一等奖的得主颁奖;为获得彝歌大赛、摄影大赛、苴却砚鉴评一等奖得主颁奖;进行赛歌优秀节目展演;进行彝装大赛优秀节目展演;晚会将在舞蹈:《欢乐的节日》中落下帷幕,整台闭幕式颁奖演出约为60分钟。
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
2011年12月9日—12月11日在永仁县城举办。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大赛以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彝族传统文化为宗旨,以“绚丽彝装 赛装赛美 时尚彝装”为主题,以彝族传统服饰美学元素为基础,以现代流行服饰为主要形式,赋予创新、发展的理念,强调时尚、样式、结构、工艺、面料、色彩及图案的和谐统一,达到设计新颖、独特、美观、实用的目的,充分展现彝族服饰传统与时尚相结合的魅力,给人以极大的艺术美感。邀请的参赛对象为全国彝族自治县相关部门,服装设计院校,民族服装设计师,非专业服装设计爱好者。目前已有四川雅泰阿依服饰设计工作室、云南大学服装设计学院工作室、云南省民族中专、云南天彝文化公司等17个单位报名参赛,参赛作品193件。参赛作品最终由中国妇妇儿童博物馆副馆长杨源,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邓启耀,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吴侠,凉山州博物馆书记兼副馆长唐亮,《大家》杂志社总编辑赵丁丁5名相关专家,在征集到的作品中选择设计新颖、时尚,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服装中评选出一、二、三等奖。
彝族服装服饰展销会
2011年12月9日—11日在永仁县永仁古城举办。展销内容为彝族服装、彝族刺绣精品、彝族手工艺品等。展位由文化节组委会统一搭建,商户免费展销。目前共有40余家彝族服装服饰商户报名参加展销。
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展演大赛
2011年12月10日08:30-11:30在永仁县民族文化广场举办。此次大赛活动共有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代表团、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代表团、广西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代表团、红河州代表团、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代表团等14支代表队参赛,是全国彝族服装服饰的大荟萃、大交流、大展示、大竞赛。大赛邀请到云南省舞蹈一级编导周培武任大赛总编导,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杨源、中国资深模特导师莫云彪、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邓启耀、中央戏剧学院博士吴侠、云南省舞蹈家协会副主席郭丽娟5名相关专家学者任评委。此项大赛共设奖项一等奖3名、二等奖5项、三等奖6名。通过举办这一盛大的大赛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彝族服装服饰的独特魅力,比较全面地推动全国彝族服装服饰文化的大交流、大传承、大发展。
中国原生态彝歌大赛
2011年12月10日14:30-17:30在永仁县民族文化广场举办,此次大赛活动共有 四川省凉山州昭觉县代表团、贵州省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代表团、广西自治区百色市隆林各族自治县代表团、红河州代表团、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代表团等14支代表队参赛,是全国彝区原生态彝歌的大展现、大比拼、大聚会。大赛邀请到云南省舞蹈一级编导周培武任大赛总编导,著名作词音乐人陈哲、国家一级作曲那少承、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吉古夫铁、云南大理苍山感通旅游索道有限公司总经理吉小冬、州艺术剧院创作室副主任杨源忠、楚雄师院艺术系副主任李永云6名相关专家学者任评委,此项大赛共设奖项一等奖3名、二等奖5项、三等奖6名。通过举办这一盛大的大赛活动,向世界展示中国彝族天籁般的原生态彝歌,比较全面地推动全国彝族原生态彝歌文化的大交流、大传承、大发展。
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
2011年12月10日14:30-17:30在永仁县城永仁大酒店举办。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以“中国彝族服装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为主题,围绕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历史、型制、种类、款式、风格特点、现代彝族服饰的开发运用等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和探讨,整个研讨会为期半天。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诚邀到著名的彝族服饰和彝族女性问题研究专家伍呷、云南民族大学副校长王四代等国内长期从事彝族服饰研究的专家学者和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云南省以及省内昆明市、楚雄彝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的彝学会专家及相关领导50余人,对彝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审美意蕴,全方位地开发运用作立体的诠释和研判。
彝族服饰文化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彝族服饰有760多套(件),是世界单一民族中拥有服饰最多的民族之一。永仁彝族赛装节是世界上最早的服饰展演“T”台,是研究彝族服饰文化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由于受经济发展大潮的冲击,大量优秀而珍贵的服饰文化正在急速地失散与消亡。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的举办,将对彝族服装服饰的传承与发展及增强各民族的凝聚力尤其是彝族人民的凝聚力,更好地实现自身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刺绣精品展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永仁县永仁会堂三楼会议室举办。展览以楚雄州博物馆馆藏精品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刺绣精品为主,永仁县和其它特邀彝族自治州、县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剌绣精品为辅。展出彝族服装和彝族刺绣精品160余套(件),按彝族支系与语言分布将彝族服装服饰分为六大类型,即楚雄型、滇西型、滇东南型、滇东北型、黔西北型、大小凉山型。
本次展览由楚雄州博物馆派出有丰富服饰展览经验的专家对展馆现场作规划设计、展品筛选、文字采集等工作,按照服装服饰展览标准要求进行布展,将充分展示多彩的彝族服装服饰和彝族刺绣文化,具有较高的展览专业水平和欣赏价值。
中国彝族“彝人风采”摄影赛摄影展
此项活动于2011年9月9日启动,面向全国范围征稿。通过宣传、作品征集活动得到了省内外摄影爱好者的普遍关注和支持。
截止2011年10月10日,组委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85人的投稿,共收到照片885件。中国彝族“彝人风采”摄影作品评选会于2011年10月15日在永仁会堂举行。来自于各地的专家对参赛作品进行了评审。大赛评审团评出一等奖2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10件,优秀作品20件,精选出参展作品63件。图片包含人物图片、民俗图片、服饰图片等形式,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全国各彝族的绚丽形象,图片具有丰富的内涵,强烈的民族特色,表现形式新颖多样,并具有相当的视觉冲击力。获奖作品于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永仁县永仁会堂二楼会议室集中展出。
第二届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永仁县太阳广场举行。
苴却砚是中国五大名砚之一,因石材产于苴却(今永仁县)而得名,其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发展史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其石紫黑沉宁、致密细腻、晶莹滋润,兼有中国四大名砚之优。其形绚丽多姿,给人以无尽遐想,更得艺术家顺其自然的雕琢,可谓纳尽山川之秀,汇聚古今人间之情,令观者深有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之感,生发无穷韵味。
本届博览会共有30个展位,共有来自于云南、四川的近30家苴却石艺加工、销售企业参展。参展作品369件,展品既有各种绝妙的石艺天然之作,又有多种多样的造型石、画面石,还有精美神奇的石砚作品,千姿百态,琳琅满目,给观众带来艺术的联想、启迪和美的享受。对苴却砚的宣传、展示和提高,是一个极好的平台,对于提高永仁乃至彝州楚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将产生积极重要作用。
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设钻石奖、金奖、银奖、铜奖、优秀奖五个奖项,并由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云南省观赏石协会苴砚专业委员会颁发证书。
永仁作为一个县级城市举办这样的盛会,还属首次。这是中国苴却砚精品及苴却砚研发同仁相聚的又一次盛会。
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暨签红仪式
2011年12月9日至11日在永仁县永仁大酒店举办。组委会办公室对各级各部门上报的推介项目,筛选出20个永仁招商项目汇编成册,会前免费印发参会企业。
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主要包括参观永仁投资环境建设成就展、招商引资成果展、重点招商项目及核心政策介绍;永仁县人民政府领导向来宾介绍县情、投资环境、优势产业并推介重点招商项目;永仁县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三个议程。
推介会发布的项目突出了工业项目,突出全方位对外开放,项目涉及现代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经营权转让、科技成果转化、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基础产业等。推介会不局限于为合作双方提供合作平台,还鼓励所有参会方之间尽可能进行交流合作。本次推介会具有展示与洽谈结合,内资与外资结合、产业对接与科技合作结合等特点。据初步统计:目前已有5个商会、39家企业参加推介会。参加会议的客商和来宾预计达200多人。
《梅葛》电影招待会
2011年12月10日19:30-21:00在永仁大酒店三楼会议室举行。这是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题材首部数字电影,取材于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宝库中的民间文学瑰宝——彝族“梅葛”。大学生莎娜根据父亲日记本中的线索,从费城到中国彝州寻找彝族“梅葛”,结识了“梅葛”老人果薇和“梅葛”的守望者罗颇阿波,并被众多的青年“梅葛”艺人感动,她放弃了原来的生活留在彝州。一年后,核桃村的“梅葛”文艺演唱队应邀到莎娜原来生活的地方演出并获得巨大成功。影片通过原生态的摄制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梅葛歌舞乐,反映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交流与融合,展现了彝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绚丽多彩。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