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人物纵横

为了灾区的孩子--彝族高三学生捐出10000元学费

作者:潘晓东
发布时间:2010-04-29投稿人:潘晓东


2010年4月22日,四川省越西中学开展为青海玉树灾区募捐的活动。学校领导事先收到一位高三补习生准备捐一笔大的款项的消息,多次让该生班主任询问款项来源,希望来自农村的他量力而行,不要因为捐款影响正常的学习和升学。募捐现场,当着全校师生的面,这个叫莫洛木果的彝族同学把10000元现金放进募捐箱里,然后默默地回到排列整齐的队伍里。
来自高山移民新村的彝族“90”后

祖祖辈辈居住在越西县申果庄瓦曲觉乡的莫洛木果生于1990年。母亲一字不识,父亲读过小学三年级,是村子里少有的几个懂“文化”的人。1997年,小木果全家在越西县实施的高山移民工程中举家搬迁到越西县五里箐乡马扎村,从此告别艰苦的生活。他在村小读到三年级后,考入县邮电贝尔小学寄宿班读书。从小就是三好学生的他是父母疼爱的宝贝,也是希望。200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凉山州民族中学,一读就是六年。

2009年的高考,他的成绩虽然不理想,但是收到了千里之外的川北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亲戚朋友为这个从高山搬下来的男孩考上大学兴奋不已,纷纷解囊相助,这家五十、那家一百地资助他的学费。他们家是四姊妹,哥哥目前在川师大读书,妹妹在越西县西城中学读初中,还有个妹妹才三岁。父亲早年入党,为人诚信、实干,现在是村里的支书。学理科的木果的梦想是考上一所经济类专业的大学,所以,他放弃了这次大学之旅,回到越西中学参加补习。这个行为令他善良淳朴的乡亲们大是不解。

他有一个愿望——-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上学

听说了莫洛木果的事迹,我找到学校想采访一下他捐款的真实情况。校长丁彦打通了他班主任的电话,却告知他因病在步行街诊所里输液。我赶到诊所,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莫洛木果。

这个男孩个头不高,略胖的身材,语言带明显的义诺口音。我简单地问了一下他的家庭情况和学习经历后就直入主题:你的这10000元是从哪里来的?你的父母知道这件事情吗?

他很从容地回答这是他从小省吃俭用攒下的压岁钱和去年乡亲们资助他读大学的钱。父母已经知道他把这笔钱捐给了灾区。我问你父母骂你草率了吗?毕竟这笔钱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是来之不易的。他说他从小就爱听父母的话,这次的决定他事先给父亲打了电话,父亲的态度是他现在已经是19岁的小伙子了,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事情。当时老师也有所顾虑,几次做了思想工作,但是,募捐那天,他还是捐了这笔钱。比起灾区的孩子,他现在的生活已经是很“富裕”了,他从小在申果庄的高山长大,村里没有学校,很多孩子读书需要翻过几座大山,那里没有电视、没有电脑,当时甚至连公路都没有。他们家有今天,他能读到高中,是因为国家的政策和很多热心的人的帮助。他觉得这个时候,灾区的孩子更比他需要这笔钱。我问他希望主笔钱能给灾区带去什么,他说他希望灾区的孩子们知道在遥远的四川凉山,有一个彝族男孩和他们在一起,希望他们能度过难关,不要因为灾难失去读书的机会。

“青海”情节——他崇拜的人是吉狄马加

这次的地震,木果是通过电视新闻和老师的讲解了解的。关于玉树,他知道那是个美丽的地方,中学地里课程里面有关这方面的知识。关注青海,源于他对彝族著名诗人吉狄马加的崇拜。由吉克曲布作曲、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吉狄马加作词的《彝人之歌》风靡大小凉山,同学们相互传唱,这次越西首届油菜花节他在现场听了山鹰组合的倾情演唱,为之震撼。凉山的变化很快,家乡的变化也很快,他们家从穷困潦倒变到在县城的水泉巷买了商品房,父母平时在移民后的村子里生活,自己下课后一个人弄饭吃。虽然感觉有点孤独,但是他的内心是幸福和喜悦的。他认为有今天的生活,都是移民带来的结果。

莫洛木果在州民中读书时有个同学是吉狄马加的侄儿,通过这个同学,他接触了马加的诗歌,被诗歌里那种热爱家乡和民族的语言陶醉,他也热爱自己的家乡和民族,希望自己以后像马加叔叔一样做一个对民族和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次青海玉树发生地震,各族群众团结一心,勇敢地和灾难做斗争,电视画面里的小志愿者才仁旦舟的行为深深地打动了他。短暂的思索后,为了灾区的孩子,为了他们的明天,他捐出准备明年读大学的10000元。

也许他的偶像永远不会知道他的存在,也许这笔钱对于急需灾后重建的玉树来说是九牛一毛,但是他无怨无悔,他用自己的行动表明了大凉山深处一个彝族男孩的爱心。

青海加油!玉树加油!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