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af9380100ohnc.html
发布时间:2011-01-30 06:01
新年第一天,昭觉县医院妇科医生邓小艳有了一件大喜事,通过经济适用房建设搬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再也不用和同事住在一间50年代修建的老楼房里了,老家在湖南邵阳的邓小艳直说这是“做梦也没想到的事”。
近年来,昭觉启动了以各类经济适用房、廉租房建设为重点的新一轮县城改造,给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共开工建设改善型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26.24万平方米,完成投资2.28亿元。
邓小艳是2006年通过考试来到昭觉工作,5年前刚到县医院的时候,由于住房条件紧张,自己只能和几个同事共同住在一间50年代修建的老楼房里,工作、生活条件的艰苦让她很不顺心,甚至动了辞职回家的念头。
2007年以来,昭觉县逐年加大了卫生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累计投入3280万元,新改扩建县级医院、片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麻风病康复院,像邓小艳一样引进的专业技术人才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心,安心工作在医护第一线。
四年来,昭觉结合“经济总量小,速度慢,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县贫民穷;县域经济结构比例严重失调,二产腿短腿细;资源相对匮乏,发展后劲不足;发展环境不容乐观。”的县情实际,紧紧扭住“131”发展战略,按照“打基础,强素质,增后劲,求突破”和奋力追赶不掉队的工作思路,始终坚持把民生工程列为“一号工程”,为老百姓谋福祉,营造出一个稳定、和谐、充满生机的彝乡。
—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按照“三打破、三提高”的要求,科学布局、合理规划、突出特色,大力开展“三房”改造和新村建设。共投入资金7193.5万元,实施完成了“三房”改造17187户;投入3800余万元,启动5个扶贫综合开发示范新村建设;投入1200万元改善24个文明新村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投入1197.5万元,全面完成西昌到昭觉公路沿线7个乡镇、2395户农户风貌塑造;完成县城临街建筑立面风貌塑造。大力实施交通通达工程,共投入资金2.17亿元,建成通乡油路、通村公路56条530.27公里、便民桥40座,解决了5169户农村群众的用电问题和2.24万人、9.41万头(只)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把扶贫到村到户作为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拓宽扶贫开发外延,发挥“传、帮、带”作用,帮助贫困村、贫困户破解发展难题、理清发展思路、争取发展项目,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全县34名县级领导、2573名科级以下干部挂点联系104个村、2.56万户贫困户,累计向帮扶对象捐款捐物160.7万元,协调扶贫项目59个、资金1315.5万元。
—把开展现代文明生活方式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作为改善群众生活环境的有效抓手积极推进。以板凳工程为切入点,组织干部职工向2.75万户农户捐赠板凳9.1万根,以小板凳促进大转变,大力引导群众过新生活。扎实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等专项攻坚行动,重点治理“六乱”现象,深入开展“七进”活动, 2009年,在全州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年度考核评比中获一等奖。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牢固树立“教育优先发展”的理念,坚定不移的把教育列为全县三大重点工作之一,切实推进教育事业发展。2007年“两基”顺利通过省州验收,去年又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去年教育拨款达1.22亿元,教育投入实现“三个增长”,在校中小学生45459人,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四年来,共投入1.05亿元,改造薄弱学校117所,改扩新建110所,消除学校危房2.5万平方米,新建校舍11.93万平方米、教师周转房4800平方米。落实“两免一补”资金1.08亿元,为16.9万人(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除了学杂费和教科书费,为5.8万人(次)贫困寄宿制学生发放了生活补助。组织编写《昭觉县彝族传统道德教育读本》、《禁毒防艾教育读本》及《昭觉县中小学生课前五分钟行为习惯教育手册》等地方教材并纳入教学计划,不断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外出务工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收入,累计开展劳务培训2.3万人次,输出劳务13.44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7.04亿元。
—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全面推行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惠及20.49万人,参保率达82.2%,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参保人员6701人,占城镇居民总数的61%。投入3280万元,新改扩建县级医院、片区医院、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麻风病康复院,改善了基础医疗条件。
—加快发展社会保障事业。健全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将10165户、36876人纳入农村低保,1909户、4517人纳入城镇低保,1705人纳入五保供养,2263人纳入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应保尽保。2007年来,共发放基本养老金6754万元、城镇低保金2897.39万元、农村低保金6344.97万元、医疗救助金1468.07万元、五保供养金993.36万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左右。
—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深入推进农村电影“1231”工程,广泛开展禁毒防艾、健康文明习惯养成和科普宣传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乡”活动,投入3160余万元,建成占地5.16万平方米多功能的县民族体育文化中心和一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体育健身工程和农家书屋。深入挖掘彝族服饰文化资源,昭觉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彝族服饰艺术之乡”称号。
—深化禁毒攻坚,毒情得到遏制。坚持把禁毒作为重塑昭觉形象、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头号民生工程,始终保持对毒品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决定》。在全县推广支部+协会的禁毒模式,所有行政村均成立了民间禁毒协会。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结合全民道德教育工程,将禁毒法律法规宣传到乡村、户,切实提高全民防毒、拒毒意识。始终坚持高压打击态势,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打团伙、摧网络、断通道、端窝点、扫零包,突破了一批大案要案,打击和震慑了一批毒品犯罪分子。四年来,全县共侦破涉毒刑事案件323起,缴获毒品海洛因28.7千克,抓获毒品犯罪分子335人,戒毒中心累计强制戒毒2265人。
—创新群众工作,基层基础更加牢固。高度重视矛盾排查化解和信访维稳工作。四年来,全县建立健全县、乡、村、社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网络,吸纳823名彝族德古、115名行政调解员、37名司法调解组成大调解工作中心,共成功调处纠纷1313件,全县社会政治保持和谐稳定。
—强化社会管理,社会持续稳定。大力推进“平安昭觉”建设,创建州、县级平安单位116个、平安村199个,命名平安模范户4623户、平安家庭户29945户,平安创建率达到83%;深入开展专项整治,严厉打击各类犯罪;大力实施“1221”农村平安建设和“天网”工程,“两所一庭”建设任务全面完成;建立县乡村三级流动人口管理机构,管理和服务水平大幅提升。四年来共侦破各类刑事案件405件,查处治安案件3907件,群众安全感大幅提升,昭觉成为全省社会治安群众满意度合格县之一。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