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族人网
发布时间:2012-02-02
杨源,女,现任中国妇女儿童博物馆副馆长,研究员。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评委主任,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展演大赛评委,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参会专家。
民族服饰于当下社会的发展模式,一是保护传承、二是创新发展。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的举办,是彰显彝族文化魅力的一个平台,也是促进彝族服饰文化产业发展的精神动力。服装文化节使我们看到坚持文化多样性、强调文化持有者的文化自觉意识以及民族文化遗产保护中内外因素的重要作用,这在当下民族文化保护与弘扬的工作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邓启耀,男,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中国彝族服装服饰展演大赛、彝族现代服装服饰设计楚雄邀请赛的评委,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参会专家。
在西南,彝族是服饰样式最多的民族之一。如按基本款式梳理,彝族服装大致有几大类型,大型中再分各式:贯头衣型、短衣长裤型、长衣长裤型、百褶长裙型、短衣筒裙型、短衣长裙型。
伍呷沫,女,海归博士,著名的彝族服饰和彝族女性问题研究专家,2013年将正式出任国际民族学人类学联合会妇女委员会主席职务。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中国彝族服装服饰传承与发展研讨会参会专家。
要争当并可持续地成为云南及西南区域彝族赛装节日的主办单位,需要学习了解各国家地区的服饰品牌的分类及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尊敬和保护自己民族服饰品牌艺术;需要学习世界各地区的天然色彩的染色体系知识,以便保持和骄傲自己民族长期以来奉行的自然染色路线,并在产品包装方面下功夫给旅游者介绍这些天然系列的染色材料和彝族词汇等。
李德昆,男,云南省珠宝商会副会长,云南省收藏家协会会长。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第二届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评委。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服饰及用品工艺品,是我国的一大国粹。从目前的情况而言,这三个方面需要特别加以注意:一是要进行抢救性收藏。建议收藏家、博物馆尽其所能收藏这些传统服饰工艺品。二是创作出无愧于我们时代的现代民族服饰及工艺品甚至于创作出传世精品。三是加强对于民族服饰、工艺品及其文化的研究和传播。
陈哲,男,著名词作家、音乐人;历届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评委,歌曲代表作:《让世界充满爱》、《同一首歌》、《血染的风采》、《黄土高坡》、《走西口》等。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中国原生态彝歌大赛评委主任。
“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生活化是原生态文化首要的、最为本质的特点。彝族是个有活力的民族,不仅自身支系多,文化发育及形态也多彩纷呈,具有一定影响力已毫无疑问。正因如此,保护文化基因,维护资源完整,活化传承择取良性发展道路——就变得极为重要。
那少承,男,著名作曲家,国家一级作曲,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原楚雄州民族艺术剧院音乐总监。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中国原生态彝歌大赛评委。
民间音乐浩如烟海,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我们已做的工作,无论其广度和深度均远远不够。大力发掘、抢救民族民间传统音乐文化,以及在此基础上认真加以研究,从而促进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健康发展,仍是一项迫切的任务。
张化忠,笔名张傻,高级工艺美术师、云南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长、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第二届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评委。
工艺美术行业的发展,要推行“三名主义”。即:打造一批全国著名的工艺美术行业知名大师、艺人,提升云南工艺美术品的产业附加值;打造一批在全国叫得响、卖得好的工艺美术名品,抢占全国工艺美术品市场;打造一批工艺美术品名店,集中销售全省工艺美术精品。
浦龙恩,男,国家观赏石一级鉴评师、中国观赏石协会常务理事、云南省观赏石协会专职副会长。第四届云南民族服装服饰文化节暨中国彝族赛装节第二届中国苴却砚精品鉴赏博览会评委。
永仁县是苴却砚材质苴却石的原产地,其制砚历史悠久,本土苴却砚雕刻大师的作品曾在国内外大展上获得大奖而享誉海内外。近年来,苴却砚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2008年7月,在昆明•东盟石文化博览会上,苴却石被评为“云南名石”。发展苴却砚产业也写入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出台的《关于发展云南省石产业的若干意见》,为打造云南的苴却砚产业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在不久的将来,我省的苴却砚文化将会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