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人物纵横

剪艺人生-记非遗“彝族剪纸”省级传承人普青华

作者:普梅丽 普梅笑文章来源:红河州彝学会 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5-12-10 06:52


引语:每天清晨起来,洗漱打扫完之后,普青华就坐在院子里,沐浴着暖暖的阳光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她的生活几十年如一日,就是剪纸、贴花样、赶街买花样。早上和中午光线好,她就剪纸样,到了傍晚光线逐渐暗下来,她就贴花,一直要忙到夜里十点左右。她五天赶三个街,拖着她沉重的拖箱奔波于落水洞、龙武和哨冲之间。她每天重复着单调的节奏,却谱出了美丽的人生和幸福的生活。

在石屏县的哨冲镇、龙武镇、大桥乡及峨山县的小街镇,生活着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他们以服饰(主要是女装)色彩鲜艳,绣工精美而声名远扬。在很多民族因汉族服饰简洁大方,穿着舒适而改穿汉服,放弃繁琐复杂的民族服饰的时候,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的服饰文化却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心灵手巧的剪纸艺人对这一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而普青华就是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中最有名的剪纸能手。

普青华,1971年出生在石屏县哨冲镇莫测甸村,从小对剪纸有着浓厚的兴趣。每当母亲买回剪纸花样,她总要仔仔细细地研究一番,临了,还要拿来剪子和纸张照着样子试剪,居然剪得象模象样。久而久之,她就学会了彝族剪纸,而且手艺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村里的大妈大嫂要绣衣服、背巾,再也不用去街上购买花样了,只要和她说一下,她便会无偿地剪给她们。成婚后,丈夫帮人家开车拉货,她便一面操持家务,一面拾掇农活,闲暇之余,不是绣花便是剪纸,日子过得充实平稳。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丈夫在一次拉货途中与一辆微型车相撞,对方腿部受了重伤,因此,她们一家背上了十多万元的债务。这对于一个普通的农户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在那愁云惨淡的日子里,好姐妹们都劝她:“你有如此好的手艺,何不剪纸花样去街上卖,说不定会有意外的收获。”她思前想后,觉得与其整日以泪洗面,不如硬着头皮试试。于是,她找来牛皮纸(白纸太脆,不利于刺绣,而牛皮纸柔韧性好,几针戳下去也不会断,所以花腰剪纸皆用牛皮纸),用剪子剪了很多衣服和背巾的花样拿到街上去卖,没想到生意出奇地好,她所剪的花样被一抢而空,从此,她从悲伤中走了出来,一心一意地剪纸。村里的大妈大嫂被她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每次拿了花样,无论她怎么推辞都会留下钱,而她,只能以更卖力地剪纸来回报乡亲们的默默支持。

由于普青华心灵手巧、动作娴熟,善于观察和学习,所剪花样的式样繁多,细腻精美,非常受人欢迎,生意越来越好。每到街天,她的摊位前总被围得水泄不通。可是,渐渐地她发现,来买花样的都是些年纪较大的妇女,她觉得很奇怪。回到村里,便向年轻的小姑娘们打听,才知道现在的年轻女孩由于从小就去学校读书,没空学绣花,从学校出来后又因为绣花功底不好,复杂的双层绣法(过去花腰刺绣主要是双层绣法,所谓双层绣就是把每个花瓣、叶片分成两部分,先用一种颜色围边,再用另一种颜色绣内层,这种绣法如果针角不齐,上下两针的走向不一致,绣出来的绣品就非常难看。)让她们望而生畏,所以都不大喜欢绣花,宁愿到田里干活,而让母亲来为自己绣嫁妆。同时,刺绣是一件费时费工的事,买来了花样还得自己粘贴在不同形状的布上。由于很长时间才能绣好一两样,所以人们粘贴花样的技艺都很生疏,甚至好多人不会粘贴。了解到这些,不禁让普青华大吃一惊,也让她看到了商机。于是,她顺应人们的需求,不但坚持剪双层花样,也尝试着把花瓣叶片剪得细小茂密些,同时把花样按照衣服各部位的形状粘贴好,并让绣工较好的好伴绣出样品,拿到街上卖。结果单层花样非常受人们欢迎,不仅吸引了大妈大嫂,而且还让很多年轻女孩也加入到了购买的行列。很多人因购买不到现成花样只得向她预订。

随着她所创新的单层花样绣法的普及,不仅所有的花腰女子都迷恋上了绣花,就连在当地工作的外族妇女也纷纷加入到绣花的行列。由于她的勤奋和努力,她们夫妻慢慢还清了债务,盖起了新房,买回了汽车,过上了衣食无忧的生活。两个聪明、懂事的孩子也慢慢长大,甚至被她培养成了贴花样的好帮手。他们每逢放假在家,就帮妈妈贴花样,手艺非一般妇女所能及。然而,普青华并不满足于此,她看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服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她就设计出了男子穿的毫子领褂、女孩穿的马甲(甚至迷你裙)、小孩子穿的青蛙肚兜、花腰小肚兜、小男孩戴的八角帽,以及手机包等各式各样的包包、挂件等。在她的带动下,所有的剪纸艺人都转变了观念,一改过去一层不变的剪法和传统花样,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不断创新,使市面上出售的剪纸花样越来越丰富。

剪纸不仅改变了普青华一家的生活,而且还让她参与了许多社会性公益活动,为自己赢得了许多荣誉:

2003年被红河州文化局、红河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红河州民族民间优秀美术艺人”;
2004年作品《剪纸》入选首届红河州妇女民族手工艺品展;
2006年受石屏县人民政府表彰;
2006年应云南省文化厅邀请,参加“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
2007年参加展星计划培训,获结业证书;
2007年受邀参加首届中国•福保乡村文化艺术节展演活动;
2009年被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文化局评为“优秀传承人”;
2010年被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被云南艺术学院设计学院聘为“特聘专家”;
2012年被中共红河州委宣传部、红河州文体局、红河州妇女联合会授予“红河州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女能人荣誉称号”;
2013年被红河州文体局、红河州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评为“红河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优秀传承人”。
2014年被石屏县文体局评为“2013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活动二等奖”。

普青华所剪的服饰花样随着《花腰新娘》上了电影,跟着花腰舞龙队上了北京,伴着《魅力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进入中央电视台,她的名声也传到了四方。云南艺术学院将她聘为“特聘专家”,每年定期请她到学校授课,不定期带学生到她家观摩学习;云南省文化厅、云南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于2010年将她命名为“云南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每有重大活动,都会邀请她去参加。

如今的普青华不仅用剪子剪出了自己和家人的幸福人生,还通过不断创新使花腰刺绣、花腰服饰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同时,为了让剪纸这一技艺传承下去,她还在本村挑选一批心灵手巧的女孩手把手教她们剪花,使彝族剪纸这一技艺得到了薪火相传。现在的花腰女子人人爱绣花,个个善刺绣,不但为自己绣出了鲜艳夺目的服饰,为家人准备了精美的服饰、鞋帽,而且她们还尝试着刺绣精美的工艺品,销售给前来观光旅游的客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普青华的带动下,在众多花腰女子的努力下,花腰剪纸和刺绣必定会走出彝族尼苏支系花腰人聚集区,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附:普青华的命名状和剪纸作品

普青华剪纸  普梅丽绣

普青华剪纸  普梅丽绣

普青华剪纸  普梅丽绣

普青华剪纸  普梅丽绣

普青华剪纸  普梅丽绣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