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文体综合

浅谈对民族民间“玛咕”舞的认识与舞蹈编创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www.yizuworld.com/html/yizhouwenchan/2011/0623/2206.html
发布时间:2011-07-05 05:55



浅谈对民族民间“玛咕”舞的认识与舞蹈编创

何为“玛咕”?从字面上看挺有民族味的,其实就是老人的意思。那么“玛咕”舞也就是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左脚舞之乡”牟定县境内凤屯镇腊湾彝族聚居地特有的一种民族民间舞蹈。
  作为牟定一种世居民族的传统舞种,凤屯镇腊湾“玛咕”舞(老人舞)目前在国内绝无仅有,具有重要的保护和传承价值以及较高的艺术研究、艺术欣赏价值。“玛咕”在彝族山寨中表现出至高无尚的地位和威望,只有在吉庆和喜事场上中才能看得到。彝族“玛咕”舞具有它的特殊性和独特性,其在参加跳的人员中一般年龄都在40岁以上,70岁以下。整个舞蹈的动作幅度较大,脚步韵律繁杂,音乐节奏缓慢,所以在短时间内很难掌握它的跳法,并且在参加跳“玛咕”舞队伍中人员是相对稳定的。“玛咕”舞完整的跳法共有二十四跺脚,从开场的“乌扎若”(1跺脚),依次为“若扎若”、“齐扎若”、“采扎若”、“提扎若”、“玛扎若”等等的跳到24跺脚收场。在每一跺脚的衔接中可以看出“玛咕”舞层次清晰,相互连接,承上启下,脚步稳而不乱,整段舞蹈协调性也比较强。除了在“玛咕”舞24跺脚韵律、音律相同的舞种以外,还有三种新的跳法,其动作上、音乐上的旋律都不相同。第一种“扎咕”。从动作上比“玛咕”舞中的24跺脚柔软,舞步轻巧、韵味十足,音乐上的旋律柔美休闲,而且一定要慢跳,动作幅度不宜过大。第二种“咯咕”。步位移动大,勾脚、踢脚、扭腰、擅膝、摆跨其动作的幅度较大。在悠长的音乐旋律上能看出老人们的味道十足,从节奏上可以由慢到快的加速。第三种“卡哦若”。具有特定的步伐和音乐,在动作上反复再反复的移动步子和扭动腰跨,最有特色的是跺脚要按节奏用脚尖点地为主。在整段舞蹈中跳的速度和音乐的速度必须保持平稳相互照应。
  2006年3月20日,县文化馆在州文化局、州文化馆、县文体局、县民宗局的关心支持下到凤屯镇腊湾村委会举办了为期20 天的“玛咕”舞传承人培训班。在此期间我作为一名搞舞蹈的编创人员要很好的把握这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认真地同学员们一起苦学“玛咕”舞、了解“玛咕”舞。通过这一次的学习自己感觉到我们彝族的“玛咕”舞特色、特点别具一格,在适应今天人们的审美需求,又不失其民族文化底蕴,现在就怎样把“玛咕”舞通过艺术加工能够更好的在舞台上表现出来?我从以下两个方面与读者作个交流:
  一、在原始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展
  搞舞蹈创作的,必须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首先应该深入基层,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学习“玛咕”舞原生态舞蹈语汇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和掌握“玛咕”舞的历史、民风民俗。有了这些素材,就要认真去实践和探索,从而观察到“玛咕”舞的特点和发展规律,将这些好的素材进行精心的加工提炼,最终使牟定的彝族“玛咕”舞在艺术舞台上有更好的品质提升,并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认识“玛咕”舞的民族特殊性。要观察生活,熟悉生活。长期在腊湾居住,了解当地的民情和风俗习惯,因为生活是艺术创作的源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的。舞蹈创作者只有在日常生活中认真细致的观察生活,逐步积累这些来自生活的大量素材,对这些素材进行科学的分析、理解和熟悉,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具备象征意义的素材,并对它们有了真正有切身体会和实践感受之后,才可能有打动人心的成功作品创作出来。
  二、在借鉴中创新
  不论每一种舞种在舞蹈创作上都不能循规蹈矩,缺乏创新。因此,我们搞舞蹈创作的只有在传承和发展的基础上,在艺术表现手法及风格式样上进行大胆的借鉴和创新,广泛吸收其它民族、其它地区、其它风格、其它舞蹈舞种的精华,使之进一步提高彝族“玛咕”舞自己的艺术表现力和舞种特色,为此才能更好的表达彝族人民的思想感情。当然,吸收不是盲目的,要在自己的风格特色上加以吸收,在发展中把握民族性是舞蹈创作的宗旨。综上所述,发展观是每一个创作者必须具有的创作观。但是,失去了民族性,发展便无立锥之地。因此,如何把握发展中的民族性就是把握好继承与发展这个矛盾的关键。创作中除了从发展观的角度出发,还要站在继承传统的立场上把握,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编导在创作中应正确认知二者,平衡地运行在发展与继承的双轨之上,采取兼顾的方式把握。一方面全国各民族舞蹈大赛、民族舞蹈的电视节目与宣传等都为舞蹈发展搭建了平台。创作手法的借鉴、创作风格的模仿、创作思想的交流、创作思路的变化,均构成了发展的条件。然而,更重要的是激发了我们的创作灵感,培养了我们的创新精神,加快了我们推陈出新的步伐。另一方面,民族舞蹈的发展性创作应在充分继承的基础上展开。深刻挖掘民族文化的民族性是成功发展、勇于创新的根本保障。深入田野,融合于民众之间,大量掌握和理解民族舞蹈语汇,善于从平常的生活中发现和提炼,善悟多思,融会贯通,深刻领悟民族精神,挖掘其文化精髓,以实践为本,扎实民族舞蹈创作的基本功等,这都是把握民族性的根本所在。也只有把握住了民族性,才能有更好的创新与发展。所以说,只有对民族性的准确把握,才能使创作的舞蹈作品具有灵魂;只有对民族性的不断挖掘,才能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只有从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用发展的眼光放眼世界,才能在舞蹈作品中真正体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一伟大理念,并使之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永放光芒!
  总之,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我们的彝族文化也同样会在发展中得到进步。我县是有名的彝族左脚舞文化之乡,为了更好的打造这一文化品牌,每一位文化人更应该在这一片热土上发光发热,并让今后更好的、新的艺术作品在创作中翻开斑斓的一页。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