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族文学

灵魂的碎片将成就一部壮阔的彝族史诗一一读普驰达岭诗《捎给灵魂的碎片》有感

作者:杨林文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7-10-21 12:23


灵魂的碎片,将成就一部壮阔的彝族史诗

一一读普驰达岭创作中的大型长诗《捎给灵魂的碎片》有感

     杨林文

诗人的出现是上天的安排;诗人的存在是造化的杰作。世界因为诗人的出现而丰富多彩;诗人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带给了世界绚丽多姿……

诗的各种艺术表达形式,形成了诗坛上五彩缤纷的流派或说主义,令读者有些目不暇接。但对于像我之流的普通读者来说,诗莫过于就只有这么三种:一种像口语,一读就懂;一种像巫词,难解其意;一种像美酒,读了醉人。

诗是文学艺术的最高形式,是语言文字的精华之光。把诗写成口语样太过于浅显直白了,就会有损诗的神韵;但让诗晦涩难懂,也会使诗失去了应有的功效。只有把诗写成像美酒样读了醉人又益人,才是最高境界的诗。

诗性民族的彝人,因其天赐诗才而诗者如芸,其中也不乏诗情高涨者。但许多都因为阅历的肤浅和学识的匮乏、尤其是心性的浮躁,诗的创作难成气候,最终不过变成了自娱自乐或自我安慰的雕虫小技而已。

当然也有许多把诗写到了最高境界的诗人,像普驰达岭。

普驰达岭的诗,没有口语化的浅白,没有巫词般的艰涩,把语言文字发挥到了含蓄而又亮靓、清爽而又隽永的极致。能抵达如此的境界,这与作者不凡的经历、渊博的学识、丰沛的情感等诸多因素是分不开的。

普驰达岭从云南省禄劝县普驰卡那个偏僻小山寨走出来,走进了皇城脚下那座中国最高的学术殿堂。不难设想,其间遭遇了多少风暴,也收获了多少沿路上的旖旎风光?所以,才造就了他的诗歌避免了其他诗人作品的那种空洞无物,滥发感慨,甚至无病呻吟的通病。他的诗作里不仅有情和爱等这些诗歌的永恒主题,也有故事、情节、甚至是细节等这类小说的原素。当然,对这些丰富原素的呈现,普驰达岭采用的自然是诗的表达形式和诗的语言文字,而并非是小说的格式和语言。这样的诗作必然会与众不同,这样的诗人必然会出类拔萃。

其实,所有的汉语写诗作文者,用的都是相同的汉文字和汉语言,但写出来的作品为何就大相径庭呢?这就关乎于作者的天赋、造诣、心态、环境……

还生活在普驰卡那个小山寨时,普驰达岭成天浸淫在寨边那条叫“掌鸠河”的浪花里,他要洗濯身上的污垢。出来闯荡在外面广阔的天地后,普驰达岭一直翻滚在汉彝文化这两条浩瀚的江河里,他要丰盈自己的内心世界。

小时候洗濯了身上的污垢,长大后丰盈了自己内心世界的普驰达岭,眼下便有了非凡的能量和不错的业绩。学术成果丰硕,诗歌佳作也不断。学术和诗歌两者又相辅相成,不停地推着普驰达岭继续前进。

普驰达岭的诗歌,文字精炼,语言含蓄、寓意深邃、思想深刻、意境优美……这得益于他极高的诗歌天赋。普驰达岭是个天生的诗人,所以对文字的掌控和语言的运用,就远远地高于了他人。他的炼字谴词已经达到了古代诗人的高度。像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带活了整首诗样,普驰达岭眼下正创作中的长诗《捎给灵魂的碎片》4小节里“……无数的春天爬上山岗 坠落在村庄的黄昏……”,其中的“爬”和“坠落”两个动词,在诗歌意境的创造上,跟王安石的“绿”字有了同等的功效。诸如此类的不胜枚举。

有了诗歌的先天禀赋,再加后天的不断学习和深造后,普驰达岭的诗歌创作就更得心应手了。不管是“赋、比、兴……”等这些传统手法的运用,还是“通感、具象、意象……”等一些灵性表达方式的铺陈,普驰达岭都已是娴熟自然、炉火纯青。所以普驰达岭的诗,具象横生、意象矗立、意境鲜丽、画面活泼、情感澎湃……读了似喝下美酒般晕乎乎醉人。

普驰达岭的诗歌能取得这样好的成绩,有他的学术功劳。

所有的文学作品,包括诗歌,都不过是对天下时事的反映及对人类情感的表达。但许多诗人的不少诗作,却也仅是停留在对平常时事的描述和对肤浅情感的抒写上,就缺少了一种独特的艺术视角和邈远的思想深度。

作为学者的普驰达岭,就因为他有渊博的学识和深厚的文字功底,更有敏锐的人生悟性,因而他的诗作特别厚重。诗里面有渊源流长的历史,丰富多彩的文化,深刻辽远的思想,明晰透彻的哲理以及独具特色的人生经历和人性感悟……更令人可喜可贺的是,普驰达岭并非像其他一些学者型的诗人样,让学者身份和学术理念束缚自己诗才的发挥。他澎湃的诗情,汹涌的诗才,飘逸的诗性……把诗歌创作发挥得淋漓尽致,读之会身心俱焚,灵魂飘然升空……

眼下,普驰达岭正创作中的大型长诗《捎给灵魂的碎片》,更是一部让人值得期待的大作。

作者一如既往地秉承自己的创作风格。这部作者预计为500节的长诗,已写到了66节的初稿。从这66节的初稿上不难发现,艺术表达上,作者在力求精益求精;思想内容上,作者在努力使其丰满厚重。我仿佛感觉到,一条大江正在汹涌而来;一座高峰开始在慢慢崛起……

任何书写者,包括诗人,都难免把自己的一些经历、情感、心得等,写进自己的作品里。普驰达岭也不例外。所以,他正创作中的这部大型长诗里就出现了“普驰卡”、“掌鸠河”、“万德梁子”……这些故乡的地名和熟悉的场景。而衡量一位书写者的高明与否,就看他的书写是否仅陷在小情小景上,还是有博大的情感和旷达的视野。

普驰达岭是高明的,长诗《捎给灵魂的碎片》里,不仅有寄托着他儿时情感的“普驰卡”、“掌鸠河”、“万德梁子”……更充溢着“木火金水土”、“青红白黑黄”、“东南西北中”……这些彝族传统文化中的“五行”、“五色”、“五位”等。他长诗里更是反复吟唱承载着厚重的彝族文化,或者也可说是彝族文化发祥地的南高原。他在反复念叨南高原上属于“智慧语言的千年不化的雪”;他在时刻怀想栖息在圣山洛尼白隔壁的彝族始祖阿普笃慕的魂……

这部作者预计为500节的大型长诗,虽然刚开了个66节的小头,但我已分明感受到了它磅礴的气势。作者把散落在人生路上的碎片,很高超地用个人的情感和彝族的传统文化串连起来,捎给灵魂、献给读者。让灵魂、让读者从中领略了“母语在胡同深处落单”的悲悯,“木炭穿过厚厚的寒冷”的坚毅,“鹰着陆险峰,目光如炬”的桀骜,“让远山为你的仰望挪开半寸江山”的豪迈……如此波澜壮阔的诗意画卷。

普驰达岭,这位洒脱无忌的彝族学者型诗人,用捎给灵魂的碎片,将成就一部波澜壮阔的彝族史诗,值得读者去期待。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