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文体综合

峨山彝文化传承者:坡啦坡工作室

作者:杨亮文章来源:www.meipian.cn/9davnu9
发布时间:2018-04-11 08:07


坡啦坡工作室相信:

传承是一种责任  坚持是一种力量

坡啦坡工作室,一个除正常工作外,还能传承彝族音乐的团队。

坡啦坡工作室,一个历尽磨难、擦干汗水后,还能坚持做彝族音乐的团队。 


坡啦坡工作室旨在传承古老的彝族音乐,把以前口口相传的彝族传统音乐重新剪辑、编曲、演唱保留下来,让祖先的彝文化不至于失传。

坡啦坡工作室在2012年创作以反映富良棚、塔甸、岔河等地彝族传统风俗的第一张彝语歌曲《坡啦坡来果唻》(云南音像岀版社出版)。“坡啦坡”即汉语的“富良棚”,富良棚乡是峨山县传统彝族居住地,民风淳朴,传统风俗浓,“坡啦坡来果唻”的原意就是“来富良棚玩”。第一张专辑上市就引起彝乡的震动!人们都说“我们峨山彝族终于有了自已的歌”。凡在彝乡村寨,家家都有一张《坡啦坡来果唻》专辑,婚礼、宴请时纵情高歌“坡啦坡来果唻”成为一种时尚。在玉溪、红河、楚雄等地彝家山寨形成了一股彝歌旋风。

《坡啦坡来果咧唻》仿佛来自远空的惊雷,一经唱起就敲打你的耳膜,颤动你的心灵。“……猴子戏台,丫勒烤乳猪,迭舍莫的西沙(木姜子),塔冲的菌子,街子上的牛肉汤锅,竹筒装的酒,好客的彝家人,舞龙的阿老表,挝罗的阿表妹”………。一道道富良棚特有的风景,一盘盘富良棚彝家特有的美味,这是唱我们富良棚自己的,唱我们峨山彝族自己的歌,只听到调子就醉了!

 三老表鲁发云,一个唱着山歌走出大山的汉子。犹如深山的一声巨响,高亢、豪迈、极富穿透力的声音,把你带回远古彝乡,深山空谷,山涧泉流,青石土掌房,古井水磨房……,忘记都市的喧闹,用山涧的溪水,洗涤心灵的灰尘….…

彝族是我国极少数有自己文字的少数民族之一,彝族文化源远流长,古有太阳历,有阿普笃慕六子分六支的传说。在古代,“毕摩”是彝族文化的代表,也是彝族文字的传承人,“毕摩”掌管祭祀、婚丧等仪式,识文断字的“毕摩”在彝族有崇高的地位。

峨山彝文化以聂苏、纳苏、山苏三个支糸最具有代表性,各个支糸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山苏聚居地的大西山是火把节取火圣地,大西山离天最近,钻木取火,向天神祷告,祈求袪病消灾、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是人与神对话的圣地,也就是峨山、新平、双柏三县的彝人火把节、马樱花节、姊妹节的狂欢之地。

彝族有浓厚的酒文化,自古就有许多彝族祖先烤酒的传说,酒文化可以说是彝族风俗、礼节的载体。彝家有传统,待客先敬酒。每逢家里来客,要邀请族里长者出席,敬酒先敬来宾,再敬族里长者,敬酒歌是彝家待客必唱的,“彝家好客,四海皆友”。

三老表鲁发云演唱的《坡啦坡来果唻》,如今,四年已过,还是婚礼、宴请首唱之曲,富良棚乡每年过“开新街”必唱歌曲,己成为介绍富良棚风土人情的一张名片。

国家政策好,彝家人的日子越来越好过。新房已建,新车已买,常走动,情深意长,这样的时刻怎能不把酒欢庆呢?

三老表鲁发云创作并演唱的《纳苏咪地差咤呸》(彝家山寨朋友多)作为《坡啦坡来果唻》(1)的收尾之作,纵歌高唱这样的心情:“有事无事家里坐,天下彝人是一家”。

2013年1月22日发行的《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云南音像出版社)是坡啦坡工作室创作的最具彝族特色的专辑,从画面、音质上就远远高于第一张专辑,每一首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彝家人的生活。从喧嚣中沉静下来,历史与现实的比对,回望马帮走过的路,游子想家的无眠,母亲盼儿的白发……。时而心潮澎湃,时而静泌溪流,流过每一个异乡打拼的彝乡儿女,思母之情、思乡之情….……层层把内心扒开,仰望故乡的月亮,不禁泪珠满面。

《恋酒》是《坡啦坡来果唻》(2)中唯一用彝腔汉语演唱的歌,由富良棚本地的坡啦妮香演唱。坡啦妮香的演唱自然、亲切、质朴,如深山老林里一股静静的山泉水流淌,凉丝丝地泌入心脾,一种只能感觉无法说出的滋味………!

  自《坡啦坡来果唻》(1)(2)专辑推出以后,坡啦坡工作室得到了更多的关注,2013年1月25日《玉溪日报》专版以“唱支山歌给你听”为标题介绍了坡啦坡工作室创立的初衷:随着生活日益现代化,物质生活越丰富,彝族传统的风俗在失传…………。将来,可能不会有彝语,更可能不会有彝歌。今天,作为彝族的后代,我们的力量微薄,无以成大事,我们可以用音乐的形式,让大家传唱,把彝族文化继承,把老祖宗的风俗留下来。

《赶马人》是《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中重点要推荐的歌曲,在鲁发云的深情演唱中,仿佛又见当年走在新平、峨山的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山路崎岖,马蹄声声;人随马儿走,身没深山中。“……马背托茶叶,嘎洒坡上走,得嘛,走三步,不得,退两步….…,马背托盐巴,元江坝子走……”。年迈的老母每晚坐在门槛上望西边的斜阳,低头侧耳听回家的马铃声?冬去春又来,一年又一年,只见石头上的马蹄印,未见儿唤妈,妈已白发!

《赶马人》的MV在华宁县登楼山拍摄,得到了当地政府和登楼山马帮的鼎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


《花痴》是《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中一首彝家爱情歌,由坡啦妮香演唱。彝家姑娘在岀嫁之前要学会刺绣,至少要做一套自己彝族服饰,以备出嫁穿。彝家姑娘个个都是绣花好手,围腰、飘带、头巾、鞋垫等都是拈手牵来,绣岀一条让情郎相中的飘带不易,一针一线沾满了姑娘的相思。


《灯花》是《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中唯一男女对唱的一首歌,由鲁发云和坡啦妮香对唱。彝族自古崇尚“以歌传情,以舞为媒”的自由恋爱,开新街、赶花街、火把节是未婚男女相识、相恋的主要方式。一对相恋己久的男女又在今年的花街上重逢,想试探一下对方是否真的有意于自己?以景对歌,从正月到腊月,每个季节不同的思念,以景喻情,借物明志,四目相对,情投意合,牵手相随,爱意浓浓,还原一幅彝族青年男女恋爱的浪漫画面。 

《谷香》是《坡啦坡来果唻》(恋酒)是歌颂勤劳的彝族阿姐。由坡啦妮香演唱。彝家阿姐是家里的顶梁柱,上山能砍柴,下田会插秧,张嘴会唱歌,巧手会绣花,公婆孝敬好,儿女会教育。“一把把稻谷,一粒粒谷子,一颗颗汗水,割谷子的阿姐,你辛苦了,你弯弯的脊背,背着重重的谷子,走在弯弯的山路………”。今天的孩子,很少见到怎样收稻谷,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谚语彝人》是《坡啦坡来果唻》(恋酒)的重磅歌曲,由大老表赵开义开口首唱,反映的是彝族传统道理。“……汤是重热不甜的,话是说多了不好的,书是一辈子读不完,………苦得累得有吃尼,会说愿做朋友多,亲戚朋友要来往,……良药苦口医病尼,….…出门在外要想家….…”。把彝族代代口语相传的谚语,用音乐娓娓道来。甚是经典!

 忠厚、老实的大老表赵开义见人就咧嘴憨笑,瘦瘦的身材,话很少,一点也看不出文彩的样子,酒一喝到点,就文韬武略,口如悬河,所有的歌词都出自他的手。爱好摄影的他,不但用镜头记录了彝家的山山水水,还用笔记录了每座彝山的传说。

 二老表王志雄,天性幽默,爱交朋友,酒量不高,八两就醉,爱劝人喝酒,别人喝醉,他开心。父母都是张嘴就会唱、动脚就跳的彝族民间老艺人。从小听着四弦,彝乐调子,耳目濡染,在制作葫芦丝不断探索中,又开辟音乐制作新天地,成为全国知名的制作彝族音乐的专家,作品屡屡获省、市大奖。

 坡啦坡工作室制作的彝歌,力求还原峨山彝人的传统风俗,原汁原味,就如同品火塘边的烤茶,一家人围坐在火塘边,先闻到浓浓的糊味,喝上一口就有一股清香入喉……,慢慢地,苦尽甘来,久久不散!

坡啦坡工作室成立于2011年7月的火把节,围坐在“塔甸三大碗”的松毛席上狂饮,有感于彝族传统文化的失传………,峨山县是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彝族祖先阿普笃慕的居所,彝族支糸的发源地,有比其他彝族地方更深厚的彝族文化,又想把曾经的音乐梦想拾起来。决定立足于峨山本地彝族传统文化,挖掘、传承彝族民间音乐,哪怕耗尽毕生精力,也要把老祖宗的财富传承下来。从2012年6月开始先后出版了三张专辑(两张原生态彝族歌曲,一张彝语翻歌曲),引起业界及广大群众的关注,专辑一直畅销于玉溪、红河、楚雄等地,形成了一股峨山彝歌的热潮。

为了挖掘、传承峨山彝族传统文化,这几年来,坡啦坡工作室走进了峨山县的大村小寨,走访了30多位懂彝文化的老人,倾听他们的心声。老人们总是笑咪咪的,找出一个又一个沾满灰尘的旧包,轻轻地吹一吹灰尘,很小心地打开泛黄的书,闭上双眼,虔诚地把古老的阿罗佐调唱起来……,把祖传的曲谱、唱词给我们拍摄、记录。临别临行,老人们粗糙的双手把我们的手握个不停,口里喃喃自语:早该这样,早该这样!老祖宗的东西,丢不起,丢不起呀……!老人深陷的眼眶流出了热泪。最难忘的是站在村口老人那弯弯的背影,回头看见禁不住心酸,那弯弯的背影竞是撑起彝族传统文化的脊梁!

巍巍峨山,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汇成了坡啦坡工作室专辑里的一个个音符。


做音乐难,做彝族传统音乐更难!坡啦坡工作室自成立5年以来,一直就靠团队的互敬互爱、互帮互助一路走下来,靠微薄的收入来坚持对彝族音乐的信仰。采编、作词、作曲、编辑、试音、修改、录音、拍摄,多年的风雨无阻。推敲、争论、修正,一句句原汁原味的唱词,构思、取景、摄影,一个个无可挑剔的画面;一个个无法入眠的夜;一次又一次自我的挑战;到云南音像出版社的后期制作;报民政部审批;申请音乐版权批号;直至正式出版发行。

市场的热销,盗版的猖獗。三张专辑发行了35.8万张,加上盗版的,至少有40万人听到了来自峨山的彝语歌。一路上艰难地走来,唯有听众认可,歌迷的热情,业界人士的认可,“峨山的彝歌有深度,走出了大凉山的忧伤,楚雄的传统,红河的狂热。原汁原味,贴近生活,旋律优雅,还便以传唱,实在难得!”众多的点赞和批评,给了我们最大的安慰。

我们如何前行?路在何方?是否我们还是昙花一现?摆脱不了乐队盛极而衰的厄运?多少次坚持与放弃的交锋,跌倒了又爬起来,路虽泥泞,咬牙坚持,说服自己,提醒自己,自己就是彝族后代,我们不挑起传承彝族文化的担子,谁来挑?既然已做了选择,就相互搀扶着,沿着彝族传统文化的路,一直走下去。

2013年1月22日,坡啦坡工作室的第二张专《坡啦坡来果唻》(恋酒)上市后,1月25日《玉溪日报》以“唱支山歌给你听”为标题向全市人民推荐了坡啦坡工作室;之后,玉溪电视台综合频道做了坡啦坡工作室的人物专访;云南音像出版社与坡啦坡工作室签定协议,将两张原生态彝语专辑投放在中央音乐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来自新中国第一个彝族自治县的彝语歌曲;每年应邀参加华宁县盘溪镇、石屏县龙武乡、双柏县、石林县的火把节活动,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彝族传统音乐。

与此同时,坡啦坡工作室与省内外音乐界人士的广泛接触,与北京、广州、贵州、昆明等地的音乐人建立了合作关系,拓宽了视野,提升了高度,贪婪地吸收彝族各支系乃至其他民族的不同音乐的养份,等待下一次的全新蜕变。

今年11月22日,坡啦坡工作室受邀参加了云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舌尖上的云味”活动周。“一州一席宴”介绍了每个地州的美食、美景,5天的活动周里,坡啦坡工作室给省内外嘉宾演唱了峨山彝族敬酒歌。得到了嘉宾的好评,有的还与坡啦坡工作室合影留念。

今年,峨山县开展了县歌的征集活动。坡啦坡工作室作与我省著名音乐人联合制作了《峨山恋》作为县歌征集活动的参赛歌曲。特别邀请了云南省青歌赛金奖获得者、“云南省十佳歌手”、云南师范大学文艺学院教授舒丽萍演唱。

舒丽萍老师一直对我省原生态民族歌曲很关注,听了《坡啦坡来果唻》专辑的歌曲很感兴趣。听说坡啦坡工作室在昆明录制《峨山恋》,就欣然接受了邀请。“有一个地方值得眷恋,那是新中国彝人第一县,猊江和练江在这里相会……,大西神山点燃了节日的火把……”,舒丽萍老师把峨山县的美景、美食,娓娓道来,呈现了一幅雄伟、秀丽的峨山风土人情。

在此,坡啦坡工作室全体成员,对舒丽萍老师的鼎力支持表示衷心感谢!

除挖掘、传承彝族传统音乐之外,从2011年开始,坡啦坡工作室从彝族的礼仪、风俗、祭祀等各方面深度走访。

彝族是很注重礼仪的民族之一,彝族人一生中最隆重的风俗就是婚礼,婚礼一般分为提亲、认亲、订婚、娶亲、回门等仪式。娶亲的当天,传统彝族婚礼要由德高众望的“毕摩”主持仪式,祭祀天神,敬告祖先,拜见长辈;族里年长的姑嫂唱迎亲调;晚上年轻人围在篝火边纵情歌唱庆贺新人,千方百计、构尽心思地闹洞房……。

今天,生活越来越好,许多彝族青年人的婚礼开始引进汉族式的婚庆活动。虽然增加了婚礼的氛围,全程只有一个主持人,还是少了彝族婚礼的传统仪式,没有彝族的载歌载舞,没有彝族传统婚礼那样热闹、那样喜庆。老人们感慨说:现在的年轻人结婚倒是吃得好、喝得好,还铺张浪费,就是没有以前的味道了!

大众对婚礼不但要求有内容、有质量,还要有彝族传统文化!

在2014年富良棚乡的“开新街”活动中,坡啦坡工作室作为演出嘉宾,结识了许多彝族传统文化的老前辈,老前辈对当今彝族传统文化流失的当忧……,会说彝话的越来越少,懂彝文字的更少!

今天,坡啦坡工作室的彝歌很流行,说明大众还是很接受彝族传统文化的。彝歌不能是仅仅限于单一的敬酒歌,应有更多的形式,建议坡啦坡工作室把创作的歌曲融入到传统彝族传统婚俗中,既扩大了彝语歌曲的影响力,又把传统婚礼风俗保留下来,再点一把火,把彝族传统婚俗烧起来……!

从2014年下半年起,坡啦坡工作室收集和整理了彝族传统婚礼风俗,并得到县民宗局专家的指点,几次定稿,几翻修改,开始了举办彝族传统婚庆的征途。足迹遍及了峨山县的富良棚乡、大龙潭乡、岔河乡、塔甸镇、双江镇、小街镇;易门县、新平县、华宁县、石屏县龙武乡、双柏县等多个地方,所到之外深受欢迎!纷纷索要联系电话、如何举办子女婚庆的事项。

集主持、歌手、舞蹈、摄影、音响、灯光、花车为一体,坡啦坡工作室具备婚庆全面服务的资源,无需为婚庆绪事多次奔波,省去了找车、找摄影、找主持等麻烦事,且收费又贵。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项目,坡啦坡工作室可按照要求服务,价格实惠,提供满意、周到的服务。


今年3月,坡啦坡工作室为更好地服务大众,花巨资购买了峨山县第一辆加长型豪华林肯车,作为婚庆花车。

10月份,花近30万从香港购进英国制造的音响及附属设备,专门为婚庆、晚会服务,若有需要也可出租。

 婚庆将邀请峨山本地的彝族歌手演唱,将为您呈现终身难忘的彝族婚俗盛宴。

著名彝语歌手:钱俊宏

   著名彝语歌手:鲁发云(三老表)

 玉溪著名主持人:阿龙(兼歌手)

    精益求精的舞蹈队

   农村婚庆现场(一)

  农村婚庆现场(二)

2017年上半年,坡啦披工作室将全力打造第三张原生态彝语专《坡啦坡来果唻》(梦回坡啦坡),将站在更高的角度,不同彝族支系,体现彝族传统文化,《祚俄赛来果唻》(来峨山玩)将展现另一个全新的峨山,值得期待!

在彝族传统文化的海洋中,坡啦坡工作室只是一只坚强的小蚂蚁,所发挥的能力对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是无足重轻、不值一提。但这只坚强的小蚂蚁会肩负起自己的担子,勇敢地沿着传承彝族传统文化的路,一直走下去!

坡啦坡工作室成员:

赵开义(大老表):13508893388

王志雄(二老表):13302582024

鲁发云(三老表):13987759198

杨    亮(四老表):13887772400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