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null

南诏国

作者:王国清
发布时间:2010-03-03投稿人:王国清


南诏国,唐代以乌蛮为主体,包括白蛮等族在内,在今云南、贵州一带建立了政权。乌、白蛮为今彝族和白族的先民。7世纪后期,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一带,分布着乌蛮、白蛮部落,其中,蒙舍、蒙巂、越析、浪穹、施浪、登赕是为最强,史称“六诏”(诏即王之意)。当时蒙舍诏居地为南,而称“南诏”。其王为蒙氏,与唐关系密切。唐贞观二十三年(649),蒙舍诏首领细奴逻建“大蒙国”,臣属唐朝。武则天时,细奴逻子逻盛亲身入唐朝贡。唐玄宗时,五诏衰微,逻盛之孙皮逻阁日趋强势,统一了六诏。开元二十六年(738),玄宗封皮逻阁为云南王。天宝年间(742—756),南诏的向外扩张,遂背唐而于吐蕃亲密接触。安史之乱后,唐朝无暇顾及西南,南诏乘机扩大势力范围。南诏王异牟寻在位(779—808)时,达到全盛,辖区包括今云南全部、四川西南部及贵州西北部等。南诏的不断扩张,成为晚唐最严重的边患。南诏政权性质为奴隶制,统治者注意吸收封建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派遣子弟赴成都、长安学习。统治集团顺应时代,城邑修建亦仿唐制。大和三年(829),南诏军队虏走成都城内数万工匠,被俘入南诏,传授手工技术,对南诏的社会经济和手工技术的发展起了较大的作用。南诏晚期,统治集团日趋腐朽,终因内乱于902年亡国。自细奴逻称王,共13主,历时254年。(王国清 收集整理 )

null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