佴三(1906~1930),又名杨三,云南省蒙自县鸣鹫人,男,汉族,1906年生,祖籍鸣鹫,后迁居彝族寨子查尼皮村,是当时村里仅有的两户汉族人家之一。佴三自小在农村,身强力壮,敢作敢为,极富正义感,是村里年轻人的领头人。1928年5月地下党到查尼皮开展工作后,佴三深受革命教育,并于192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失败,给共产党人以血的教训,在武装斗争问题上的教训尤为深刻。1928年2月23日,省临委制定《云南的军事工作计划》,认为“过去的失败,完全是因为太相信政治工作的力量,忽视了军事指挥权,所以结果投机的军官们依然拥据着他们的权力,对于我们可以自由驱逐和杀害”。省临委分析军事、政治形势,提出建立武装的12条途径,归纳起来,立足点都在于必须由共产党直接掌握军权。
1928年9月,根据中共中央和省临委关于武装贫苦农民、组织游击队的指示,按照《迤南区秋收暴动计划》,在省临委和迤南区委的领导下,蒙自县委在小东山、查尼皮、新安所等地的农民协会会员中选调人员,筹集枪支,组建了一支拥有30余人枪的查尼皮游击队。队长由查尼皮村农民党员佴三担任,副队长由新安所小坡头村农民党员李自高担任。
查尼皮游击队是中共云南组织领导的第一支游击武装。游击队配备的武器有制式长短枪和土造枪支。蒙自县委书记陈廷禧还教会游击队员用罐头铁盒装砂子、火药加上引线,制成土炮、爆炸筒。查尼皮游击队建立后,承担了在查尼皮召开的许多重要会议及省临委领导出入的安全保卫工作。
1928年3月,迤南区委派党员张乃猷到文山洒戛竜小塘子村开展工作。冬,张乃猷发动当地苗族群众,在小塘子建立一支拥有30余人枪的武装游击队,称小塘子游击队。1929年春,文山县老寨(今属蒙自县)恶霸地主甘寅东及当地团保的团首李增辉感到小塘子游击队的存在对自己是个极大的威胁,扬言要扫荡小塘子村,并派老寨农民周小番前去打探小塘子游击队的虚实。周小番将情况如实转告小塘子游击队。张乃猷获悉后,一面安排小塘子游击队做好战斗准备,一面写信给蒙自县委请求武装支援。
蒙自县委接到信后,经省临委和迤南特区委同意,立即派查尼皮游击队队长佴三带领30余人枪前往文山增援小塘子游击队。佴三不顾正重病卧床的两个孩子,毅然率队赶到小塘子村,与小塘子游击队共同设下埋伏,准备歼灭进犯之敌。国民党团首李增辉探知小塘子村已有戒备,一星期过去了,仍不敢踏进小塘子村一步。佴三完成任务奉命撤回,到家后才知道自己的两个孩子已离开人世。佴三强忍悲痛,仍像往常一样坚持革命工作。
蒙自东村董永寿、董永奎两兄弟聚集10余人枪上山为匪,国民党地方政府多次清剿无果,只好将他们招安,并让他们带队保路。以董永寿、董永奎为首的“保路队”以保路为名,在小东山通往芷村、查尼皮的必经之路麦冲一带设卡,抢劫商旅,奸污妇女,引起民愤。省临委交通员左建章路经麦冲,也被“保路队”搜身,索要过路费,并抢去手枪1支。为帮助地方百姓除害,党组织决定由查尼皮游击队铲除“保路队”武装。
1929年12月的一天夜里,在队长佴三的率领下,查尼皮游击队赶到麦冲,趁天黑将“保路队”人员居住的小土房包围起来。佴三一声令下,各种长、短枪一齐开火,顿时,小土房内乱成一团。游击队员随即投掷了10余枚自制土炮,将小土房炸塌。这次战斗,除董永寿、董永奎逃脱外,共毙敌9人,缴获长枪9支,解救妇女2人。后来,查尼皮游击队将董永寿、董永奎击毙于东村。周围群众听到这一消息后,无不拍手称快。
查尼皮游击队长佴三在老百姓心中名声大了,却也招来了迤南恶霸地主的恐惧和怀恨,他们暗中想方设法要除掉佴三,但身在明处的佴三和游击队却没有警觉。1930年春,文山地霸杨开文重金收买了几名土匪游窜到查尼皮村,以购买枪支弹药为名,将毫无防备的佴三杀害,还砍走一只手掌回去邀功请赏。佴三牺牲时,年仅2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