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人物纵横

彝族“雄鹰”战斗英雄罗卜基离开30年

文章来源:网络
发布时间:2016-04-05


 

人物简介:

1986年10月14日,罗卜基在对越自卫反击战老山战役中英勇作战,毙敌多名,后不幸壮烈牺牲。

战斗经过:1986年10月,兰州军区某集团军在老山组织对敌604、968阵地“拔点”任务,任务被命名为“兰剑-B”行动。1986年10月14日,时任第一突击队副队长的罗卜基握着枪走出屯兵洞,胸前挂满弹夹和手榴弹,随军的兰州军区陆军第47集团军政治部摄影干事王红[2]  把镜头对准他,照下了一只照片。中午时分,云开雾散,阵地露出来了,偷袭变成强攻,战斗即将开始。 战斗打响,罗卜基率第一支突击队五班突破敌前沿,指挥炸掉了3个火力点,带头搜剿三个屯兵洞,歼敌6名,俘敌1名;回押俘虏途中,遇敌一簇炮弹覆盖,罗卜基为了保护俘虏扑在俘虏身上,四块弹片击中英雄的腰部和胸部,罗卜基壮烈牺牲。 

-----------------------------------------------------------------------------

清明前,罗杰找到了哥哥罗卜基的军功章。罗卜基系凉山“彝族五雄鹰”之一,四川省盐源县人,生前系47军步兵第一三九师四一六团二营五连班长。1986年“l0·14”蓝剑B行动战斗中壮烈牺牲,追记了一等功。如今,他的骨灰盒仍静静地摆放在盐源县烈士陵园纪念厅柜子顶端。

清明节到了,全国人民都自发地走向烈士陵园,为先烈们的墓碑拂去灰土,在烈士的纪念碑前深鞠三躬……大家重温他们英勇献身的英雄事迹,激励自己发奋图强。

在这个中华民族祭祖扫墓、缅怀先烈的日子,我的眼前也浮现出了三十年前“凉山五雄鹰”之一的战斗英雄罗卜基。

罗卜基烈士,四川省盐源县人,生前系47军步兵第一三九师四一六团二营五连班长。1964年1月生,1982年1月入伍,1984年1月入党。在1986年“l0·14”蓝剑B行动战斗中壮烈牺牲,集团军给他追记了一等功。遵循彝族风俗,罗卜基烈士没有下葬,他的骨灰盒仍静静地摆放在盐源县烈士陵园纪念厅柜子顶端。

  /一篇日记/

  记录了一段难忘的红色岁月

2016年1月21日,盐源的寒风特别刺骨,但太阳依然很辣,就像罗卜基牺牲时刚从云雾里出来的太阳那么光耀照人。记者跟着盐源县棉桠乡汪家山村村主任罗里解,找到了汪家山村三组的罗卜基家。午后1点过,罗卜基已经80岁的阿妈罗苏甲从地里回来,跟家里坐在床上的96岁父亲罗苏里把手握在了一起。或许知道是要问到自己的孩子,当记者刚刚提及“罗卜尔”(罗卜基乳名)时,两老便激动得不停抽泣。

一个小时后,记者离开了那个只有破床、几个酱油瓶、几串玉米棒子的土墙屋。走出半里地回头,阿妈还在挥手;一里地回头,阿妈依然站在寒风中……

2013年清明节,记者通过盐源文武学校的李华祥得知,盐源有个英雄人物罗卜基。后来通过一篇日记,看到了罗卜基不朽的民族气节。日记的所有者是罗卜基的战友梁子,记录着战斗英雄“彝族五雄鹰”的英勇事迹。

梁子的日记记录着:1986年11月19日(星期三 雨),在整理前段时间拍摄的照片时,无意中翻出一张9月18日中秋晚会为“彝族五雄鹰”表演节目时所拍照片。“彝族五雄鹰”是来自四川大凉山的5位彝族战士。1982年他们一同走出贫困的大凉山,入伍来到“特工五连”。他们凭着倔强的性格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摸爬滚打,不到一年,五人都成了越野、投弹、射击、障碍、军体能手。后来他们参加了军、师、团比武,一举夺魁。到了第三年,他们分别都立了三等功,同时也都入了党,担任了班长,其中两人还当了代理排长。1985年,家庭的困难和未婚妻的敦促,使他们不得不考虑退伍回乡的事。就在这时,部队接到了开赴前线作战的命令,5人一合计,纷纷向党组织递交了请战书,到前线并肩作战。

“10·14”战斗组建突击队前,平时亲如兄弟的5个同乡战友,却为争抢参加突击队弄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罗卜基、蒋学军、杨你古、毛挖力被分在第一突击队,而马文峰分在了第二突击队。战斗打响时,罗卜基率五班迅速突破敌前沿,直插高地后侧,指挥炸掉了3火力点,切断了敌退路。接着,搜剿3个屯兵洞,歼敌6名,俘敌1名。回押俘虏途中,遭敌群炮弹覆盖,他扑在俘虏身上,被弹片击穿腰、胸部,壮烈牺牲。之后,蒋学军接替罗卜基指挥。在敌实行反扑的关键时刻,他果断决定由毛挖力、杨你古等5名党员组成“敢死队”打头阵,只身炸毁敌人两个火力点,出色地完成了战斗任务。

/伤痛往事/ 

  战友看望“雄鹰”阿爸阿妈

战后,根据他们出色的表现,罗卜基被追记一等功;蒋学军、杨你古和毛挖力分别荣记一等功;马文峰荣立二等功。

梁子在日记中说,“‘彝族五雄鹰’的事迹在部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实,他们立功、当英雄早已是注定的。”

罗卜基牺牲了,却一直活在他的战友心中。2008年,罗卜基的战友王红联系到毛挖力等其他4名已经转业的“雄鹰”,辗转来到罗卜基位于大凉山深处的家,准备把一张罗卜基的照片送给他的父母,完成一个心愿。然而车到门前,有战友顾虑重重:罗卜基的父母都已七八十岁,怕他们看到照片受不了。但撕开包裹相框的报纸,看到是一张罗卜基很威武的战地照,战友们释然了,他们原以为是一张标准的遗照。

进院后,两位老人静静地站在院子里,王红和战友们进去后整齐列队,一起向老人敬了一个军礼。王红情不自禁地说:“爸爸,妈妈,我们这些老兵来看你们了。”

都过了22年,看到照片里儿子神采奕奕的样子,两位老人痛哭不止。王红突然很自责:为了完成自己的心愿,却把老人的伤口又撕开了。他连声说:“对不起,老人家,刺激到你们了。”告别时,罗卜基的老母亲抱着王红的头,用手轻轻摩挲他的脸,依依不舍。

跟王红一起去的罗卜基战友说,“这场战争的记忆慢慢从国人心中消去,1986年老山前线冲镜头微笑的战士已牺牲,他是谁啊,没人知道……因为和平了。”这名老兵说,罗卜基是一名彝族战士,根据彝族的习俗,男人上阵前要饮鸡血,在鸡脖子下面抹一刀后,还要扔出去看鸡头的方位用以占卜,五人中只有罗卜基的鸡甩出去时,鸡头最后对着自己,这是凶兆。第一突击队队长马权斌后来说,罗卜基冲锋时身上背了一只鸡,因为他听到了叫声。

/永留心间/ 

  罗卜基是弟弟一生的榜样

今年清明前,罗卜基的弟弟罗杰找到了哥哥的军功章:“我的哥哥罗卜基系凉山‘彝族五雄鹰’之一,今年就是哥哥牺牲30周年了。”

罗杰说,哥哥出生在盐源县棉桠乡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家庭。在自己的记忆里,哥哥长相英俊潇洒,谈吐文雅,体魄强健,精力充沛。

“他特别懂事,孝顺父母,我们弟弟妹妹做错事,他也从不责备训斥,总是耐心给我们讲道理,并以身作则,他既是我们的兄长,又是我们的师长。”罗杰说,“从小他就跟我讲,他的理想是做一名军人,报效祖国。1980年他毅然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离家时他再三叮嘱我,要好好学习,力争为上,成为对祖国有贡献的人,这番话到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根据罗杰的回忆,罗卜基加入部队6年,后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步兵第139师416团二营五连班长,记过三等功一次、二等功二次、一等功一次。1979年3月对越南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为了保卫边疆,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罗卜基所在47军所属部队在1986年4月进入老山战区负责战区防务。1986年10月14日,刚提干为突击队副队长的他率领第一支突击队五班突破敌人前沿,指挥炸掉了三个敌人火力点,带头搜剿三个屯兵洞,歼敌数名。

“我的哥哥为了保护俘虏,只身扑向俘虏,最后俘虏得救了,我的哥哥却不幸被四块弹片击中腰部和胸部,壮烈牺牲,年仅24岁。”罗杰说到,“24岁的一生是短暂的,可是哥哥这24岁的人生也是有意义的。作为军人,哥哥为了祖国的和平、国家领土的完整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是无比光荣的。哥哥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一行行简短而厚重的英雄事迹,和那些烈士纪念建筑物,是一座座革命先烈舍生忘死、英勇斗争的丰碑,是一部部凝固的中国革命史,是一面面激励后人为崇高理想而奋斗的旗帜!正因为留下了英雄奋斗的足迹、掩埋着先驱骸骨、浸透着烈士鲜血的土地,才值得后人瞻仰、凭吊、怀念。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