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梅葛文化”的魅力

作者:刘荣先文章来源:楚雄日报
发布时间:2011-04-27 12:00


 

“梅葛文化”的魅力

“梅葛文化”的魅力

  “远古没有天!远古没有地!要造天、要造地。哪个来造天?哪个来造地?盘古来造天,盘古来造地……”何等豪迈的气势,何等宽广的胸怀!这就是“彝族百科全书”——梅葛中的创世史诗。无论是看姚安县梅葛艺术团的演出,还是听马游坪当地农民演唱梅葛,表现古代彝族先民开天辟地的节目总是让人震撼。
  近日,细读《梅葛的文化学解读》、《品读姚安》等书又对家乡的梅葛增进了理解。唐楚臣先生说:“《梅葛》是一部流传于云南省楚雄彝族民间的史诗。”其流传方式为民间说唱,以唱为主,其间夹有朗诵的成份,“梅葛”是唱史诗的曲调总称。“梅葛”作为一种民间曲调,内容较为宽泛庞杂,它可以唱人们生活世界里的所有内容。悲欢离合、婚丧嫁娶、日常生活、教育孩子等等,都可以由不同的曲调进行表达,是构成流传带彝族口承文化整体的重要部分,也是传承彝族文化的重要方式和载体。从狭义来看,“梅葛”就是讲述过去的故事,也就是史诗部分。在“梅葛”的演唱中,“老年梅葛”和“青年梅葛”大多是对唱,一问一答。而“毕摩梅葛”则是独自吟唱,特别是毕摩在葬礼上的唱诵,只能由毕摩来完成,伴以锣声和铃声,是较为庄重肃穆的。“娃娃梅葛”作为儿歌,则没有什么限制,可一人唱,也可以合唱。
  姚安县官屯乡马游坪距县城30公里,地处南方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上,是“梅葛”的发源地之一。
  今年4月,我有幸到马游坪观看了“第三届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开幕式。我们到达村口,刚一下车,叮叮咚咚的月琴伴着清脆的歌声随风飘来,村民们身披五彩斑谰的彝族服装,载歌载舞欢迎我们。一曲豪爽的敬酒歌,一杯醇香的荞麦酒,主人的热情好客尽在其中。
  咚!咚!咚!撼人心魄的鼓声响起,一名老者扮演毕摩率先出场,他挥舞法器,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腾挪跳跃。紧接着粗旷豪放的汉子来了美丽健壮的女子也来了,他们的服饰用青藤树叶茅草装饰,手中的工具有浓郁彝族风格的舞蹈语汇,演绎出古代彝族先民造天造地、建设美好家园的场景!这就是调子与内容相对固定的“老年梅葛”。随后,男女声对唱的“中年梅葛”凄婉忧伤,反映了中年人成家后生产生活的艰辛;曲调丰富多彩的“青年梅葛”,唱出姑娘小伙纯真的爱情;被称为“彝族儿歌”的“娃娃梅葛”最招人喜爱,成群结队的表演者喜笑颜开,踏着音乐节拍摆动身子,活泼欢快的气氛颇有感染力。短短一个多小时的演出,就让大家领略到梅葛文化艺术的独特魅力。
  其实,马游坪的梅葛表演还有很多,当地的彝族群众每逢民族节日、婚丧嫁娶或起房盖屋,男女老幼都要围在篝火或者火塘边,弹三弦吹芦笙吼梅葛通宵达旦。村里的彝族老艺人曾远赴日本参加第三届亚洲艺术节,早在上世纪60年代初还到过人民大会堂演唱。
  如今,姚安县正着力打造“文化姚安”,已成为彝族文化名片的梅葛再度绽放,县里不仅成立了中国彝族梅葛文化传习所,还成功举办了三届中国姚安彝族梅葛文化节,马游小学请老艺人向青少年传授梅葛文化。
  傍晚到姚安县城的梅葛文化广场散步,这边左脚舞跳得起劲,那边健身操练得投入。伫立广场中央的李贽铜像前放眼南望,融和新城工程正在紧张施工,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不久的将来,姚安县城将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相关链接  
 
· “梅葛文化”的魅力
· 彝风彝韵插花节
· 李贽铜像
· 左脚舞彝族文化的深度旅游开发
· 《左脚印象》拉开彝族左脚舞文化节大幕
· 楚雄州为彝族“梅葛”文化发源地设生态保护区

 

 

文章编辑:陈全丽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