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华网云南频道
发布时间:2013-08-15
李怀秀李怀福姐弟的精彩表演
8月10日至11日,中国•楚雄2013彝族火把节武定分会场系列活动、中国彝族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节——山鹰组合二十周年巡回演唱会在武定县彝家大舞台热闹登场。
据悉,同期举办的还有云南智库专家走基层启动仪式暨武定跨越发展论坛、“罗婺欢歌”群星演唱会、罗婺历史文化展、罗婺“赛装赛美”现场评比等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武定特有的历史文化、多元的民族文化资源,将不同形式的文化主题活动在罗婺文化传承基地可容纳8000余名观众的彝家大舞台上呈现出来。
国家级非遗展演:演绎彝族古老的文化谱系
据本次活动总导演施袁喜介绍,中国彝族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节目组特别邀请了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赵忠祥担纲主持,展演节目汇聚了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彝族民间音乐、民间舞蹈和传统戏剧节目——云南楚雄双柏《老虎笙》、牟定《左脚舞》、武定《酒歌》,大理南涧《跳菜》《三道湾》,红河石屏《海菜腔》《花腰歌舞》、弥勒《阿细跳月》、《阿哲打跳》,麻栗坡《白倮铜鼓舞》;贵州毕节《铃铛舞》;四川大凉山《朵落荷》;广西隆林《弦子舞》等,共同演绎彝族古老的文化谱系,演出阵容达600人左右。这些精彩的节目在彝家大舞台上大放异彩,麻栗坡《白倮铜鼓舞》更是荣膺了最佳表演奖。
云南省社科院副院长、省彝学学会副会长杨正权博士说,彝族在云南有540多万人口,为全国分布彝族最多的省份,也是非物质文化遗存最多的少数民族,在楚雄州武定县彝家大舞台举办彝族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能很好地弘扬彝族文化。
中国彝族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上的精彩节目
山鹰组合:将彝族介绍给了全世界
在中国,西南滇川黔桂四省区大杂居、小聚居的彝族人口,已达900多万人。这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至今涌现出的彝族明星,阵容庞大,在8月10-11日的彝家大舞台上,万余观众近距离地一睹了他们的风采。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国少数民族组合开始登上舞台,将少数民族音乐带向了更广阔的地方。而第一支组合,就是来自彝族的山鹰组合。耳熟能详的《走出大凉山》、《七月火把节》等歌曲,将彝族介绍给了全世界。
如今,二十年过去了,“山鹰们”仍在音乐的世界里探索着,跟当初相比,他们更加沉淀了自己,更加成熟。
山鹰组合的歌声融入了太多人的青春,成为了青春的代名词。他们的出现,带动了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的发展,直接催生了众多的少数民族音乐组合。所以,山鹰组合的本次巡回演出,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次怀旧之旅。
此外,还有彝人制造、奥杰阿格、阿木、李怀秀、李怀福、黄绍成、李军、高洪章等几十位已在舞台上崭露头角的彝族明星也参与“罗婺欢歌”群星演唱会演出,共同营造现场参与体验式狂欢。杨正权说,这个演出阵容,有力地诠释了彝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承办本次活动的武定县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东部,与昆明禄劝县、富民县毗邻,境内山川秀丽,民族风情浓郁淳厚,文化底蕴源远流长,民族服饰五彩缤纷,旅游资源得天独厚。这里有驰名中外的国家4A级风景名胜、西南第一山——狮子山,有享誉海内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武定酒歌》、《武定情歌》。武定县曾是盛唐时期雄冠西南三十七部的罗婺谷郡,是六朝时期威震一方彝族凤氏土司的发祥地。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