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拾遗彩云南--念湖

作者:转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e247e10100h4ku.html
发布时间:2010-03-17


一棵树,站立成等待般的倔强。

那些远去的飞鹤,是剪理不断的思念。

念湖,你好。

 

 

昨晚是天黑透了才走到大桥乡。

依稀辨认的来到一户农家院子。

满地飞走的家禽和狂吠的狗,招来了主人的热情。

他们是刚刚从地里劳作回来。

邀我一起吃饭,夹生的杂米饭就着一些蔬菜和肉皮,

我吃的很香甜!

还有烧酒,不一会就兴奋的赤红面膛。

趁着酒劲,我提出能不能住在这里。

老乡大哥低头,喃喃。

 

最后,把我带到了一家专门接待游客的房子。

他是怕我嫌弃家里的条件简陋,

想起他不语的眼神,心里深深感激。

专门接待游客的旅店老板也是当地农民,名叫杨华。

却很有名。

因为热爱黑颈鹤,保护黑颈鹤,而被世人关注。

现在建立起了一个“观鹤山庄”。专门为游客服务。

我去的时候已经有一位四川大哥在那。

晚上一起聊天,才知道这里离黑颈鹤出没的地方还相距十公里。

杨华说,今天下雨,明天应该有雾。

我满怀期待的睡着了。

第二天,漆黑的清晨。

我们一行三人坐着杨华破烂的车,摇摇晃晃的驶向黑颈鹤的家园。

 

 

关于念湖。

湖是位于昭通会泽县和是曲靖交界处的大桥乡的黑颈鹤自然保护区。

它原本是云南高原中一个不起眼的乡镇。

后来,这里扎坝建了水库,取了一个颇具时代特征的名字,叫跃进水库。

这个高原湖泊的形成,改变了当地的气候环境、资源环境。

每年年末年初,大批的黑颈鹤、白头雁飞到这里越冬。

静寂的山峦、深深的湖水、红色的土地,在灵动的候鸟引领下,展现开动感的画卷。

 

而“念湖”这个词,常在网上看到,一个美丽的名字,但不知道来自何处。

我想,一个令人想念的湖泊在网络上被人们广泛传播,应该是一个美丽的幻想吧。

也许,风景总会在那里。

有没有人去看,对风景而言,都是没有分别的。

最美的风景只会在心中。

这个幻想,是一个关于爱的美丽传说。

而这个美丽的传说是在现实中可以找到注脚的!

昆明以北200公里的会泽县大桥乡,

有一片美丽又神奇的红土地,一汪湛蓝碧绿的湖水。

 

我们在大雾里一步步接近,那些至诚的美。

可惜的是,我的相机镜头不够长。

看看借用杨华E-3系统拍摄的,一点点的静美,淹没内心。

 

最开始的朝阳,一轮渲染世界的红韵。

 

 

一棵树,站立成等待一般的倔强。

而那些远去的飞鹤是理不断的思念。

念湖,你好。

 

 

蓝蓝淡淡的树影,流出幻一样的梦境。

 

 

高处的雾霭,渐渐覆盖世界,

我身在期间,寻找不到方向。

只有的是一片红土地上生活画卷。

 

 

一点点清净之后,我看到华彩里的精灵。

 

 

对影的舞鹤,扇动着我心的涟漪。

荡开一轮一轮的情愁。

 

 

换回我的相机,长焦不够,只能拍到近处的鸟。

不知道名字,一个人开始,从等待到飞翔。

 

 

雾色散去。湖水旁的树木。

排列整齐,沉郁出通透的干净。

 

 

来时的路,也是通天直立的影色。

 

 

祖孙两个走过念湖旁的堤坝。

爷爷手里拿着镰刀和长长的烟袋。

 

 

叼着烟的男子,骑车在微红的晨曦里。

 

 

忘了说。整个念湖周边是有村落的。

在等待朝阳的间断,总会从村子里传出响亮的声音。

是老式扬声器发出的。

像是有曲调的歌。但听不懂。

后来才知道,是办“白事”。

那些悠扬的是肺腑的哭腔。

在我听来不是伤痛,而是难有的愁。

映着如美似画的念湖,非常奇特的感觉。

一个女子,头戴白色丧服,低头走过我眼前。

 

 

清晨的拍摄结束。

同行的四川大哥,打道回府。

我则是继续北上,一直走到昭通境界。

就是昨天来时汽车上标识的“小火塘”乡。

运气不错,一来到这里就赶上集市。

我最喜欢集市。那里可以随意观察到生活百态。

不紧张,也不刻意,只要记录你发现感兴趣的就好。

比如这些善良慈祥的彝族大娘。

 

 

首先声明,我拍这位大娘不是猎奇。

但她沧桑的装束确实打动我。

低首,诉说不尽的忧伤。

看到她,总是联想起《人生》,《活着》,《平凡的世界》等文学著作。

是娓娓道来的生活岁月。

 

 

杂乱集市里,井然有序的毛驴车。
毛驴是很任劳任怨的,套着袋子,自己吃自己的,不争不抢。

然后就是埋头。怪不得,时下流行把户外人称之为“驴友”。

 

 

至于集市之外的停车场,那就更是安静了。

不同主家的毛驴安静的待在那里。

一位大姐,回身避过我的镜头。

那个眼神,穿透心灵,不亚于网络流行的“犀利”哥。

 

 

骑车,毛驴,买菜摊位的孩子,

成年男子一个骄傲的站着,一个低头忙碌。

风起兮,迷了天空,迷了眼。

 

 

穿过集市的喧嚣,走进一座寻常百姓院落。

破旧院门,推开迎面质朴的笑容。

我没说话,而是举着相机狂拍。

大娘,开心的笑了,估计是奇怪我的举动。

 

 

老伴闻声赶来,面对我,两人显得拘谨而正式。

身后红土墙和前面马车的车架,显现劳动人民的本色。

 

 

我用汉语说话,大娘听不懂。

叫来上学的孙女。

交流的时候,突然发现大娘生活的屋子,在漏顶阳光下,神秘而沧桑。

 

 

大娘的儿媳妇,穿上了新净的衣服。

在自己居住的屋子前和大娘合影。

我不是摆拍,是她们想让我拍好相片后寄给她们。

她们对于照相很重视,一定要整理好自己的。

  

 

然后就是全家人的合影。

我也自拍成她们中的一员。

 

 

那个上学的孩子,不爱说话,总是躲在角落。

和我对视的眼神似乎有些哀怨。

 

 

之后我和全家人一起吃了一顿深刻难忘而又寓意丰富的午餐。

对于那个幽深破败的老屋子,我舍不得离开。

拿着相机徘徊,拍到孩子和母亲,

以及回头张望的瞬间。

 

 

告别之后我往回走。

天又开始飘雨,在风里变得寒冷。

我躲进路旁一座房子里。

径直走进有火的厨房,因为可以温暖。

里面一位女子正在煮土豆,凌乱的四周,四溢着自然的泥土香味。

 

 

在女子煮土豆的空闲,我仔细观察了这里。

毛坯红土墙上写满的电话号码吸引我。

记录的是生活的点滴和全部。

墙面一角的女子,笑容美丽而可爱。

 

 

土豆好了,堆在一桌子,鲜红辣椒蘸酱,香味扑鼻。

 

 

我和女子一起吃起了这道味美的大餐。

注意女人两个孩子的眼神,对我还是有些依赖。

这个瞬间,很温情,我们也像是一家人。

 

 

雨停了,我也吃饱了,不再冷。

起身告辞,也是不舍。

似乎我只可以在路上,没有停留。

走回大桥,已是天色晚。

在住一天。

第二天起来,要离开。

趁着等车,我匆匆浏览了大桥乡。

这个阳光里的房子,是我头天晚上来时投宿的那个农家。

那夜我喝的微醉,很畅快的样子。

我想把它记忆在我的心里。

 

 

阳光渐渐高起来,也强烈。

驾着马车的农民从四周赶来。

 

 

沿着路向前,一下子就丢进里生活深处。

扑面的气息,让我变得愉悦。

旅社门前都是自由自在的鸡在游荡。

 

 

阳光斜线,照耀出屋子的色彩。

门里隐显的现代交通工具和阴影里古老的毛驴,

同在我的眼里。

应了那句话,不管是什么,都是为了走路。

 

 

会泽乡是有敬老院的。

我走进去,面对院子里的寂寞。

每个老人蹲在那里,没有语言。

 

 

继续向前,继续走进老乡的院子。

这一院,门口的大娘和一旁观看的大叔,

一个张望,互为彼此。

 

 

我试着走进屋内。

大娘,大叔很热情。

只有他们两个生活。

屋里的火塘亦是架着一锅土豆,

简陋四壁,渺渺晨光,

大叔真挚的笑容和烟斗直上的青烟,

我想自己很难忘记这个瞬间。

 

 

走到街市上,走过一个个摊位。

地上摆放的猪头,很是有意思。

 

 

终归是要落在孩子的身上。

三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是三段不同的生活。

幼年是不太清楚的懵懂。

 

 

少年是清澈好勇的绢狂和风一样的自由。

 

 

青年是沉稳和漠然,以及背负的责任。

 

 

看着人生变化,我想起了历史中的岁月。

下一站是娜姑古镇的白雾街。

这里是千里铜运的起点。

 

 

 

 

 

 

文章编辑:彭媛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