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文体综合

《绝代》是怎么拍成的- 似山若水的拍摄日志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0a2f20100hodg.html
发布时间:2011-01-28 06:15


 

                                                            塔城的平安之夜
    远离繁华喧闹的春城,电影《绝代》摄制组一行40多人,风尘仆仆地赶赴千里之外的外景地——维西县塔城。
    在这个边远的异乡,我们迎来了2007圣诞的平安之夜。就在这个寂静清冷的夜晚,我们依然企盼着聆听到2007年圣诞节的终声。往年的平安夜,我们像所有渴望圣诞老人送礼物的孩子、年轻人那样,在彩灯明灭、霓虹灯闪烁的圣诞树前欢欣雀跃,而今天,我们接受的礼物却是电影《绝代》的拍摄任务,想到肩上的责任与重担,顿觉心里沉甸甸的……我相信,2007圣诞——平安之夜,香格里拉——塔城,将会永远镌刻在我们的记忆中。
    今天是第一天投拍,为确保影片摄制组的开门红,导演、美术、灯光、化妆、服装、道具等各部门提前进入一级战备,剧组全体演职人员人人磨拳擦掌,个个忙得不亦乐乎。导演不停地与生产制片部门沟通,生产制片与各技术部门衔接;导演与演员交流,演员与演员之间探讨……真可谓是一个不眠的平安之夜啊!
    维西塔城,是我们拍摄的第一站,这里景色宜人,但温差大、日照强、路难行、生活条件艰苦、拍摄硬件设施欠缺,有时连民用电都难以保证,给整个剧组的拍摄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无限风光在险峰,为了确保影片质量,再大的困难也要上!”为了赶制外景拍摄所需要的水车、木屋,美工部门的工作人员和当地藏民一起,在落日之下,迎着凛冽的山风,站在寒彻的河水里挥汗大干。夜深了,我回到宾馆,只见同室住的宋小宁(饰女一号),还在挑灯苦读剧本,我不忍惊动她,独自躺在床上,任思绪翻滚,久久难以入睡。

 

拍摄日志二—— 

                                           纯朴的“奴隶娃子”们 

    今天,是拍摄进程的第二天,剧组在距离塔城10多公里的一个大山沟里忙碌着。

拍摄地的路况太差,从河口沿着一条浅显的小河进来,河水清澈见底、浸透着河床上的鹅卵石。剧组一天最多只能拍三四场戏,有些剧份需要晨光、有时需要日照、有时则需要落日等。

记得昨天拍最后一场戏,剧中讲述的是啊鸟(女土司)被流放后,和奴隶娃子一起开荒种地的情况。服装部门好不容易把邀请来的群众演员,装扮成“奴隶娃子”。瞬间,太阳便匆匆落山了。眼看着日照在这条溪水映衬的山凹里渐渐的暗淡下去,剧是拍不成了,让白白忙乎了半天的服装师们深感无奈。

塔城,是一个聚居着汉、彝、藏、和傈僳族的民族小镇,这里的人纯朴、善良、乐于助人。我们所需的群众演员都由他们担任,无论在寒风瑟瑟的清晨,还是在冷雨侵袭的黄昏,这些“奴隶娃子”们都是破衣烂衫赤膊上阵。他们从不叫苦,总是积极地配合拍摄。相信以他们纯朴、善良的本色,定能为影片增光添彩。

 

                                                           2006年12月27日于拍摄现

拍摄日志三—— 

                                                      翻开历史的一页

追寻末代女土司的脚步

从“彝兰”流放地到“依火府”
   
塔城“拉麻寺”是一个经过细长河流而进入的小山沟,里面有水磨房,有居住小木屋-------。原来那是电影《绝代》摄制组为该片女主人“彝兰”流放后搭建的电影场景。

进入“拉麻寺”,沿途的路可谓头上“枪林弹雨”,脚下“如履薄冰”。从昨天开始,整个西南地区受到冷空气的袭入,天气骤变,拍完此景的最后一场戏,天上飞起了鹅毛细雨。据当地村民说,象这样的天气只要一变化,明天就可能有雨加雪,看来,剧组还算比较幸运的,因为通往这条小山沟的公路,只要一下雨就保准出不去。

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剧组据所预测的天气预报,提早安排了这个场景的戏。这个场景戏份较多的是“彝兰”(宋小宁饰)和她的贴身侍女(罗阑饰),多在田间地头劳作。

剧组将于明日转景到塔城“驼落寺”,此景主要讲述“依火府”(依火土司——阿乌的父亲)里的故事,如果说“彝兰”流放地里呈现给你的是一位女性的善良与仁慈,那么“依火府”的“彝兰”则会让你感受到一位少女的天真活泼,还有几分土司女儿的娇嗔与倔强,涉世不深的狂妄。


拍摄日志四——
            
                                  演绎戏中情景  透视人间真情

 

电影《绝代》“依火府”哭声一片

叫人寸断肚肠……
   
2006年最后的一天,电影《绝代》摄制组还在海拔3000多米高的迪庆“陀螺顶”拍戏。戏说:依火土司夫人(楚雄籍演员高燕饰)被害,危在旦夕,夫人用尽全身力气对大日抹(依火土司)临终前嘱托:“大日抹,别打了……不,不能再打了……不都是这样打冤家死的吗?难道……”并祈求天神保佑她的女儿“彝兰”:“愿天神……保佑我的……彝兰,天神保佑……保……”。
   
这样临终前夫离子别的情景任谁看了都会感动的。饰演者高燕说:“我以前是舞台剧演员,演舞台剧与拍电影不一样,舞台剧多了一道从舞台到观众间距离的心理屏障保护,表演起来要自如些;而拍电影则好似将自己的所有表现全裸露在摄影机镜头下,放映的种种表演,……所以拍电影更要谨慎,难度是大些,但只要有一定的表演功底,认真揣摩角色,放下心理负担,也很快能入戏的”。
   
高燕还说,她前几天一直在找临危前死的感觉,独自对着镜子练了许多遍,或许正是她有着较为深厚的表演功底,或许这样一个戏场情节足以唤起这位40岁母亲夫离子别后真情实感,连在场的导演及录音师傅们都对她说她入戏快,在镜头下很有感觉,第一次拍摄电影能这样已经相当不容易了。
    也许是情绪的感染和连锁反应,早在一旁落泪的女儿“彝兰”(宋小宁饰)开始上戏:“阿妈!阿妈!”并抓住“依火土司”(李卫饰):“阿爹,是谁害死了我阿妈?是谁?!”如果说刚才“阿妈”的戏让“彝兰”在极力控制情绪,那么此时“彝兰”的眼泪,象开闸的水全涌了出来。女儿“彝兰”见“阿妈”已去,哭得死去活来,“阿爹”见状忍不住老泪纵流,整个依火府哭声、哀声、奴隶娃子们的喊叫声,将本场戏情绪推向了高潮。
   
戏是好了,可“彝兰”一“哭”不可收拾,饰演者宋小宁是地道的北京女孩,颇有一幅彝家女孩的长相,轮廓分明,天生丽质,清纯靓丽。也可能是离家几十天的缘故,进入这样的场景戏就一发不可收拾,本身的高原反应再加上这样撕心裂肺的哀哭让她变得一下子抽搐起来,在场的人都慌乱了,以至于“死去的阿妈”也赶忙起来前拍胸捶背的,“活着的阿爹也止不住眼泪一边双边劝道:别哭了,我今儿是怎么了。”前前后后差不多半小时才平息了这场戏中戏。
   
人间最伟大,最无私的莫过于父母的爱,我们在享受着这份爱的同时,也在传承着这份爱。或许这正是三位不同角色演员将自己情感推向极致的根源。
   
我们相信电影《绝代》饰演者定能用身心去感受和演绎自己所饰演的角色,共同努力,共同打造一部《绝代》艺术精品呈现给广大的观众。

 

背景材料

 1、依火土司    本片副导演李卫饰

 2、阿妈        楚雄州彝剧团、国家二级演员高燕饰

 3、彝兰        北京籍著名演员宋小宁饰,影视作品有:20集

 连续剧〈青山恋〉饰田青春;电影〈天下无贼〉饰乘务员。 


拍摄日志五—

             《绝代》走进“元谋人”故里——中国元谋土林
   
中国元谋土林,位于云南省北部、元谋县境内,总面积约五十平方公里,元谋土林主要由虎跳滩、班果、新华三个景区组成,元谋境内共有13座土林,它与西双版纳热带雨林、路南石林并称为“云南三林”,它是国家 aa级景区土林奇观。神奇壮丽的土林景观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之作,堪称世界之首,号称云南三大奇林之一,被人们誉为“土林地质公园”。
   
走进土林,如同步入一座古老的艺术宫殿,那些林柱,有的像古城堡,有的像殿宇,有的像宝塔,有的像展翅欲飞的雄鹰,有的像奔驰的骏马,有的像戴头盔赳赳卫士,有的像摇扇苦吟的书生;有的如锥似剑,直指蓝天;有的像威严的武士,整装待发;有的如亭亭少女,凝视远方;还有“玉女观云”、“母子偕游”的立体群像,在这里,世界各地的著名古建筑似乎都陈列于此,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古希腊的神庙遗址,我们还可以看到古罗马的圆形剧场;我们不但可以看到巴黎圣母院里的钟楼,我们同样可以看到泰国和缅甸的佛塔。真可谓鬼斧神工,令人叹为观止,使人恍若来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仙境,在这片大自然赋予的“丛林”中倘佯,无不被一种深沉的极富历史余韵的壮美所感染。
   
云南元谋县被世界喻为“古人类和人类文明的摇篮”。元谋以距今170万年前的“元谋人”闻名于世。而元谋土林以其奇特而壮美,峻峭、挺拔、粗犷、博大、凝重而又雄浑的气韵,撼人心神而闻名于世。
   
土林有神乎玄乎的“天方夜谭城堡”,有沉睡多年大梦初醒的“昂首雄狮”,有古埃及的“人面狮身”雕像,有古罗马的“教堂”,更有高大、魁伟的“从远古走来的元谋壮士”,正如一个远古的梦,向你走来。
   
它傲立天地间,千年万代,并无言地向人们诉说着它的风雨沧桑,感触它的那一刻,它似乎让人回到了苍凉荒芜的时代,它如我们这个蓝色世界的同寿伴侣一般从远古走来。身处其中,心里只有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激,油然而生自然造物“日月经天,江河行地”的亘古震撼之情。
   
它令人思绪翩跹,幻象丛生,几不知身在何处,此是何时,有人说土林是“疯神捏造的世界”,它以疯狂一般的灵感捏造了这座原始神秘、粗犷荒蛮的西部风韵迷幻世界,构筑成这座令人神往的殿堂。
   
就是这片原始、粗犷、荒凉而又景观独具的土林,既养育了400万年前的古猿和170万年前的元谋人,也守望和见证了万灵之长的人类从远古走来的历史,也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国学术界达成的共识是:中国云南省楚雄州元谋县一带,是迄今所知的最早的亚洲人类发展、演化、文明最重要的地区之一。如今,‘元谋人’两颗伟大的门牙齿化石陈列在中国地质博物馆,成为中华文明古国的一对镇国之宝”。
   
被誉为“神仙世界”的云南红土高原上,这座神奇的土林仿佛是一座象征着和谐世界,天下大同,人类一家,血浓于水,根祖同源的“东方人类祭祖台”,这也许是占全世界66亿多人口一半以上的亚洲人的心跳神往之地。
   
被誉为“神仙世界”的云南红土高原上,还存在物华天宝的“恐龙之乡”, 曾经统治地球2亿年之久的世界霸主在禄丰以化石的形式出现,正是物竞天择结果,也是自然选择的偶然,我们的祖先一代代在这片神奇土地上繁衍生息,人类以万灵之长的姿态创造和发展了属于自己的文明。
   
《绝代》是用影视记录和讲述生息在这片红土地上一个从远古走来的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关于一个如火一样的民族的人性故事,并把土林作为实景地之一,是通过《绝代》把它带给世界。她(本片女主人公)是我们这片人类发祥地的先民中的一个代表,她是我们先民们创造文明的最真实人性与人格写照,无论土司还是土司制,它只代表着人类从远古走来,走向文明的一个标记。
   
她作为女性,特别是封建制度下的女性,处于当时政治斗争的风头浪尖上,一个天真懵懂,年少无知的少女被拖入政治,她无意做土司,而政治又选择了她,在无情的政治斗争中她从无意到有意,从无意为权力斗争到为正义斗争,她的历程是何等艰辛,她最终做到了有所为、有所不为,能做到这样,她的灵魂要在不同的价值观间游荡多久?她的内心世界要在情感和理智、情感和大义间挣扎多久?正因为我们炎黄子孙,一代代都有如“彝兰”那样去做人做事,扮演适合自己的时代角色,将中华文明推向纵横,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才被拓展,才如此灿烂。对于整个世界,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是“少数民族”的灿烂文明,对于整个中华民族,我们彝族的文明又是少数民族的灿烂文明之一。
   
无论“彝兰”也好,“郑玉堂”也罢,他们都是我们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某个历史点上的演绎者和缩影,他们不可代表,也代表不了这段历史,不过,通过对他们的演绎再现,我们能对灿若星河的文明窥见一斑。中华民族文明包含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固然重要,不过我们先民们更重要的是留给了我们闪烁着智慧和人性的精神文明,这种文明是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这种财富渗透在一代代中华民族每个炎黄子孙的骨子里,正因为是这种中华民族共同的整体情结,使我们这个泱泱大国千百年来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续写着人类文明史。
   
《绝代》着重突出人性真、善、美的一面,揭示女性和男性一样,在中国几千年历史文明长河中历练得完美,不仅完美,而且历练得德才兼备的女性在历史长河中数不胜数,唤醒彝族乃至全世界人民关注这片古老神秘的土地——一个被视为人类起源的发祥地,曾有着灿若星河文明的民族。
   
人类之所以最终没有如恐龙一样被埋入红土地下成为历史,这不能仅仅归功于自然选择的偶然结果,更重要的一点是人类在历史长河中不断完善自己和人性的真、善、美,从而救赎了人类自己,才最终没有把人类自己带入万劫不负的境地!!


拍摄日志六—— 

                    《绝代》主场景之禄丰黑井古镇
   
禄丰县位于云南省中部,由于恐龙化石和腊码古猿化石的发现,禄丰被誉为“恐龙之乡”,亚洲人类发祥地。1941年杨氏发表了《中国云南一条完整的许氏禄丰龙骨骼》一文,震惊中外学术界。在恐龙山已发掘恐龙有几十条,已研究鉴定的有24属30多种,分别属于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吸取动物三大类,统称为“禄丰晰龙动物群”。禄丰恐龙山是当今世界古老、丰富、完整的脊椎动物化石群产地。在禄丰恐龙动物群中尤以许氏禄丰龙震惊全球,这种恐龙个体虽小,但十分完整,比较原始,对探讨恐龙早期进化具有重要意义。曾经统治地球2亿年之久的世界霸主在禄丰以化石的形式,以无以匹敌的“六大世界之最、七大千古之秘”丰富着全球的恐龙资源、激发着人类对恐龙的遐想。
   
在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有一处被人称作明清社会活化石的地方——黑井,明清黑井由于盐的经济地位,封建中央政权在这里建制(土司制),四方客商向这里云集,各种文化向这里渗透,形成了具有中原文化与地方、民族文化相融合、丰富的多元文化体系,仅明清两代,就有13人中进士,致使黑井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在全省、全国独树一帜。历经千年,古镇风貌依旧,历史纹脉清晰,特色鲜明,黑井镇上保存了清代的街道、民居,元、明、清时期的古建筑,碑刻、石雕等。黑井现存的古建筑,主要是始建于明代的文庙,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的节孝总坊,始建于崇祯十年有康熙御笔“柳露垂云”匾的诸天寺和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的武家大院。今存的武家大院等遗迹,能为活现明清社会历史提供天然平台,因此黑井也是电影《绝代》的重要实景地之一。
   
电影《绝代》的主场景土司府——武家大院,是典型的清代建筑,占地2187.85平方米,在咸丰年间扩建竣工,其平面格局取“六位高升、四通八达、九九通久、王隐其中”四个意境来设计。宅和上、下两院共形成六个台阶,符合了房主人“高升”的愿望。四条通道形成了“四通八达”的布局,满足了房主人“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的心理。上、下两院共有99间房屋,其中下院66间,上院32间,大门楼1间,房间的数量有可能表达房主人“九九通久”寄托。上院的两个四合院与下院的两个三方一照壁院落组成一个“王”字型,上、下两院的南、中、北三幢横厢房,填充了“王”字中的四个空白点,大院因此而得名,也体现出房主人期盼为“王”、为“首”的心理企求,大院的装饰颇具特色,整个装饰承袭了中国古代建筑装饰的传统风格。而《绝代》讲述的恰是明末清初一代女土司的风云历史,再现那段神秘的封建土司制度,武家大院了提供真实场景。
   
电影《绝代》将把“恐龙之乡”带给世界。——世界知名恐龙专家及旅游专家普遍认为,中国禄丰侏罗纪世界公园的旅游开发价值完全可以与埃及的金字塔和中国的兵马俑媲美,是中国云南省继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之后的又一张旅游王牌。   

电影《绝代》将把“千年盐都、黑井古镇”带给世界。——如今的黑井虽成为禄丰县管辖下的一个小镇,但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黑井镇荣获中国历史文化名镇称号,千年盐都喜添金字招牌,这是禄丰县继2004年恐龙化石产地被国土资源部评为国家地质公园、黑井古镇被评为国家aa级旅游区之后获得的第三张国家级文化旅游名片。
   
相信这次云南民族题材电影——《绝代》在此的拍摄将与宣传黑井古镇文化起到一种相得益彰的效果。


拍摄日志七—
    2007年1月5号,新年元旦刚收假的第二天,省著名作家黄晓萍女士、楚雄州委宣传部州文产办孟孚女士、云南广播电视局影视文化产业中心李勇华主任和楚雄州文联主席周文艺、禄丰县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田霞女士等各级领导亲临《绝代》实拍地“恐龙之乡”禄丰黑井古镇进行探班、指导工作。
   
上午,省、州、县各级领导同行亲临拍摄现场,参观了部分置景和现场拍摄情况,进行了现场工作指导,同时看望了剧组工作人员和演职人员,亲切关心和询问了他们的工作及生活情况,并对他们的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为其鼓劲加油!
   
下午,作家黄晓萍女士等检查小组一行在黑井古镇政府召集由制片方(剧组)、禄丰实景地相关部门领导及州党政领导代表参加会议,对《绝代》拍摄工作进行统一思想、统一部署、统一规划,并对前景展望做了仔细的分析,提出了宝贵意见和明确了拍摄要求。为力求打造彝州文化品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云南的影视文化产业贡献一分力量。
   
周文义主席指出,《绝代》作为第一部反映楚雄少数民族题材的片子,得到了省、州、县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本故事反映了民族团结、民族进步的历史,发生在武定,是根据作家黄晓萍女士很有影响力的一部小说题材改编的。周主席还说:“楚雄州要积极做好协调工作,特别是禄丰县及黑井古镇当地党委政府要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此片的成功拍摄与上映将是彝州的一项重要无形资产之一。黑井古镇作为四个拍摄景地的重中只重,当地党委政府要尽量给剧组创造良好的拍摄条件,同时要借此机遇,挖掘黑井古镇文化,通过这一载体大力宣扬“恐龙之乡”禄丰、让黑井古镇文化名扬海外,从而带动一方经济发展。”
   
李勇华主任指出,我们看好这个题材,在对它做大力尝试,我们很有信心做好!这个信心并非是盲目的,它源于我们有好的剧本、京剧《凤氏彝兰》的成功拍摄和市场经济检验的结果,现将它转化为影视文化,相信优势更强。要以一种高标准、严要求的格调制作。
   
黄晓萍女士强调:她与楚雄彝州有不解之缘!“元谋”有她的成名作;“黑井”的代表作《失落的盐都》是以黑井人文为题材,把一个因盐业开发而兴衰的古镇——“黑井”作为叙述的蓝本,披露了云南民族工业的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该书与《文明的足印》、《遥想侏罗纪》、《通灵古韵》一起被编入“楚雄地方文化存书”第一辑出版,被誉为“从民间来到民间去的”著作;而《绝代》是以武定人文历史为题材,讲述一个特殊民族、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人性遭遇故事,也将她的文学创作推向了颠峰。“黑井”被称位“西南丝绸之路上的千年盐都”,是一部十分耐读的史书,人称明清社会活化石,是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此次黑井古镇文化宣传出去,带给世界,是站在一个弘扬民族工业的角度去思考行事的。
   
云南所具有的自然优势很多,我想如果各行各业都能站在一个角度去统筹和规划、兼容资源,形成强强联手,共同携起手来创建这个拥有个少数民族的大省,让它形成发展具有优势;发展具有潜力;发展具有长远眼光的旅游文化大省,那将是一件大快人心的好事。
   
会议最后达成共识,希望通过共同关注、各方努力、各司其职,通力协作,将《绝代》拍摄成功!


拍摄日志八—

                      历史的回归——《绝代》登上武定狮山 
    武定电影《绝代》故事的发生地,武定狮山也是该电影《绝代》拍摄的终点站。
   
武定是彝族著名史诗《梅葛》、《查姆》的故乡,它还是“十月太阳历”发源地。“历法”是衡量一个国家、民族文明与进步的某种标志。闻名世界的远古玛雅文化其精髓之一便是“历法”。十月太阳历正是彝族先民创造的一部伟大精湛的天文历法。据推测,彝族十月太阳历,始自彝族原始先民虎伏羌氏族部落时代,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这是彝族人民对世界文明所做出的重大贡献。彝族十月太阳历文明与远古玛雅文明,是可以相媲美的远古人类灿烂的文明成果,被历代学者誉为“世界远古文明的‘东西双璧’”。因为该历不按月亮盈亏为周期,而是以地球绕太阳为周期,故称“太阳历”。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把一年等分为五季十个月,每个季度两个月,每月三十六天,合计360天,余下的5-6天为过年日,它精确的计算出地球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365.25天,它一年各月的日数整齐,季节准确到一天不差,到目前为止,世界上任何一种古历法的科学性都无法与之相比的。
   
狮山是武定历史上属古西南彝族部落——罗婺部的居住之地。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形成了民族部落,到九世纪初,彝族先民部落就逐步强盛起来,“并吞诸蛮三十余部公兄弟子侄子治之,皆隶属罗婺部”。后来,武定被三磊土司统治,直到解放,长达700多年。
   
“罗婺”是武定一带的凤氏彝族土司罗婺部族的称呼,至今狮山南坡还留有盛极一时的凤氏土司屯兵遗址,北麓侧背处留有云南巡抚平定凤氏叛乱的古战场遗址。坊联将狮山称为罗婺部族的灵源宝地。
   
万德土司遗址位于万德乡境内,是武定历史上著名的罗婺土司最后驻地。土司府为三进院结构,大部分建筑已损毁,留有带宗祠和闺阁,结构精巧。近观之,隐约可见旧时之风采。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屯兵的大营、土司衙门、土司铜钟、土司墓群等古迹,积淀了400余年的罗婺土司文化。这一带民间收藏的彝文典籍十分丰富。
   
在乌蒙山与大小凉山深处,在滇蜀交界处的金沙江畔,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道。它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土司在当地不可一世的荣耀与特权,它曾是土司扩张封域的象征。   

狮子山是滇中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溶历史文化与民间传说为一炉,以雄、险、奇、秀而著称,以地灵人杰而出名。这里流传着明朝建文帝循迹狮子山为僧时种种神奇的传说,这里文化积淀深厚,传说故事优美,被誉为“西南第一山”。
   
建文皇帝名朱允炆,是朱元璋的长孙,因其父早亡,被立为皇帝,他在位仅三年半,因削藩,被他叔父燕王朱棣赶下台。《明史·恭阂帝纪》说:“都城陷,宫中火起,帝不知所终。”或云“自后,滇黔巴蜀间,相传有帝为僧时来往迹。”建文帝的结局,成为明史一大疑案。《明史纪事本末》,综合许多史料及传闻,对建文出亡后的行踪,作了编年记述。云南有关史籍,也多有记载。其大致情节是:朱棣兵破南京,宫中起火,危急万分,建文遂与程济、杨应能、叶希贤等,化装成出家人,从暗道至城郊神乐观,经两湖,入巴蜀,进滇南。初到昆明,寓城中五华寺,自言与云南镇守将军沐晟相识,寺僧通报,沐晟至寺,与建文密谈,使人送至武定府狮子山隐藏。永乐皇帝朱棣,亦有所闻,先派胡潆以求访张三丰为名,探查建文踪迹;后派严震以出使安南为名,至滇黔密访;还派郑和回滇、再下西洋追踪。为逃脱追捕,建文东躲西藏,亦居无定所,才得以虎口余生。建文晚年,每有叶落归根,终老故都之想,考虑到明成祖朱棣早死,并报地方官,被送至京都宫中,称为“老佛”,以寿终,葬北京西山,不封不树。
   
从帝王变成和尚的哀痛,漂泊游子生活的辛酸,和着血泪揉在一起的梦,熔铸成许多动人的诗章。他身入法门,心忆往昔,作诗云:阅罢楞严著懒敲,笑看黄屋寄团瓢。南来嶂岭千层通,北望天门万里遥。款段久忘飞凤辇,袈裟新换衮龙袍。百官此日知何处,惟有群鸟早晚朝。由于躲避朝廷的追捕,不得不云游四方,许多景物,都勾起他的故国之思。登峨眉,观云海,觉得“登高不待东翘首,但见云从故国飞”;游汉阳,登晴川楼,看长江,感到“江波犹涌憾,林壑欲翻愁”,无限遗恨,郁结心头。晚年离滇前,又写道:牢落西南四十秋,萧萧白发已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气散,朝元阁上雨声收。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建文回京后,滇人为纪念这位流亡皇帝,在武定狮山塑其像,并将一部分诗刻于寺内。
   
奇石无心送客去,狮山有意唤人来。往昔,它曾迎接过明代旅游家徐霞客的览胜,进步思想家李贽的吟咏,御史刘维的建亭、清代孙鬓翁的吊古。因而云南各地骚人墨客,知府州官,登临游览,吟诗作赋,不下百首。
   
狮子山集雄、奇、古、秀为一体,集自然、人文精华于一身,有“西南第一山”之美誉,并得跻身于 “佛教八小名山”之列。
   
正续禅寺由蜀僧朝宗和尚始建于元朝武宗至大四年(公元1311年),正续禅寺建筑群包括石坊、山门、牌楼、天王宝殿、南北陪殿、南北庑厢、翠柏亭、方丈室、藏经楼(含明惠帝祠阁)、从亡祠、神仙栏、礼斗阁、观音阁等,占地3691.2平方米;泥塑内容有释氏轶闻、儒家伦理、神仙故事、世俗生活、飞禽走兽、花卉草木等。其飞禽走兽中以龙和狮见多,而象征吉祥如意的金鸡、凤凰、麒麟、鹿、仙鹤、喜鹊等次之。殿宇为斗拱建筑,殿内有精致的彩绘和塑像,具有相当的艺术造诣。身披袈裟的建文皇帝塑像,慈眉善目,而面显忧郁。
   
在正续寺中还有一个闻名于世的牡丹园。据说明惠帝亲手植有白牡丹,由于这里优越的自然条件,狮山的牡丹开花早于洛阳牡丹,而当中原牡丹凋零之时,这里仍然争芳吐艳意正浓。中央电视台1988年曾录像在全国播放,称之为中国“牡丹之冠”。所以有人说:“洛阳牡丹甲天下,狮山牡丹胜洛阳。”
   
在云南武定狮山,活着一盆生长了近600年的兰花,传说是明代明惠帝建文所植,经文物部门考证,定名为“建文兰”。
   
以明代凤氏土司生活为背景的大型现代京剧《凤氏彝兰》已推向全国,并经市场运作检验、走势很好;以“明惠帝历史文化”、“佛教文化”和“南国牡丹”等为代表的武定县狮子山风景名胜区誉满省内外。《绝代》又将以电影形式把这一名片带给世界。   

目前,很大一部分商业电影制作会强调商业化,剥离或者削弱和商业化无关的元素。人文关怀是最经常被阉割的元素之一。一方面人文关怀和大部分观众的欣赏需求之间会形成落差;另一方面一些类型化商业电影走了一条大制作的梦幻之路,这与体现人文关怀所需要的细腻冷静沉稳的镜头语言形成矛盾。这种局面误导了普遍的把人文关怀当成非商业因素。此次《绝代》把武定狮山等作为主要场景,把“真实再现”作为一种关于如何真实纪录历史的创作理念,一种认真表现历史的方法,一种解释历史人文的态度。场景通过与武定狮山等人文实景相融合,人们通过感受场景领会文化及文化来源。这些场景的沧桑外表下有着太多的历史沉淀,人文底蕴,丰富的人文地理场景为演绎那段历史提供真实载体,把《绝代》还原到特定的历史情境中去,凸显特定的历史场景,以写实的风格,描绘末代土司的人文历史。同时《绝代》还考虑了不能让独特的人文历史成为将逝去的美妙风景,重在以电影方式记录和保留正在消失的人文遗迹。《绝代》选择这些场景,对推介云南旅游和形象是一大力作,对彝州近代史研究和学科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对一种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之所以是万物之灵,就在于它有人文,有自己独特的精神文化。《绝代》把武定狮山等这些代表和容纳彝族人文历史为一体作为重要场景,体现了编剧和导演深深的人文关怀之情及深邃的市场眼光。


拍摄日志九—
                           2007年的第一场雪让《绝代》剧组搁浅武定
    自2007年1月底剧组转点至最后一个拍摄景地——武定,刚停顿好正准备进军约五天的拍摄计划时,真是天有不测风云,武定县城从开始的小雨稀稀到连续几天的阴雨绵绵,昨日昆明的雨加雪也似乎影响到周边城市的天气,确切说是受整个西南地区冷空气袭入,武定狮山也开始下起了雨加雪,温度极速下降。这给剧组的拍摄计划带来了严重影响;真可谓人困马乏,资金链条是越拉越紧。
   
制片方及导演更是焦虑不安,真不知这一下要待何时才能顺利拍摄余下的几个大场面?制片方负责人每天都和各气象台保持联络,结合未来72小时天气预报与导演方不断沟通,对拍摄计划作适时调整。按演员们的话说:“我们都是靠天吃饭的,天天下个不停,还能耗多久?”外省演员也只能跟组在宾馆休息,本地演员还可以暂时回家呆几天。
   
《绝代》的拍摄终点站为武定,几个大场面都是放在狮山上拍摄。狮山是武定历史上属古西南彝族部落——罗婺部的居住之地。早在公元七、八世纪就形成了民族部落,到九世纪初,彝族先民部落就逐步强盛起来,“并吞诸蛮三十余部公兄弟子侄子治之,皆隶属罗婺部”。后来,武定被三磊土司统治,直到解放,长达700多年。
   
“罗婺”是武定一带的凤氏彝族土司罗婺部族的称呼,至今狮山南坡还留有盛极一时的凤氏土司屯兵遗址,北麓侧背处留有云南巡抚平定凤氏叛乱的古战场遗址。坊联将狮山称为罗婺部族的灵源宝地。
   
万德土司遗址位于万德乡境内,是武定历史上著名的罗婺土司最后驻地。土司府为三进院结构,大部分建筑已损毁,留有带宗祠和闺阁,结构精巧。近观之,隐约可见旧时之风采。占地10000余平方米的土司大院,以及土司屯兵的大营、土司衙门、土司铜钟、土司墓群等古迹,积淀了400余年的罗婺土司文化。这一带民间收藏的彝文典籍十分丰富。
   
在乌蒙山与大小凉山深处,在滇蜀交界处的金沙江畔,有一条鲜为人知的古道。它代表着封建社会的土司在当地不可一世的荣耀与特权,它曾是土司扩张封域的象征。
   
狮子山是滇中高原上一颗璀璨的绿色明珠,它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为一体,溶历史文化与民间传说为一炉,以雄、险、奇、秀而著称,以地灵人杰而出名。这里流传着明朝建文帝循迹狮子山为僧时种种神奇的传说,这里文化积淀深厚,传说故事优美,被誉为“西南第一山”。
   
狮山茫茫雪雨一片,演职员心切切,只愿历经这场大雪洗礼后的“西南第一山”能承载千人梦想万人夙愿,完成一个共同的心愿——圆满完成此次拍摄的最后行程计划!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