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定猫街戌街和凤屯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www.yizuworld.com/html/yizhoulueying/2011/0506/2066.html
发布时间:2011-05-06 06:27

牟定县猫街彝族群众在跳左脚舞
猫街是牟定县安乐乡集镇,因初以寅日为集市赶集而得名。明清时代,安乐乡虽地处偏僻,但已形成牟定到元谋县、盐兴县(今黑井)到大姚县的大路(人马驿道)交汇要道。县内所产煮盐铁锅,戌街米市及本地大米、荞麦等杂粮,经安乐人背马驮运往盐兴,再把黑井食盐运回安乐后销往县内及邻县;县内铁杂、铜器、小百货,除运往安乐销售外,再经安乐运往元谋,元谋所产蔗糖、花生、芝麻、酸角也经安乐运往牟定各地。因集市活跃,很快从“午聚日落尽散”发展到建盖马店商铺,赶集也变更为三日一街。解放前,有南北走向小街一条,街中有一座石拱小桥,南段平坦,街面稍宽,北面依山就势成梯形,修有石梯,层层叠上,全街长400余米,临街房屋多设铺台,数间并连成排状。1984年以后,新建主街两条和增设商业餐饮文化等市政设施,成为牟元、牟戌和当地矿山公路的交通要道,因人口集中,集市贸易较为繁荣。
正月十五、二月初九、三月十二是猫街地区的传统节日,届时远近客商云集,摆摊设点,进行物资交流,以彝族为主的各族青年男女,谈情说爱,围圈跳左脚舞,通宵达旦,欢乐得“阿哥跳穿千层底,阿妹跳烂绣花鞋”,热闹异常。200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正月十五赶猫街》这首原生态彝族民歌就出自牟定猫街。
戌街距县城55公里,又称狗街,因昔日逢戌日赶街而得名。戌街境内,土陶的主要原料高岭土储量多,分布广,土陶工艺早而经久不衰,明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今戌街碗厂(村)始有建窑做碗工业。故戌街有“土陶的故乡”之称。
戌街集镇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形成一个小坝子,称戌街坝子,与大姚龙街乡、姚安适中乡、元谋新华乡毗邻。因地域关系形成,建国前,虽然集镇街道设施简陋,但以大米、土陶交易为主的集市贸易比较繁荣。约300米长的街道上,近半街面都摆卖大米,三日一街,每街大米吞吐量约5吨,是牟定境内山区最大的大米集散地。每逢街天,靠人背马驮,毗邻三县各乡群众运来糙米(仅脱去谷壳),买主多为安乐乡一带农民,他们买进糙米经过石臼加工成熟米,再运到盐兴县县城黑井出售;还有戌街老纳、水桥、左家一带运来的熟米,主要作为戌街地区制作饵块粑粑所用之原料,故有“戌街粑粑老纳米”之说,用老纳米加工的戌街饵块粑粑水煮不烂,筋骨好,吃起来润口,在牟定、元谋、黑井等地都颇有名气。街子天,小镇上人喊马嘶,热闹异常,不但有羊汤锅、狗街火烧粑粑、豆腐、凉粉和各种杂货摊,还有本地土特产品“倪家刀子,付家银器,郭家饼子”以及碗厂的陶器(碗、钵、瓶、汽锅、火锅、沙土锅)、地石磨的大缸等。
在戌街集镇中心,自古就有一座靠积蓄雨季山水,面积约11000多平方米的小坝塘,称“海子”,旁有一古井,坝有多满,井有多满,坝水灌田,井水饮用,戌街人称海子为母亲坝。
建国后,因粮食统购统销,戌街米市衰落。1984年以后,戌街集镇重新规划建设,路面铺筑、排水、街灯等设施逐步完备,随着新街道的修建,海子的清淤及美化绿化,加之原保存较多的古树名木,戌街已发展成为一个环境优美的农村集镇。“正月十四灯会节”是戌街的地区性节日,除物资交流和地方美食之外,一样有左脚歌舞狂欢。
凤屯位于县城西32公里,地处化佛山与歪头山冲积地带。据碑文记载:凤屯原名“力此么”,意为有麂子出没的地方。因东西侧各有一条龙箐,住地又像只凤凰,犹如二龙戏凤,故于1938年改名龙凤屯,建国后简称凤屯。凤屯原无集镇,也无赶集习俗。1993年,国家投资进行集镇建设,修建311米长,10.5米宽街道。开街后,定于每月农历初一、十五、二十三为街期。凤屯较出名的是核桃和天然香菇,部分村寨至今仍保留较为原生态的民族习俗和彝族姑娘房。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