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族’‘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6-03-07 12:01
绵羊舞是普洱市景谷县正兴镇彝族群众中流传着的一种古老而神秘的舞蹈。每年元宵节、火把节时,当地的彝族人都要跳起这种激昂的舞蹈,以此来沟通天地与自然,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
跳绵羊舞时,扮成绵羊的彝族小伙,身披麻布制成的“羊皮”,顶着“羊头”,在年长的“羊倌”带领下翩翩起舞。在激昂的锣鼓声中,“羊倌”念念有词地赶“羊”,“羊儿”奔跑舞动起来,时而四处乱跑,时而相互争斗,让“羊倌”大费周折,最后好不容易才将“羊”驯服。那栩栩如生、风趣幽默的表演总是给人们带来了欢乐。
在景谷正兴镇的通达村流传着一个美丽故事:一对相恋的天神,在元宵节的那天偷偷来到人间,装扮成两个牧羊人,赶着几十头黑山羊来到这里,背着装满祝福的背篓给人们送福。于是,每逢元宵节、火把节等节日,正兴通达村的彝家人都要跳起绵羊舞,以纪念这对将幸福带到人间的天神。
“羊群”到了每家每户,都要为主人表演绵羊舞,跳完后,就对着主人作揖行礼,而主人也欣然拿出“嘬嘴粑粑”敬献给“羊倌”。于是,兴高采烈的“羊群”又边歌边舞地到下一家去了。据说,主人家的粑粑越甜越大,他所能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越美。
当绵羊舞表演结束后,“羊倌”还要赶着“羊群”,走家串户地去收取“嘬嘴粑粑”。“嘬嘴粑粑”是当地彝家人用糯米饭与红米饭合成的一种包馅粑粑,主人会将粑粑放在窗台或是松树枝上,等着“绵羊”的到来。
这一天,随着“山羊”的到来,欢笑声会一次又一次地在山寨里响起, 让人们忘却了劳作的辛苦,生活的烦恼,在铿锵的鼓点中,欢快的舞步里,舞出的是彝家人对明年的丰收和幸福的希冀。
据悉,绵羊舞已被列入景谷县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系列。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