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武定崛起劳务产业

作者:张治敏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0a2f20100htpe.html
发布时间:2011-01-28 06:15


新华网云南频道  “输出一个劳力,带富一个家庭”,武定县运用世行贷款,做好市场调查与开发,加强与企业的联系,搞好输送、服务和后续管理,做活了劳务产业这篇大文章。截至目前,全县劳务输出达9550人,劳工累计汇款1178万元,输出户年均增加纯收入653元,人均增加131元。劳务产业为增加农民收入,加速贫困山区脱贫致富发挥了重要作用。

武定县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但由于信息不灵,观念陈旧,过去许多农村青年抱着“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穷山窝”的观念,宁愿在家受穷,也不愿外出打工。1994年经世行专家考察,武定县被确定为劳务输出重点县。县委、县政府对此项工作极为重视,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中心,加大了对劳务输出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中心广泛收集用工信息,大力开发用工市场,加强与用工单位的联系,先后向广东、北京、上海、深圳、浙江、江苏、江西、昆明等城市的132个中外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和私营企业,输送了144批次的劳工近万人。这些由贫困山区到发达地区的打工者,吃苦耐劳,认真踏实,好学上进,深受用工单位欢迎。他们不但挣到了钱、还开扩了视野、更新了观念、学到了技术。发窝乡左梁子村的彝族姑娘杨加丽家过去全家4口人、3个劳动力只耪2亩地,生活贫困。1997年中心送杨加丽到深圳德之星自行车料有限公司务工后,当年就寄回家3000元,到目前为止,共寄回2万多元。家里盖了新房,添置了家用电器,全家过上了好日子。万德乡的女青年杨永梅1996年到深圳理光公司务工后,3年就向家里寄回2万多元的劳务收入。家里把钱用于饲养美国牛蛙发展特色养殖业。杨永梅在上班之余,还在深圳参加了夜大学习。

除了输出劳力,县人力资源开发中心还认真做好服务和后续管理工作。今年2月,在上海新美格务工的武定女工杨晓娟不幸患了急性脑膜炎,中心立即通知杨晓娟家属,并派专人赶到上海与厂方协商,为杨晓娟报销了4000多元的医疗费,并补发了住院期间的工资。目前,武定县正投资23万元加强劳务市场的网络建设,逐步实现劳务信息的网络化管理。今年上半年,武定县劳务输出继续保持了持续增长的态势,向上海、昆明等省内外10个企业输送劳工249人。同比增长42.6%,完成年度计划的103.2%。今年3月,武定县的劳务输出项目顺利通过了世行的验收。武定县把劳务输出作为政府扶贫工作的延伸,将市场行为与政府行为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运用劳务输出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的好路子。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