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诸葛营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www.yizuworld.com/html/yizhoulvyou/2011/0524/2133.html
发布时间:2011-05-24 01:04

永仁县的方山诸葛营村
走进永仁县的方山诸葛营村,无不被这样一幅景色吸引:一幢幢设计独特的彝族民居土掌房,错落有致的掩映在青松果园中,一道道用料简朴、设计精巧的通透栅栏点缀了些许蔬菜瓜果,一条条红砂石村间道路镶嵌在青山绿树间,一个个独具匠心的小景点无不透露着诸葛文化和彝族文化的气息,展示着中国彝族第一村独特的魅力……从90%以上民房严重损毁、464间倒塌、163间严重损坏的地震重灾村,到全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村,文化旅游产业为推动方山诸葛营村跨越式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整合资金 基础设施城市化
永仁县结合新农村建设,先后整合交通、水利、教育、卫生等部门项目资金800多万元,实行部门包户制度,按城市建设标准,完善基础设施。着力从民族文化、特色民居、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避暑纳凉、观光旅游等多角度把方山诸葛营村打造成全省民族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名村:79户农家房屋民族风貌改造;7条村间干道及入户道实现了全面硬化;15个节点部位景观绿化改造工程,入户道路建设、道路绿化、农家庭院绿化花化;人畜饮水工程投入使用,群众喝上自来水;特色养殖小区设施完备,完全实现了人畜分离。村庄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敬重自然 景区环境生态化
方山诸葛营村在开发建设中,始终敬重自然,建设材料选用生态材料,建设施工坚持“避石护树、依弯就势”,绝不随意移动一土一石、乱砍乱踏一木一草,确保了景区生态系统的完整性。民居建筑打破独家独院封闭格局,拆除现有农户围墙、大门,改成低栅栏,各家各户形成开放式院落。村内的绿化突出田园风格,用绿色装点家园,农户院内遍栽果树、花草、蔬菜。村间的7条主道路两旁栽种着杨梅、樱桃、桃树、梨树、茶树等10多万株,还安装有花架长廊。为了有效减轻游客给环境带来的压力,方山诸葛营村安装了64盏太阳能照明灯,建设了14个环保厕所,对农家乐的污水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加大沼气建设力度,推广使用节能灶,利用沼气取暖、做饭,沼气渣种果树,循环利用,实现零排放,营造优美的生态环境。
提升内涵 景观建设人文化
方山诸葛营村注重把文化因子注入“彝族第一村”,挖掘彝族敬虎、崇火、尚黑的传统文化,赋予“五月度泸”的历史内涵,再现三国文化特色,展现诸葛营村 “生态·彝韵·葛风”的人文韵味。墙体装饰富有彝族特色的虎头、牛头、山茶花、马樱花;壁画展示三国历史传说、彝族赛装节、彝族“梅葛”故事;农家美食命名突出诸葛烤鱼、诸葛全羊汤等三国诸葛文化;休闲娱乐项目联系葫芦兄妹、诸葛审案、桃园结义等三国历史传说和彝族创世史诗……文化景观已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深深的吸引着游客的目光。
打造特色 乡村旅游精品化
方山诸葛营突出文化特色,依托方山旅游,大力发展乡村民族生态旅游,发动诸葛营村群众开办18家农家乐、37家农家客栈,日可接待游客住宿500人,可容纳2000多人就餐;种植樱桃、核桃、梨、苹果等经济林果800多亩,方山萝卜、方山洋芋等优势农产品1200亩;发展生态猪、叮当鸡、黑山羊等特色养殖5万头(只);现实从虚拟生活入手,开办以体验农耕为主的“开心农场”,形成了一户一业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格局。自2010年5月1日开始营业一年来,诸葛营村共接待游客18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60万元;种养殖业、经济林果业收入达205万元;实现人均纯收入达5000元,比2007年震前的1970元增加了3060元,昔日的穷山头变成了“世外桃源”。
创新机制 村庄管理常态化
为促进村庄的可持续发展,方山诸葛营村结合村情实际,组建了理事会,积极探索村党支部+理事会+监事会+协会+服务队“五位一体”的民主管村模式,开展“致富教育、公德教育、感恩教育”, 开展道德模范标兵、五好文明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评比活动,开展农家乐环境卫生管理、客房餐饮接待服务、接待礼仪、餐桌餐具规范等知识培训,有效解决马帮营运、旅游接待中随意提价等问题,村民的综合素质和旅游服务技能大幅提高,全村的旅游软环境和软实力大大改善。全村形成了民族团结进步、和谐共谋发展的良好环境。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