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玉溪日报
发布时间:2013-04-02 09:29
王志雄和赵开义的完美曲词,成就了专辑的诞生。
一个温暖的团队,做出了乡土的声音。从左至右:鲁发云、赵开义、王志雄、林贵、坡啦妮香。
小院里,青树下,松毛铺地,美酒吉语,歌声阵阵,亲朋好友助阵,更有来自富良棚家乡父老的声声祝福……这就是原生态彝语音乐专辑《坡啦坡来果唻》第二集《恋酒》的首发式现场。1月22日,在歌声中,一群峨山人庆祝新专辑问世。
“坡啦坡来果唻”是一句彝话,意思就是“欢迎来富良棚玩”,这也是一个音乐工作室的名字。工作室主创人员:王志雄,音乐制作、导演、出品人;赵开义,作词兼摄像;鲁发云,主唱;坡啦妮香,主唱;林贵,剧务。这支精干、高效的团队,在一年之内连出两张专辑,在峨山城乡迅速蹿红,甚至辐射到华宁、楚雄、红河等地的彝族聚居区。
他们全都来自峨山县富良棚,那里的山水养育了他们,也把彝族文化的种子深深地播种在他们的心田。近日,富良棚乡正在筹备开新街活动,副乡长胡娇告诉记者,专辑主打歌曲“坡啦坡来果唻”表达了对富良棚自然山水、民俗文化、风物特产的热爱,旋律朗朗上口,已被定为乡歌,要求全乡干部职工都要会唱,共同传唱民族文化。
割谷子、赶花街、祝酒歌
“就是这个味儿”
极富动感的歌声唱起来,随着优美的画面,我们走进了彝乡山水……《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两张专辑,共22首歌,如同一首史诗,歌唱的是峨山彝族生活文化的全貌。他们在歌声里吟唱古老的生活礼俗、男欢女爱、劳作耕种、节庆欢歌、饮食文化、风光风情,一唱三叹,响遏行云。鲁发云雄浑高亢的歌声,唱出了彝家汉子粗犷豪放、大山一样的个性;坡啦妮香清纯婉转的歌声,则让我们看到了彝家女儿的柔情似水、俏皮可爱。质朴、真实、浓烈的原生态彝族风格,不加修饰、鲜活灵动地扑面而来。
能歌善舞的彝家人,从歌声中找到了自己生活的泥土味。歌声用彝语乡音唱着他们的欢喜,唱着他们的爱情,也为他们热烈的情感找到了一个释放的窗口。他们认定了:“就是这个味儿。”去年火把节期间,王志雄、赵开义、鲁发云惴惴不安地在富良棚街子上摆摊售卖自己首张专辑《坡啦坡来果唻》,15块钱一张碟子。音箱里熟悉的乡音吸引了赶街的人流,一天就卖出380多张。首张专辑一版再版,已在各地卖出3万多张,因为畅销,还很快就被盗版了。
故乡情、音乐梦、彝族风
“我只想做彝族歌曲”
1990年,王志雄进入了当时的峨山文工团担任笛子和葫芦丝演奏员,多年后,又兼任音响师。音乐让他走南闯北,登上国内国际的大小舞台,但始终无法排解他在音乐中的孤独感:那些熟悉的家乡山歌、自小父母亲在他耳边吟唱的调子总在脑海里盘旋。如何让这些丰富的彝族音乐展现其本色,并让民族音乐走上更广阔的舞台?
赵开义从部队退伍后,操起了老本行,带着摄像机走村串寨,为家乡人拍摄婚庆、喜寿录像,养家糊口。他熟悉彝家山寨的每一个生活场景,他用文字记录下对乡土的深情厚谊。但他也痛苦:这些雅致的文字,他的父老乡亲们读不懂,他的乡情没人懂。
王志雄与赵开义是同乡表兄弟,一次两人喝酒时说起了各自的梦想与追求,一拍即合,两人决定为自己没着没落的乡情找一个安放的地方:创作原生态的彝家山歌,就用彝话唱。
那些蕴藏于心的、亲切的旋律和文字,如冲出山门的清泉,奔涌而出。半个多小时,那首《坡啦坡来果唻》就诞生了。王志雄为歌曲精心配乐,由谁来唱呢?
鲁发云,王志雄的表哥,一位有着好嗓音、爱唱歌的客车司机。自小在富良棚的大山上,鲁发云边放牛边唱歌,练成了天籁之音,但他总是羞怯地把歌声藏在心里。
听说表弟写了一首歌,鲁发云自告奋勇要演唱。“当时我真不敢抱希望,因为表哥在县城生活多年,他的彝话还能说好吗?”王志雄说。
在王志雄简陋的录音棚里,鲁发云的深情演绎,让两位词曲作者为之震惊。“表哥毫无修饰的嗓音,清晰的彝话,唱出了我们梦想的、家乡土地上的声音。为我们的作品锦上添花!”成功的尝试,激发了这个三人组合。紧接着,他们用两个多月时间,又创作出了9首歌曲,组成了首张原生态彝语音乐专辑《坡啦坡来果唻》。
当王志雄把专辑送到云南音像出版社时,音乐编辑禄璐也震惊了:“他们是一家人,各司其职,却合作得天衣无缝。省内的彝语歌曲专辑很多,但多是舞曲,载歌载舞。王志雄三哥弟的音乐,除了原生态的本色,还有许多世界流行音乐制作的元素,是一种全新的尝试。”
在各方力量的支持下,专辑很快正式出版发行,在峨山各乡镇热销。鲁发云凭借《坡啦坡来果唻》登上了去年火把节的舞台:“当时我紧张得发抖,后来喝了半瓶酒壮胆,才登台唱歌。那是我第一次在舞台上唱歌。”讲起自己的初登舞台,这位四十多岁的彝家汉子有些不好意思了。去年,鲁发云唱到了市里,登上了聂耳文化广场“献歌十八大”晚会的大舞台。
专辑让峨山人认识了本土音乐人王志雄、赵开义和鲁发云以及他们的作品。这张专辑成了无数彝家山村大喇叭里经常播放的歌曲,乡村文艺队伴着歌声起舞;有更多的人在飞驰的汽车里播放这张专辑,把歌曲带出了玉溪。
成功的激励,让三哥弟乘胜前进。他们决定再接再厉,创作第二张专辑。“我们心里存储着太多的旋律和生活细节,只要找到了释放的地方,就会源源不断地流淌。”王志雄经常下乡采风,几乎走遍了彝乡的山水,那些生长在土地上的调子,随着耕种、放牧的农家人的歌唱,在风中飘浮。只要用心去搜集,就能找到创作的源泉。王志雄的创作追求彝族文化的本质,尊重原生态的曲风,尽量不去破坏那种纯净的乡土味。在配器中,他有意加进本民族的乐器三弦、笛子、月琴、口弦,音乐制作中加进了当下世界流行的一些手法,使歌曲更富感染力。“我们的歌曲来自脚下的土壤,我们的听众是家乡人。我们要做他们喜欢的歌曲。”王志雄说。
王志雄三哥弟的音乐旅程,引来了更多的同路人。王志雄的母亲、71岁的鲁凤仙老人在《恋酒》里参与了演唱,她高亢饱满的嗓音令人称奇;20岁的彝族少女坡啦妮香加入了他们的团队,担任主唱,《恋酒》里很多柔情细腻的歌曲就是由她演绎的,使专辑增加了更多的表达形式;王志雄的同事林贵成为团队一员,担任剧务;他们的亲朋好友,成为MV里的群众演员。保险公司职员杨亮在朋友的车上听到了专辑,同为富良棚人,他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些家乡人写的歌。他找到了王志雄和赵开义,畅谈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并参与了《恋酒》的作词。杨亮说,我们这代人还能说彝话,但下一代生活在城里的孩子,已不会听、说彝话了。这两张专辑,就像生动的教科书,教会了孩子们说彝话。
近日,中央音乐平台主动找到王志雄签约,将把两张专辑放到网络上。王志雄说自己很感激恩师、武警总队文工团的杨德华、赵引睿:“他们一听就发现了我们作品里的亮色,同时看到了我们的不足。要做彝族音乐,就要把眼光放到世界的舞台,那样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在我们的《恋酒》专辑里,我开始尝试这种世界的风格。在我们的第三张专辑《梦回坡啦坡》里,我们将有更多的创新。”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