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云南政协报2017年7月21日书画彩云版
发布时间:2017-08-08 04:11
人物档案:
李生福,彝族名儒觅弘博,号山里彝人,1956 年4 月生于云南双柏。为中央民族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彝族著名书法家,长期从事中国古典文献学、语言学、大学书法的教学和研究工作。著有《彝语南部方言研究》《中国少数民族古典文献学》《红白杜鹃花》《古彝文及其造字法新探》《论彝族文字的社会性和群众性》《夜郎文化——农耕文明的璀璨明珠》等。现为中国书画艺术促进会理事、中国书画家联谊会会员,并兼任中央民族大学书画社指导教师。自1986 年以来,多次参加国内书法大展并多次获奖,至今约有200 余件书法作品被吴道子画院、中国民族博物馆、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中央民族大学博物馆、北京市民族俱乐部、日本东京都武藏高等学校、美国世界民族研究院等国内外有关单位和个人收藏。
丁酉蒲月,李君返滇。应邀书展,吾见古翰。磅礴大气,汪洋恣肆。古老彝文,现代书写。时空交错,古今交辉。爱国爱乡,纵横天地。与君一谈,识见渊博。
彝学儒学,融会贯通。相得益彰,互为补证。双星拥月,星河灿烂。受益良多,相见恨晚……
李生福君,双柏人氏。哀牢深山,查姆故地。大麦地镇,底土村中。威楚彝乡,古风濡染;彝族毕摩,“姿态低于树、心境高过峰”;人神中介,教化一方;耕种收藏,婚丧嫁娶,苍天厚土以载之;生老病死,占卜问医,通灵使者以导之。古老文化,深邃面孔;天地交感,人神通灵……如诗如梦,感召童蒙;铭刻心底,永志不忘。七龄幼童,初心萌动;临习彝文,入迷书法;木石为笔,沙土为纸;天地为师,山水为伴;鸟鸣在耳,清音不绝……
楚师毕业,接触古籍;翻译整理,感情益增。深造北京,眼界大开;放眼世界,学科林立;彝学滞后,如鲠在喉。毕业之即,面临选择;留京返乡,何去何从。献身学术,返乡奉母,两难择一。民大领导,亲作工作;动员留校,开创学科。肩复使命,勇担责任。身兼数职,教研不误。从零开始,筚路蓝缕。传承彝文,培养后学。深入彝区,调查研究。屡发论文,影响广泛。彝药专书,早于本草;翻译整理,古籍重光,嘉惠杏林。彝学专著,出版多部;辨章学术,理论一新,学界瞩目……
彝文书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罗婺遗墨,乌蒙金石,演变复杂。明清发展,近代成熟;共和即立,百花齐放。古老彝文,焕发新生;政府机关,牌匾印签,文件公告,广泛使用。滇黔桂蜀,八方彝区,优秀书作,不断涌现。遵循传统,推陈出新,创立新风,风格多样,层出不穷;万类霜天竞自由,姹紫嫣红书新篇。
先生书法,堪为其中之翘楚,引领时代之新风。深厚学养,滋养书艺。取法古翰,兼容并蓄。受益启功,求教朴老。一路走来,难于割舍。辄一挥毫,亮人眼目。本世纪初,开创专班,教授书法。彝汉双书,同教同授;左右逢源,圆融无碍。先生坦言,汉彝同源;语系汉藏,不可分割。线条艺术,造型相通,章法一脉。古老彝文,流传西南,独立自源。图画象形,指事会意;点画为构,方块同形。先生其书,厚积薄发,气若长虹。简洁大方,古朴旷远;端庄内敛,形象逼真;刚健疏密,疏可走马,密不透风;酣畅淋漓,力透纸背,古今交辉!何以故?先生埋首秘藏,查姆史诗读为心;参究汉墨,魏晋碑帖得古源。心源为根,古墨为源;天地为师,山水为韵;彝风为本,古翰为流;彝地千里赤子声,高山流水有知音。写秃七支笔,两万彝文书,珍存在民大。讴歌时代,构建和谐,墨传中华;参加国展,入编长卷,尊为“民族团结之宝典”;交流国际,欧美日韩,奉为庙堂之佳翰!
李生福君,名曰生福,确系福人。马航乘客,本有先生;牵绊教学,未及成行;吉人天相,“惟一幸存”。福人翰墨,犹若通灵,楼堂宝之,蓬荜生辉。先生谦诚,虽居京畿,自称“边彝”。古翰风流,不骄不矜,热心公益,无偿捐赠。深耕学术,爱国爱乡,沟通彝汉,心系苍生……
又是七月,千里彝乡,火把通明。“又是一个把你双眼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心灵点燃的七月,骑上你的骏马穿上美丽的衣裳,小伙姑娘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又是一个把你青春点燃的七月,又是一个把你梦想点燃的七月,跳起你的舞蹈奏起古老的音乐,彝家和你一起走进爱的火把节。咿哟,咿哟,啊咧咧咧咧,啊咧咧咧咧。远方来的朋友请你过来歇一歇,一起尝尝彝家的酒彝家的岁月,献给你的吉祥幸福千万别推却,你栽下的友谊花朵永远不凋谢!”走进彝乡,激情飞扬;离开彝乡,难免忧伤;火把不熄,彝乡情深……
欲解先生其人其书,走进彝乡方得真昧。“要走呢阿老表,要走呢阿老表,走一步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走一步来望两眼,哪个舍得你……”彝乡《留客调》,一唱泪沾裳,二唱断人肠……“彝地皓月照千山,彝地千里是故乡”“大地飞歌彝乡韵,流水清音彝乡情”“彝山千里月万里,彝水千里情万里”——先生书法,濡染深情,浓烈炽热;彝乡千里,情深万里!彝乡不灭的火把,照亮先生之路,从千里彝山,走向世界!彝乡不灭的火把,金光闪闪,永照彝乡,福佑中华!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