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关于昭觉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一点思考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6af938010007x3.html
发布时间:2011-03-21 09:04


 

 近年来,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体现、重要内容、重要标志的文化,以其新颖的财富创造形态和其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产生的巨大乘数效应,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文化资本向文化产业转变,是国际经济学界公认的未来“朝阳产业”。凉山州也前瞻性地提出了“文化资源向文化资本转变”。本文从怎样开发利用昭觉的彝族文化资源试作一些学术性探讨和研究。

昭觉古老灿烂的民族文化,虽然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但其中最具亮点和特色,最独一无二的还是彝族文化,因此本文着重探讨如何开发利用彝族文化问题。

昭觉位于大凉山腹心地带,幅员面积2699平方公里,下辖47个乡镇,总人口21.5万,其中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7.3%,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县。昭觉曾是从奴隶社会形态一步跨越千年进入社会主义制度的全国唯一的彝族自治区。因此,有着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灿烂的民族文化。解放前,长期极端封闭的奴隶社会形态,构筑了昭觉彝族文化的丰富灿烂和其神秘、多样、唯一的属性,而其独特、唯一的文化属性铁定了它极高的社会保护价值和经济开发价值。

一、 古老悠久、丰富灿烂的彝族文化资源

昭觉彝族,在不断变迁的历史长河中,尽管不同程度地受到了其他民族文化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长期处于极端封闭落后的奴隶制社会形态,纵然解放后一步跨千年地从奴隶社会直接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完整地保留着其最古朴、最浓烈、最独特的民族文化,因而其文化具有了无可比拟的特性。这种无可比拟的特性,是彝族文化的奇点和亮点,也是最具开发利用价值的具体体现。

(一)礼俗文化

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昭觉彝人形成了自身独特的传统礼俗。彝人古老而饶有情趣的礼俗,是彝族文化又一独特的风景线,它反映了昭觉彝族特定的历史传统和伦理道德观念。

1、待客礼

昭觉彝人热情好客,对认识不认识的来客都热情相待。在彝家村寨,没有人会找不到吃住的。彝家待任何客人都是让客人来得舒心走得满意。

2、婚礼

彝人认为,土地的意义在于承载万物,婚姻的根本是延续人类。

彝族的婚龄一般在十五岁以上,男性年龄逢双为吉,女性逢单为好。婚期一般选择在庄稼收割后的秋冬季节,而草木萌芽的春天,彝家认为不宜结婚,因为此时节是易发疾病的季节。彝区因地域宽广,婚事一般由媒人说合。媒人做媒成功,姑娘家要杀一只小猪订婚,然后择定佳期,由男方举行独特的结婚仪式。彝家结婚,不像其他民族一样,一结婚就成家立业,而要经过一、二年的时间不停地走动后才真正在一起过夫妻生活。

3、葬礼

昭觉彝人的葬礼有许多独特的仪式。

彝人实行火葬。柴火只能用湿柴,干柴易燃,不能烧尽逝者。随着青烟的升腾,人们相信,逝者的灵魂将回到什穆额哈——天国,与其祖先团聚。

出殡时,要请有名望的毕摩为逝者“指路”,其意是为逝者灵魂回到天国指点路径。像其他民族一样,年老的人去世,要丧事喜办,丧事期间可举行赛马、摔跤、选美等比赛。因为彝人认为,“老人去世像竹笋脱壳,像菜叶枯落”,是正常的自然规律,人来自于自然,回归自然是喜事。

 

(三)服饰文化——色彩纷呈的彝族服饰

服饰是人们生活的重要一环,是一种物化的精神产品,是窥见历史生活的画卷,是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昭觉彝族服饰更独具特色,荟萃了全国彝区服饰特色,是中华民族服饰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昭觉彝族服饰的装饰纹样,以涡旋纹几何图案为主,风格古朴、粗犷。如果有几十人为一群,都穿彝族服饰远远走来,其情其景非常赏心悦目。

(四)独具一格的饮食——极富特色的饮食文化

昭觉彝族的饮食独具一格、极富特色,是做大做强旅游文化产业的一大优势。“洒上木姜子粉的砣砣肉”、“辣子舂鸡汤”、“千层苦荞饼”、“洋芋酸菜汤”等几十种极富特色的传统菜类,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五)极富特色的建筑——古朴典雅的建筑文化

昭觉彝人的房屋,特别是木制瓦板房,蕴藏着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房屋四周的屋檐,雕刻、镶嵌着各种花纹和精致的图案,用红、黄、黑等漆着色,既浪漫又深沉,充分体现了彝人含蓄、多情的整体性格。屋顶的两头和屋檐四角,构架刺空,极具特色。

(六)神技惊人——独特的毕摩文化

毕摩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又是沟通神、鬼、人的宗教桥梁。毕摩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不仅传承了文字、绘画、文学,而且都有着一些特别的惊人的技能。比如说,颂念经文后,“舌添、脚踩通红的铧犁、嘴叼百多斤重的羊转圈、让人见先祖” 等。昭觉的毕摩文化,如果开发利用得当,纳西的东巴文化是无法可比的。

(七)梦幻神鼓——独具魅力的苏尼文化

  苏尼是彝族的民间舞蹈家。苏尼练就了一身纯熟的舞蹈特技,转圈、跳跃,加上皮鼓上的银铃声、鼓内沙沙声和鼓槌轻重缓急的敲击声配合着刚劲、娴熟而轻盈的舞步,如痴如醉,形成了十分精湛的民间舞蹈艺术。

(八)民间文艺——丰富灿烂的文化瑰宝

昭觉彝族的民间文艺种类繁多,显著特点是语言细腻、情意委婉、寓意深刻、爱憎分明、古朴粗犷、丰富多彩而优美动人。其广泛的人民性和古朴浓郁的艺术特色以及鲜明的民族风格,是值得世人流传的瑰宝的具体体现。

二、 开发利用昭觉彝族文化资源中存在的问题

昭觉虽然有着悠久、丰富的文化资源,丰厚的文化底蕴,但由于长久以来,我们认识不足,观念落后,空守了几十年富甲天下的民族文化资源。相比其他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好的地区,笔者认为,昭觉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认识不足、观念陈旧、有宝不掘

在一个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主抓经济建设无可非议,但过分强调文化资源的事业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甚至于忽视和排斥文化资源,特别是民族文化,那就是观念陈旧,认识不足了。为什么我们昭觉有着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而又在开发利用上远远落后云南丽江、大理等地?这恐怕与我们的认识不无关系。在彝区,汉族领导不愿提民族文化,彝族领导怕提民族文化是不争的事实。这都是我们没有站在全局的、大文化的高度考虑问题,而不能像抓经济建设那样抓民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结果。如果说得再坦白一点,就是我们没有前瞻性,有宝不识宝,见子打子,只顾眼前,没有长远规划。

2、机制不活、体制不顺、有事不做

由于在观念、认识上有差距,有不足,昭觉虽然有一个文化馆,但长期犹如行政机关一样,上级安排什么,就临时做什么,没有安排,就什么都不做!当然,这和文化馆没有资金支持、没有自主权不无关系。

如果我们有长远规划,有资金支持,文化部门将是我们开发利用文化资源的主力军。

3、政策不力、空白太多、重视不够

我们在怎样开发利用旅游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上,特别是在怎样整合和开发民族文化资源上,考虑不多、重视不够,导致了所出台的政策力度不够,无连续性,甚至于在怎样开发、怎样整合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方面的政策大多还是空白,继而对这方面的资金支持也就无从可谈。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是该学习、学习云南的经验时候了。

4、品牌理念意识淡薄

昭觉的特色、优势是什么?是别具一格的彝族文化!当然,我们也有景点,但我们的景点能与长城、西湖、九寨沟、丽江古城、螺髻山相比媲美嘛?如果只比景点,我们是无可比的。因此,我们只能在怎样把我县的有限景点和别具一格的彝族文化整合成资源上寻找出路!一句话,要开发我们的民族文化资源,必须打好‘彝族文化’这张牌!不可否认,我们现在是在开发,但我们目前的这种开发是市场无序,布局无规划、品牌无意识的开发,这种开发,绝对不可能使我县的旅游文化形成产业、形成品牌。这样开发不如把它保护起来更有意义。

三、 昭觉彝族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措施及建议

昭觉的历史遗迹和丰富灿烂、源远流长的彝族文化,是老祖宗恩赐给我们的‘瑰宝’,更是我们打造“朝阳产业”——旅游文化业的“聚宝盆”。要想打好这张牌,做大做强这张牌,我们必须从以下五个方面抓起。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做好规划

 这次出去参观旅行,我亲眼目睹了——在楚雄,不管是什么民族,都骄傲地自称彝州人,开口闭口都是彝州两个字,而在全国最大彝族聚居县、最有彝族特色的昭觉,我们是怎样的呢?在丽江,人人自称纳西人不说,都外披一件纳西人的衣褂,使人一到丽江就耳目一新,而在我们的昭觉呢?除了去年服饰节和几个阿唱逢迎的礼仪场合之外,我们自己最清楚不过罢了?

为此,我们首先要从思想认识上切实建立起“打造昭觉特色的旅游文化产业”的统一认识,彻底改变那种“不愿提民族文化、怕提民族文化”的陈腐观念,以“越有民族性才越有世界性”的思想观念来前瞻性地认识带有古朴色彩的昭觉彝族文化,来认识做大做强昭觉旅游业中开发利用彝族文化的极端重要性。因而在我们的思想认识上,及时调整思路,从战略的高度、全局的高度,重新把打造彝族文化品牌这一思想理念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建班子、定政策、给足经费,为整合昭觉旅游文化产业,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做出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去年笔者一个文友来到昭觉,问起他的感受,只有一句:“彝乡昭觉,没有啥子特色,不就是像内地的一个小城镇吗?还不是钢筋水泥做成的房子,只是在房屋外表上画了点彝族图案之外,一点真正具有昭觉彝族特色的东西我都没有发现,也许是我没有深入了解彝族文化的缘故吧!”因此,在规划中,我们的起步点,首先应从怎样打造具有彝族特色的昭觉城和怎样挖掘、提高彝族服饰,让彝族服饰普及化上起步,然后以县城为中心,向乡村辐射规划,使昭觉的所有资源都得到整体开发,形成一个在全国乃至在全世界都叫得响的品牌。

2、加强重视、建立机构、重新起步

有了认识、有了规划、有了转变,不能只挂在口头上,只写在纸上;绝不能把它当成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儿戏,要切实落实到行动中。我们的各级党政要进一步加强重视,在统一部署和安排下,切实建立起实施和落实规划的专门机构,给足政策、经费、条件和人员,让昭觉的旅游文化业高起点地重新从零起步。专门机构可以名为‘昭觉彝族旅游文化开发研究所’。

3、调查、挖掘、整理、研究,为开发利用做好基础工作

专门机构,不仅经费要足,人员要够,而且要给予足够的权利,要让这个机构有自由调配文化单位的权利。因而好让这个机构摸清自家的底子,调查、挖掘、整理、研究好我们的节日文化、歌舞文化、礼俗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毕摩文化、苏尼文化、德古文化、工艺文化、天文历史文化等等,为按照规划,统筹安排、部署、开发利用民族文化做好基础工作。然后分门别类,择优做强,运用文化内涵的进一步深化来提高品牌的号召力和亲和力,切实将昭觉的优势彝族文化资源转化为昭觉的经济增长优势。

4、整合资源、打造品牌、形成资本、合理布局

开发利用民族文化资源,特别是让民族文化和旅游业联姻,关键是寻求人、环境、文化三者的最佳结合方式。开发要做出个性,做出特色。在彝族文化的独特性上做文章,就会实现越是民族的越就是世界的效果。因为彝族文化作为精品、极品、孤品,其文化个性鲜明、特色突出,因而文化含量就越大,品位就越高,吸引力就越大。

由专门机构,在已做的基础工作中,按照着力打造品牌的原则,研究、整合我们的优势旅游和文化资源,做奇做亮资源,成熟一样,推广一样,成功一样,在全县合理布局,让全县成为一盘棋,做大做强我们的旅游文化产业,使这种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能源消耗最小,经济增长速度极为可观的产业早日成为我县的支柱产业。

5、打造规模、形成产业、由市场配置资源

民族文化的价值在于将优势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的产品优势和市场优势,成为文化品牌。我县的旅游业应注重彝族文化品牌的运行机制,切实把资源上升为品牌,用独具特色的彝族文化、文化精神来吸引海内外游客。

昭觉的旅游文化资源,由政府做规划、打基础、整合打造成品牌、形成资本后,我们只要把这些资本扶上马,再送一程,一旦他自身做大做强、形成了规模,昭觉的旅游文化产业资本,就会像丽江、九寨沟一样形成品牌、形成规模,市场就会争相配置,民间、民营资金就会蜂拥而来,继而昭觉的旅游文化业就会自然发展辉煌,游人也会如织而来。

总之,纵观国内外的大旅游业,文化品牌是其无穷的生命力,特别是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是旅游文化产业的瑰宝。因此,要做大做强昭觉的旅游业,我们就必须打好民族文化这张牌,特别是全国独一无二的彝族文化这张牌。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