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文体综合

彝族题材电影《我的诗篇》获多个奖项

作者:阿瑟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16-02-23 12:03


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获奖及入围情况

2015年6月,《我的诗篇》荣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在CCTV6、东方卫视全程直播,在新闻联播中特别报道。评委会评语:“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本片以诗歌的形式贯穿,深刻纪录了中国最有才华的工人诗人的生存状态。评委会一致认为,本片制作精良、感情充沛、极具张力。”电影节期间,组委会为《我的诗篇》举办首映礼并安排展映,并邀请主创团队出席 “互联网电影之夜”。

10月1日晚,第52届金马奖公布入围名单,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入围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剪辑师钟仁波)两项大奖。被BBC誉为“华语电影奥斯卡奖”的金马奖本届共有427部影片参选,创历史新高,入围则仅有39部影片,不到参选影片的十分之一,经过层层评选,每一部入围作品都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而入选最佳剪辑奖单元的五部电影中,只有《我的诗篇》是纪录片,其余如《刺客聂隐娘》等皆是故事片,这也体现了金马奖评委会对《我的诗篇》精良制作的肯定。

2015年10月10日,全球最大国际纪录片节IDFA(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公布2015年入围名单,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入围最佳导演新作单元。

2015年12月10日,《我的诗篇》获得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年度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音效两项大奖。评审委员会认为:《我的诗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用独到的手法,将诗歌、音乐和影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观众踏上了美和感动的旅途。

2015年12月26日,《我的诗篇》荣获第五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奖。评委会评语:“作品用纪录电影的形式,在100分钟的时间跨度里,聚焦工人诗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世界,感人至深。本片制作水准优异、结构方式巧妙、镜头语言细腻、拍摄手法流畅。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展现了当下工人诗人的震撼群像。”

 

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大事记


 2014年5月,由大象微纪录、蓝狮子文创共同发起“我的诗篇”综合计划,该计划包括:创作一部纪录电影《我的诗篇》、出版一本诗集《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推出10集工人诗人互联网微纪录片及发起一系列互联网诗歌行动。
 2014年6月,电影主创团队受邀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召开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创作。
 2014年9月,《我的诗篇》获得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颁发的“摄制电影许可证”。
 2014年11月,《我的诗篇》在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的提案环节上压轴登场,获得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新加坡、加拿大等国家在内的纪录片播出机构的好评与持续关注。
 2014年11月,项目组通过“众筹网”帮助富士康堕楼工人诗人许立志完成诗集《新的一天》的众筹出版,并将相应款项转交给许立志的家人。
 2015年1月,项目组通过“京东众筹”发起纪录电影《我的诗篇》的互联网众筹,最终有1300人参与,筹得21.6万的创作资金。同时,银天下集团加入成为电影的联合发起方,另有多家企业加入成为赞助商。《我的诗篇》的此次众筹活动,被认为是中国纪录片界众筹成功的经典案例。
 2015年2月,项目组在北京举办“我的诗篇——工人诗歌云端朗诵会”,由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国际著名诗人杨炼、诗歌批评家秦晓宇共同主持,同时通过互联网在“微吼直播”上完成全程视频直播。该活动成为中国诗歌界的一大创举,被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文汇报、北京青年报、澎湃新闻、新华每日电讯等数十家媒体报道。
 2015年2~3月,凤凰卫视《与梦想同行》采访拍摄电影主创团队与主人公,制作了10期专题节目,连续两周播出。
 2015年3月,电影主创团队受邀参加“亚洲阳光纪录片大会”,总策划吴晓波与导演吴飞跃作为论坛主嘉宾分享纪录片互联网化的经验。
 2015年4月,《我的诗篇》被中国纪录片研究中心列入2015年重点考察项目。
 2015年4月,凤凰卫视《吴小莉与行动者对话》、《鲁豫有约》采访拍摄电影主创团队与主人公。
 2015年5月,项目组与天津大剧院联合举办两场工人诗歌朗诵会。这是中国工人诗人首次集体登上国家级剧院。
 2015年5月,《我的诗篇》项目入选第五届Sundance-CNEX纪录片工作坊和论坛(全国共六个项目入选)。
 2015年5月,大象微纪录联合蓝狮子文创、爱奇艺、银天下、华董会、网易、凤凰网、腾讯、吴晓波频道、为你读诗、我们读诗、新工人艺术团、北京工友之家、天津大剧院、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诗歌学会等21家机构,发起“一五一诗”互联网读诗行动,在劳动节向劳动者致敬。包括许知远、袁岳、窦文涛、何力、唐晓渡、吴晓波、吴小莉、崔永元、杨炼、鲁豫在内的多位各界人士参与读诗拍摄。该活动网络总点击量近1000万。
 2015年5月,CCTV采访拍摄电影主人公及项目组推荐的其他几位工人诗人,完成“五一”系列专题节目《工人诗篇》的制作,在《朝闻天下》、《新闻联播》等节目中播出。
 2015年6月,电影同名诗集《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正式出版。
 2015年6月,《我的诗篇》荣膺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最佳纪录片,在CCTV6、东方卫视全程直播,在新闻联播中特别报道。评委会评语:“这是一部非凡卓越、感人至深、富有原创精神的作品。本片以诗歌的形式贯穿,深刻纪录了中国最有才华的工人诗人的生存状态。评委会一致认为,本片制作精良、感情充沛、极具张力。”电影节期间,组委会为《我的诗篇》举办首映礼并安排展映,并邀请主创团队出席 “互联网电影之夜”。
 2015年6月,在项目组的协助下,《南德意志时报》采写并发表了一篇关于工人诗人许立志的长篇报道,名为《跃下》,引起欧洲媒体广泛关注。
 2015年7月,《我的诗篇》在吴晓波频道上启动了长三角的包场行动,多家机构纷纷响应支持,发起了近百场的包场放映。
 2015年7月,在项目组的协助下,美国《时代》周刊采写并发表了一篇关于工人诗人许立志的长篇报道,名为《为你的手机而死的诗人》,并提及“我的诗篇”综合计划,引起国际媒体广泛关注。
 2015年10月1日,第52届金马奖公布入围名单,《我的诗篇》同时入围最佳纪录片、最佳剪辑(剪辑师钟仁波)两项大奖。金马奖被BBC誉为“华语电影奥斯卡奖”,每一部入围作品都代表着华语电影的最高水准。而入选最佳剪辑奖的五部电影中,只有《我的诗篇》是纪录片,其余如《刺客聂隐娘》等皆是故事片,这也体现了金马奖评委会对《我的诗篇》精良制作的肯定。
 2015年10月10日,全球最大的国际纪录片节IDFA(荷兰阿姆斯特丹国际纪录片节)公布2015年入围名单,《我的诗篇》入围主竞赛单元。
 2015年10月,《我的诗篇》发起全国包场观影行动,开始寻找“一百万个观众”。
 2015年12月9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工人“诗经”呼唤社会“朗诵”》。作者写道:注入了讨薪、黑砖窑、瓦斯爆炸、断指与死亡的“现实之钙”,比起小清新追捧的“鲜肉营养”,更有思考的价值。
 2015年12月10日,《我的诗篇》获得2015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金红棉”年度最佳纪录片和最佳音效两项大奖。评审委员会认为:《我的诗篇》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它用独到的手法,将诗歌、音乐和影像有机地结合起来,带着观众踏上了美和感动的旅途。
 2015年12月13日,在吴晓波频道年终秀上,《我的诗篇》总策划吴晓波与两位导演吴飞跃、秦晓宇一同总结了一年多来走过的风风雨雨。项目组现场发起“众筹观影行动”,同时,吴晓波宣布将邀请秦晓宇、国际著名诗人杨炼及著名文学评论家唐晓渡一起组成评委会,每年评选一位“年度桂冠工人诗人”,让“我的诗篇”综合计划继续持久、长远地进行下去。
 2015年12月19日,由壹基金和“为你读诗”合办的《我的诗篇》巨幕特映会在北京举行,全体主创人员到场,吸引了创纪录的600多位观众、近百家媒体前来观影。在此次特映会上,《我的诗篇》百城众筹观影行动正式启动并在格瓦拉上线。项目组面向全国召集“众筹观影发起人”,喊出响亮的口号——用诗意点亮你的城。
 2015年12月19日,杭州举行中国社群领袖峰会,“我的诗篇”微信公众号荣获“2015年度文艺社群奖”。该公号不仅是“我的诗篇”综合计划的自媒体平台,也不仅是诗歌与纪录片文化的分享平台,更是工人诗人、志愿者、诗歌爱好者、纪录片爱好者、普通工友、专家学者等互动交流的平台,其内容选择标准一直坚持深刻的诗意性和现实世界性,90%以上的内容为原创和首发。
 2015年12月26日,《我的诗篇》荣获第五届“光影纪年——中国纪录片学院奖”最佳纪录电影奖。评委会评语:“作品用纪录电影的形式,在100分钟的时间跨度里,聚焦工人诗人的生存境遇与精神世界,感人至深。本片制作水准优异、结构方式巧妙、镜头语言细腻、拍摄手法流畅。用一部电影的时间跨度,展现了当下工人诗人的震撼群像。”
 2016年1月6日,腾讯文化与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联合评出2015年度十大“华文好书”,《我的诗篇——当代工人诗典》荣获“2015年度评委会特别奖”。

 

《我的诗篇》主角之吉克阿优——第一个彝族打工诗人

吉克阿优出生于凉山州普格县小兴场区瓦洛乡湾洛村翻身组的一个贫困家庭,虽然只上过7年学,但吉克阿优热爱文学、热爱诗歌。打工不到8年,在逼仄的诗歌创作空间下,在工厂极差的写诗环境里,他坚持以诗歌的形式记录下打工生活的点点滴滴,其作品入选《中国文学》、《中国当代千人诗歌》、《2013年中国最佳新锐诗歌》、《工人诗典》等等,并获各类奖项。他个人也是市级作协会员,曾先后被《工人日报》、《北京青年报》、《新华日报》、《文汇报》等十多家报刊和《凤凰卫视》《旅游卫视》等多家媒体采访报道过。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彝族打工诗人”。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