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人物纵横

致力发展 回报社会 --记贵州致力(集团)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事长高建军

作者:吴雪瑞
发布时间:2011-07-13投稿人:吴雪瑞


水西不是传说,他是彝人的情结,是彝人的再次辉煌,是彝人社区的另一个高度。这片热土哺育了水西人民热情奔放、积极向上、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人格。在毕节地区彝学学会的安排下,我走进了千年的土司城——黔西,采访了贵州致力集团公司董事长高建军。 平凡的人生 不平凡的创业 高建军,彝族,1965年7月生于贵州省黔西县城关镇,是优秀的民营企业家。现为贵州致力集团公司董事长,贵州省政协委员,贵州省工商联执委,毕节地区工商联副会长,黔西县政协常委,黔西县工商联合会副会长,黔西县彝学会副会长,中国彝族企业家协会常务理事。 1980年高中毕业参军入伍,1982年退伍后在黔西县五交化公司工作;在此期间高建军踏踏实实做事,认认真真学习,并获得了贵大函授本科文凭;在90年代初,下岗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的过程,中国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高建军也没有逃脱这个厄运,1994年他下岗后去贵阳打工,在一年多的打工期间高建军饱尝了商业的酸甜苦辣,意识到“打工不容易”。于是在1995年他回黔西和高隆海、高贵合伙经营的五交化家电企业,没有想到这“三高”的小企业发展为今天以家电、建材、房开、金融等为一体贵州致力(集团)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可以说这是他的第一桶金;1996年年底,他们通过亲戚朋友筹资和自己的积蓄于12月28日创建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司——贵州黔西致力家电贸易公司;1998年11月17日成立贵州省威宁县草海水泥建材有限公司;2005年8月收购贵州渝贵水泥有限公司;2007年12月10日兼并黔西县水泥厂;2008年3月17日注册成立贵州致力(集团)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2008年5月22日成立贵州黔西县致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2008年控股贵州阳光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柚木培育、种植的最大基地;2009年4月与他人合作成立黔西县汇财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同年6月与他人合作成立了贵州汇瑞水泥开发有限公司;2010年入股黔西县信用联社。经过10多年的商海搏击和艰苦创业,如今的贵州致力(集团)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拥有净资产1.5亿元,公司效益不断增加,员工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在当地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深受各界好评。营业总收入上亿,每年上交税款上千万元,拥有员工500余名,其中,大中专学历近100人,下岗再就业人员和复员退伍军人130余名,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300余名。 高建军长期默默地奉献没有被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遗忘,2001年当选为黔西县政协常委;2003年当选为贵州政协委员;2004年被评为贵州省光彩事业促进会理事;2005年和2011年被评为贵州省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2006年被评为贵州省毕节地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工作者;2008年、2009年被评为黔西县先进劳动者;同年10月被贵州省经贸评为贵州省第三届创业之星;多次被毕节地区工商联评选为五星企业家,2009年被评为毕节地区劳动模范、优秀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致力集团被评为明星企业等。在荣誉面前高建军更加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提出了“永不满足”的创业理念。 以人为本 重视人才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这个“本”就是人力资本的本。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决定性力量,是社会发展的原动力。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任务是提高人力资源的存量和增量,带来经济的动力。无论是个人还是群体,在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提高人力资源的效益。 高建军始终秉承“实实在在做事,踏踏实实做人”,推行“以人为本”和“永不满足”的管理理念,把“务实、高效、团队合作、创新、忠实、诚信服务”作为自己的核心企业文化。坚决反对“重物轻人,重使用轻培养,重物力资本投资、轻人力资本投入”的倾向,他做到“舍得投资、舍得培养”,通过人才资源的开发利用,真正把人力资源转化为人力资本,转化为科技优势和产业优势,他说“在企业中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信任人、重用人,才可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和充分发挥人的创造价值,只有人力人才才是企业发展的不断源泉。”他不断从外面邀请专家、教受给员工进行培训,不惜代价的为员工提供外出学习和考察的机会,引进人才,引进技术,为致力集团培养一批批优秀的员工,为致力集团制定一套有特色的管理模式,每年用于干部员工学习培训费用上百万元。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先后成立党支部、工会,互助基金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等各种组织,关心员工,爱护干部,制度管理,民主决策,形成上下一心,相互理解的团结、和谐气氛。公司员工年平均工资为2万元以上,并为员工缴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各项保险。多年来,贵州致力集团在高建军的领导下重视团队自身建设,同时也充分发挥干部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评先选优,奖勤罚懒,尊重人才,任人唯贤。这些年来,公司除了为全体干部员工缴纳各种保险外,从未拖欠一分工资,逢年过节慰问员工,为员工送温暖献爱心,尤其是那些困难员工高建军做了特别的关照,让员工解除后顾之忧,从而增强团队的凝聚力和主人翁的责任感。 生态文明 持续发展 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态,它以尊重和维护自然为前提,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既追求人与生态的和谐,也追求人与人的和谐,而且人与人的和谐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前提。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倡导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对中国自身发展有深远影响,也是中华民族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作出的庄严承诺。 2009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为“发展绿色经济——我们共同的责任”,会议倡议与会各方承担起发展绿色经济的共同责任;2010年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为“绿色发展—— 我们在行动”,会议展示与会各方绿色发展的积极行动。2011年会议的主题为“通向生态文明的绿色变革—机遇与挑战”。从 “责任”到“行动”,再到“变革”,预示着生态文明贵阳会议主题的不断深化。连续三年会议的成功举办,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发挥了传递“中国声音”、展示“中国行动”的作用,向世界表明中国正在认真、自觉地承担节能减排的“中国责任”。毕节试验区“开发扶贫、人口控制、生态建设”是试验区的三大主题,高建军是一个把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落到实处的优秀企业家。 贵州致力(集团)企业发展管理有限公司是一个以建材为龙头,集商贸、林业、房开、金融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民营企业。目前致力集团拥有的子公司里就有:贵州汇瑞水泥开发有限公司、贵州渝贵水泥有限公司、贵州威宁草海水泥有限责任公司三个大型水泥产。在大众的印象中水泥生产是最容易造成污染的一个行业。高建军说,“我们在生产中坚持把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工业经济作为发展理念,走清洁发展之路,并积极开发节能、环保的水泥延伸产品。水泥生产容易造成污染,在企业的发展中,我们不仅注重经济效益,更注重的是生态文明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人有责,我们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于生产的各个环节,力争将污染降到最低”。高建军给笔者介绍道:贵州汇瑞水泥有限公司作为2009年政府招商引资项目,属2009年全省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全区最大的一家水泥生产民营企业,年产120万吨。全部采用目前国内最先进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工艺,原料粉磨采用立磨、熟料烧成采用带五级旋风预热器及分解炉的Æ4.3x60m回转窑、水泥粉磨采用节能型带辊压机的Φ3.5×13m水泥磨两套;并采用全无烟煤煅烧技术。原来的水泥生产方法立窑生产法,每吨能耗约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方法的1倍,其粉尘排放量是新型干法的100倍。汇瑞水泥公司投产后采用的新型干法生产过程中的煤耗、电耗大大减少,降低了水泥的生产成本,使矿山的利用率达到百分之百,为公司带来了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汇瑞投入就有近50台收尘器,对粉尘、二氧化硫进行回收并再利用,一年可回收上万吨水泥,目前,粉尘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均低于国家标准的30mg/平方米。近几年来致力集团用于美化环境、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投入达几百万。各项指标均达到国家排放标准,真正的实现工厂花园化。 在黔西县工业八大产业振兴规划中,建材产业的目标是“以抓好水泥行业发展的同时,将重心转向以煤矸石、粉煤灰等废弃物为原料生产新型墙体材料,支持开发生产新型节能环保建材和绿色装饰材料,建成一批新型清洁环保墙体材料、装饰材料项目。”汇瑞水泥有限公司正朝着“集约型、先进型、环保型、可持续型”为发展蓝图的企业,高建军表态“汇瑞水泥产不仅走一条节能新型的发展道路,而且还带动当地来百姓发财致富”。 兴企为民 回报社会 笔者走进致力集团的总部(黔西县水西大厦五楼)时,秘书把我引进高建军的办公,第一眼映入眼帘的是两幅字画:“舍得”和“诚信”。“舍得之道”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更是人生的一种智慧。有舍有得,不舍不得,大舍大得,小舍小得。舍得不是计较日常的得失,而是拥有超越境界来对已得和可得的东西进行决断的情怀和智慧。近几年来,随着公司日益壮大和效益增收,公司为大部分来自农村的农民工提供了就业的机会,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在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村结对帮扶,发展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在黔西县和威宁县等地通过助学助教、抗震救灾、扶贫济困修建村办公室、党员活动室以及新农村建设捐献物质400余万元。当笔者问到高建军每年大概在公益活动中捐赠的款项是多少是,他低头笑了,“具体款项和金额记不得了,反正我能帮助的都没有拒绝,盈利的目的就是回馈社会,哈哈”。 “兴企为民,回报社会”是高建军办企业的宗旨和座右铭,正是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致力集团在多元化发展的同时,大力投入公益事业,以各种形式回报社会,造福人民。2007年4月年贵州省春晖行动发展中心正式成立,高建军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在威宁多次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助学,有一次高建军一次性就捐赠了66660元给贫困学子。高建军一直在帮扶贫困学子他自己也记不清帮助过多少人,因为他在这方法的帮扶都是自己出钱,掏现金,几乎没有发票,所以都没有一份完整的备案,也没有做过统计。今后他将会面对面的帮扶老、弱、残、障以及边、少群体。在为2008年贵州百年不遇的雪灾使毕节地区交通处于瘫痪,高建军知道这一情况后马上捐款5000元,雪灾还在继续,高建军的捐献也依然在继续,08年的雪灾高建军先后捐献物资折合人民币2万多元。汶川地震后捐出3万余元。2009年初春西南地区大面积旱灾,高建军捐献了5万元人民币并参与了抗旱救灾。2009年6月18日在黔西县绿化乡大海子村三组村民苟守明家中发生火灾,整个住房及所有物资已全部烧毁,片瓦不留。第二天高建军在绿化乡党政领导的带领下,亲自把13吨水泥送到苟守明家中。并安慰苟守明要坚定信心,重建好家园。 身为彝族的高建军从来没有在商场的翱翔中淡忘自己的身份,2009年10月他参加了在昆明成立“中华彝族企业家协会”,并担任了协会常务理事。该协会旨在团结更多的彝族企业家,共同带动彝族同胞兴建企业,投身商业活动。为了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扩大对外经贸技术合作,支持优势企业开展境外投资经营,创新公共服务体制,建立和完善非政府、非盈利性的公共服务组织,团结彝族企业力量,打造具有全球化视野彝族企业。本着“回馈社会,报答民族”的宗旨,带领广大彝族企业家积极参与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以实际行动回馈社会,树立良好的彝族企业形象。同时,协调和引导会员企业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的事业活动,尤其在扶贫救济、奉献爱心方面作出表率,对各种慈善事业作出积极贡献。 在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在高建军的父辈就丢失了母语——彝语,文字和很多传统习俗也丢失了,但是高建军有一颗炙热的彝人情结,积极参与了各地纷纷成立的彝学会,并给予了大力的赞助。曾多次赞助地区彝学会和威宁彝学会;2003年地区彝学会成立赞助了3万;贵阳花溪召开的全国第八届彝学年会赞助了5万元;2011年黔西彝学会成立赞助了10万。据不完全统计,高建军赞助彝学会20余万元。这些是高建军的个人赞助,所以他从来记不得那年那次赞助多少,他认为作为一个彝族人,能为彝族文化的保护传承尽点犬马之力不是荣幸而是责任,今后他将赞助更多的彝族文化事业和彝族优秀学子。 诚信服务 永不满足 “诚信”是公民的第二个“身份证”,宋代理学家朱熹认为:“诚者,真实无妄之谓”;《说文解字》认为“人言为信”;程颐认为:“以实之谓信”;孔子认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高建军说:“对于一个企业,没有诚信就没有市场”。 贵州致力集团和高建军曾多次被省、地、县有关部门评为“重合同、守信用”单位,高建军说作为企业诚信是必须的。致力集团的诚信迎来了致力的市场,不管在建材、集商贸、林业、房开、金融、家电等行业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并得到党和国家的大力帮扶。 高建军把佛教积极思想用到创业道路上,佛教的四谛是“苦、集、灭、道”:“苦谛”是说人的一生到处都是苦,生老病死喜怒哀乐其实都是苦。“集谛”指人受苦的原因。因为人有各种各样的欲望,将愿望付诸行动,就会出现相应的结果,那么在来世就要为今世的行为付出代价,即所谓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灭谛”是说如何消灭致苦的原因。要摆脱苦就要消灭欲望。“道谛”是说如何消灭苦因,消灭苦因就得修道。高建军特别认同万物都有因果报应,人类与自然万物之间互为因果、相互依存、共生共荣,把自然万物看成与人类一样有感情、有觉悟、有灵性,一样有生存权利和生命尊严;只有公平地对待所有生命及其权利,才能建立真正合理的生态平衡观,才能彻底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受到了万物的恩惠,人类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所受到的恩惠,努力为环境和其他生物作出贡献,珍惜众生的生命,和谐相生,认识自然的目的是在揭示世界,寻求人类以及人类与众生之间和谐生存方式,实现共生共荣。所以在高建军提出“永不满足”的前提是“以人为本”;建立绿色工厂,把生态文明理念贯穿生产的各个环节;走集约型、先进性、环保型的可持续道路;使团队忠诚创新、高效务实、诚信服务、有得有失、永不满足。今后贵州致力集团将转型向新兴行业,从制造业转向资本运作,做一些企业战略规划,比如,金融业、教育业、生物科技、农产品的精加工细加工等这些都是以后致力发展的方向,相信致力的明天更美好!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