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文体综合

文化部大型期刊《文化月刊》专访我州姚安梅葛文企

作者:艾玛文章来源:云南楚雄网
发布时间:2015-09-10 08:35


 国家文化部主管的大型文化期刊《文化月刊》2015年8月号(中旬刊)重点专访我州文化企业云南梅葛传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张翔和梅葛的非遗文化碰撞》为标题,用四个彩色整版的篇幅报道了非遗文化梅葛和该企业就引领梅葛走向市场的碰撞。以翔实的文字和图片展示了梅葛绚烂的民族艺术。

《文化月刊》杂志是国内外权威性的大型文化杂志,由文化部主管,国内外公开发行。在全国的22个机场为读者提供免费阅读,同时南方航空的所有航线免费为乘客提供阅读。国内中国文化传媒网、国家动漫产业网、龙源期刊网、文化中国、读览天下等九家大型文化网站媒体均合作提供在线搜索阅览。

图片1

云南梅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我州以梅葛文化为主的民营文化企业,公司的前身是一家在云南大型活动主办以及影视策划和制作方面较有经验的文化传播公司,先后策划承办过上百场大型演出活动。2014年云南梅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在姚安注册成立之始,他们首要目标就是如何把这隐居于深山彝家人习以为常的原生态艺术引入市场。在没有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公司主创走村串寨,用大半年时间去采风去感受去聆听,最终形成方案。但方案也是纠结的,因为作为非主流文化,每个人的创作观点不同,认知不同,理念不同。可作为一家商业性文化企业,方案的敲定就意味着资金的投入,而创作理念的分歧会让方案最终难以形成。所以在争议中来创作,在分歧中来编排。为了适应商业市场的特点,主创们挖空心思,既保留了部分原生态的民族元素,又在服装和音乐上大胆创新,注入了时尚元素。彝族服饰绚烂多彩,文化内涵丰富,再创作的空间比较大。节目一经推出,引来了好评也带来了争议,因为纯商业演出是靠市场来决定一切,而不是像比赛由评委来打分,所以节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观众。走出的第一步算是获得成功,公司运筹帷幄,一个团走夜场,另一个团走商演,节目编排各有千秋却又各具特点,既吻合了各自的舞台观众,又竖立起来了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彝族梅葛的歌舞艺术得到了认可。

图片2

2015年5月,云南梅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应贵州黔西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邀请,走进贵州举办“梅葛之夜”大型文艺晚会,整台晚会以彝族梅葛元素为主,展示了不同的彝族地区和不同的梅葛,尤其是各彝族村寨不同的服饰文化给现场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经过改编的有着梅葛调元素的歌曲通过专业歌手的传唱更易于观众听懂和接受,现场掌声如雷,喝彩不断。在全国文化艺术院团体制改革,不少文艺专业院团都举步维艰的情况下,民营文化公司的艺术团却迎风破浪,找到属于自己的市场,这除了对文化艺术市场的洞悉之外,更多的是对艺术的执著和创新。云南梅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从狭窄的演出市场中另辟蹊径,挖掘民族艺术,把非遗文化艺术巧妙地融入市场,打造具有民族非遗个性的艺术团,使其把梅葛非遗传承工作推上了一个新台阶。半年多来,梅葛艺术团单在昆明的商业演出就达60多场,逐步把深藏大山的彝族梅葛这位彝家少女的美丽展现在更多的人面前。 

《文化月刊》编辑部王娟编辑说:“我国有众多的非遗文化资源,尤其是地方非遗曲艺更是丰富多彩,但在传承上一直比较常规和保守,都是由政府在主导,却无法走向市场,形成产业化的更是微乎其微。作为一家民营文化企业,云南梅葛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敢于把非主流的民族非遗曲艺梅葛引入市场化,这本身就是一个非凡的创举,暂且不评论他们的这种创新是不是某些专家和学者认可的传承,但从市场本身而言,我认为他们身上有很多值得非遗曲艺传承借鉴和学习的东西”。本次《文化月刊》对我州梅葛文化企业的重点专访报道,除了对他们在梅葛文化传承方面所做的努力作出肯定外,还利用自身平台,向国内外读者从另一种角度宣传和展示了梅葛的的魅力和风采。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