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走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邛海泸山

作者:张正宁 蔡应律 杨月平文章来源: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1-08-09 01:00


作者:张正宁 蔡应律 杨月平  来源:中国凉山彝州新闻网  (2011-6-2)[阅读: 次]【字体: 大 中 小 】

邛海泸山位于四川省西南西昌市境内。是“邛海螺髻山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的组成部分,2006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邛海,因两千多年前有一支“邛都夷”的氏族部落在其沿岸繁衍生息而得名。《汉书》、《后汉书》分别以“邛池泽”和“邛河”之名而载入史册。唐代以后民间普遍称邛海,文人雅士则多称邛池。

邛海,是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水域面积28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1米,水面海拔1510米。

史书《南中志》云:“邛都县(今西昌)东南数里有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长一、二丈,头特大,遥视如戴铁釜然。”元代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也曾游历邛海。他在《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邛海有“珍珠无数”,“惟大汗自欲时,则命人采之。”

邛海不仅水产丰富,而且风光十分美丽。

邛海之美,美在天然,美在辽阔,美在恬静,美在清澈。有学者把邛海与太湖、鄱阳、洞庭、西湖进行比较后叹道:“洞庭雄阔,鄱阳奇伟,太湖深秀,西湖与邛池以柔媚胜;惟西子浓妆、邛池淡抹,各有千秋;而邛池则以恬静胜。”邛海像一位素妆淡抹的村姑,柔媚而恬静,纯朴而芳华,四季变换而各显姿容。

春天,云淡轻风,桃红柳绿,碧波荡漾;

夏日,浮光盈盈,彩霞虹桥,迷离缥渺;

秋高,天高地迥,明月如镜,水天一色;

冬来,阳光融融,白浪滔滔,鸥鹭齐飞。

邛海泛舟,随波逐浪,戏水弄影;邛海观鸟,鹭翔鸥唱,一湖欢歌;邛海赏月,静影沉璧,乾坤朗朗;邛海垂钓,寂寥无声,独享天乐;邛海划水,乘风破浪,飞驰如箭;邛海品鲜,啧啧称绝,大饱口福;邛海放生,古风新唱,回归自然;邛海赛舟,擂鼓掀天,奋勇百舸。淼淼哉,邛海!悠悠哉,邛海!

泸山,耸立在邛海北岸,是一座四季葱茏的碧峰,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317米。汉晋时,西昌建越郡,又因泸山踞水状若青蛙,故《水经注》称为“蛙山”。唐宋两朝,流经西昌的安宁河时称“泸水”。山以水名,蛙山名改为泸山,沿用至今。

清代《宁远府志》载“(西昌)县南十里泸山,有道院梵宫,溪花涧草,古柏苍松,天南胜境也。”

泸山,障邛海之波澜,作西昌之门户,螺髻峰东环,马鞍山南伏,西来有安宁田园,北去有月城锦绣,千秋万古也。

泸山无险峰,则以幽静胜。苍松翠柏,古木参天,虬葛莽藤,遮天蔽日。山幽,林幽,庙幽。

朝而发,旭日东升,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猕猴成群,獐鹿结伴,蝉鸣鸟合,曲道羊肠。

暮而归,夕阳在山,树木阴翳,倦鸟归林,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

泸山佛寺创于晚唐,明清达到鼎盛。十余座古刹殿宇依山而立,各领风采,巍峨壮观。然则茂林深处只见檐角,不见整体,只听松涛,不见风动,只闻钟磬,不见僧侣,若隐若现,妙不可言。

山无水则不灵,水无山则不秀。邛海泸山山水相伴,一南一北,一阴一阳,和谐完美,得天独厚,暗合了中国的风水思想,孕育了邛海泸山的千年文化,世代繁昌,必在其然。可谓“一阴一阳之谓道也。”

邛海泸山景区地处川滇要冲,地理优越,大道通途,北接巴蜀,南达滇池洱海,空中,陆上,天地悠悠,任尔飞翔,任尔奔驰,任尔留连,到此一游,岂不美哉。是为序。

                                      编者

                                  20108

 

目录

  

1.        古城西昌春常驻                     

2.        美丽的邛海

3.        火耀图腾——火把广场暨民族演艺中心

4.        百花献瑞——天喜花卉博览园

5.        花月柳岸——海河公园

6.        鸥鹭翔舞——观鸟岛湿地公园

7.        古榕月韵——月色风情小镇            

8.        联廊凝波——邛海公园                

9.        缸龙吟海——观海湾                 

10.   龙瑞佛光——青龙寺                   

11.   碧湾抱月——月亮湾

12.   渔歌问泸——小渔村                  

13.    幽秘的泸山                          

14.    泸山的庙宇(上)                    

15.    泸山的庙宇(下)                    

16.    奴隶社会活化石                       

17.   卧云烟雨                             

18.   最后的“陪都”——蒋介石特宅探秘

19.   入胜畅怀

20.   美食天地  

21.   心怡港湾

22.   便捷顺达

23.   开心畅游

24.   如愿随购

25.   尽情欢娱

古城西昌春长驻

 

西昌,又名月城。月城之外,还享有“太阳城”、“航天城”、“小春城”和“花城”之美誉。

称月城,是因为西昌的月亮分外硕大而皎洁。

称太阳城,是因为西昌的阳光特别丰沛,隆冬时节,也艳阳高照。

称航天城,是因为西昌有驰名中外的卫星发射基地。

叫小春城和花城,则是因为西昌四季如春,鲜花盛开,流蜜淌汁,蜂飞蝶舞,花团锦簇。

又尤其是,天造地设,有这么一座泸山、有这么一个邛海,与西昌城相依、相偎、相融,形成山、水、城联为一体的自然格局,从而使小城西昌,既具西部山地高原风光,又富江南水乡特色,而烟水葱茏,苍翠秀丽,异常妩媚,宛然仙境,胜似天堂。清朝乾隆三十三年戊子科举人杨学述《建昌竹枝词》云:

水郭山垣绕建城,关门锁钥自天生。

要知山水清佳处,二百年来享太平。

得天独厚,灵气所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让西昌享有八大殊荣:

被全国数千万网民选为“中国最值得去的十座小城市”;

全国迄今为止以最高分检验收的“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四川省首个“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四川省“森林城市”——目前正在创建“中国森林城市”、“中国生态市”;

全国数十家媒体评选出的“四川省十大宜居城市”;

全国唯一获得“中国旅游最令人向往的地方”殊荣的城市;

晒太阳、泡温泉,2009年被网友推荐为“四川三大懒游目的地”;

2009年,与丽江、平遥等一道入选“中国十大最美古城”。

西昌的文明史,可以追溯至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史记》载:“自滇以北,君长以什数,邛都最大;此皆椎结,耕田,有邑聚。”

早在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西昌即有了建制,称邛都县,并建有邛都城。之所以叫“邛都”,是因为自古以来,这里就居住着一支叫“邛人”的部落。邛都古城历两千多年的风雨洗礼,断壁残垣中,仍透出昔日的巍峨与辉煌;依稀可见的城堞垛口,常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铁马金戈的冷兵器时代;而散落在田边地头沟旁路侧的铜器、铁刀,以及装饰在精美古陶器上的云纹、绳纹、弦纹,既讲述着西昌这块古老土地厚重的文化底蕴,更闪烁着西昌古代先民们智慧的光芒。

中国有许多城市名都带一个“州”字,如苏州、杭州、扬州、广州、泸州等。这是1300多年前唐朝在全国推行州县制的产物。西昌也不例外,于盛唐贞观年间即称为州,而与苏州、杭州、扬州、广州、泸州等城市齐名。州城中建有直属中央政府领导的州都督府管辖着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的大片领土。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其《长庆集·蛮子朝》中有云:“牛皮船兮渡绳桥,来自州道路遥……”

西昌城内的白塔寺、千佛寺等,都始建于唐代。西昌的西街、东街(俗称河东街)、段家街等古老街道,都是唐代街名。

西昌是西南边陲的历史文化名城,地处川滇要冲,是川滇藏毗邻地带的中心城市,是金沙江中游、川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进入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上的门户和枢纽,是川、滇旅游结合部的重要节点和旅游服务基地,名列全国十条“黄金旅游线路”之一。

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古“蜀身毒道”,比张骞通西域的北方“丝绸之路”更早进入历史。此道分别以宜宾和成都为起点,分东、西两条主“夷道”,其“西夷道”(也叫零关道)越大相岭,历大渡河,穿清溪关,沿安宁河谷南下经西昌而入滇缅,将川康所产的丝绸、茶叶、蜀锦运往缅甸、印度(即古身毒国)和阿富汗。故西昌素有“蜀滇咽喉”、“西南雄镇”之称。

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司马相如、诸葛亮,都曾与西昌有涉——或持节为使,或统兵南征,夕阳古道,在西昌留下过他们的足迹;而伟大的司马迁,更以他史学家深邃的目光,长久凝视过这片土地。极目依稀零关道,两司马渐行渐远;回首苍茫泸水边,一诸葛且走且停。零关道上的残阳落日中,其悠远的马帮铃声,至今摇响在沿途住民的依稀记忆里……

西昌历史悠久,文化积淀厚重,文化底蕴丰饶,每一锄头下去,也有可能触到历史的神经,并让某个湮灭已久的传说故事苏醒过来。

而《史记》、《汉书》上称西昌这地方的住民“俗多游荡而喜讴歌”的记载,则反映了先民们性情洒脱和喜欢歌唱的特性。此特性延续下来,西昌便成了著名的民族歌舞之乡。同时呢,早早晚晚,本地民间广场舞蹈的盛行,也于这里,找到了它初始的源头和合理的解释。

西昌是凉山彝族自治州17个县市430万人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川西南和大香格里拉生态旅游环线上的重要节点。西昌既是凉山旅游的支撑点,又是凉山旅游发展的战略高地。成昆铁路、108国道、雅西高速公路、西攀高速公路在这里交汇。西昌机场是我国首批对外开放的全天候机场之一。标准化的通县油路让西昌与州内16个县便捷相连。2006116,西昌市以四川省创优国检以来的最高分901分通过国家级验收,从而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西昌冬暖夏凉,云淡天高,花开四季,气候条件优越,平均气温为17.28月最高23.81月平均9.4。年平均气温变幅仅为13.0,是全国气温变化最小的地区之一,素有“小春城”之称。

民族学家称西昌一脉为“氐羌走廊”和“藏彝走廊”。以西昌为首府的凉山彝族自治州,是中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西昌有汉、彝、回、藏、蒙等28个民族在这里休养生息。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交融中,既坚守着本民族固有的文化传统、民族骄傲,葆有着本民族特有的文化智慧和魅力,使自己有资格成为本民族的民俗学样本和活化石,同时,也于这种长期的相互交融中互学互敬,取长补短,从而创造出了本地区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多样文化。

著名的彝族火把节、彝族毕摩文化、苏尼文化,彝族服饰、银饰、漆器,回族的穆斯林传统,汉族的耕读传家传统,汉族民间的舞龙习俗、放生习俗、观音庙会等等,是其代表。

一年一度的彝族火把节,因其艳丽的民族服饰、银饰,因其激流般奔腾狂欢的人群、火把,和蓝天白云下青一色的黄油布伞,加上节日里斗牛、赛马、摔跤、选美各种活动次第展开,以及毕摩动人心魄的驱邪作法表演,而被称为“眼睛的节日”,又被世人称为“东方狂欢节”和“东方情人节”……

西昌又是中外驰名的“航天城”。西昌地处北纬27.2,海拔1510,纬度低而海拔高,发射倾角度好,地空距离短,加之位于云贵高原东缘的过渡带上,空气澄明,少云雾,发射窗口好,更兼通信、交通发达,尤具“天然卫星发射场”的优越条件,既是我国目前唯一发射地球同步卫星的基地,又是我国商用卫星的主要发射基地。1986年,西昌卫星发射基地开始对外开放,现已建成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人们甚至有机会近距离地,现场观赏卫星发射时一笑冲天的壮观景象。

古城西昌绽新颜。经过近年以来的着力打造,西昌还成了“节日之乡”,一年到头,月月有节过,天天都快乐。

西昌以“湖光山色美”、“民族风情浓”、“科技含量高”著称于世。

西昌城南的泸山邛海,是四川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素有“川南胜境”之称,古人以“半壁撑霄汉,宁城列画屏”誉之。

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泊邛海,烟波浩淼,水域广阔,岸柳凝烟,鸥鸟翔集,渔船点点。

邛海西侧的泸山,则葱茏峻拔,树大林深,无数寺庙、亭台楼阁,掩映其中,中国唯一的研究奴隶社会形态和单一民族的专题博物馆——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中国四大碑林之一的西昌地震碑林,以及蒋介石特宅、抗日英雄纪念碑等,也坐落在这里。

西昌的秀丽风景,古有著名的“邛都八景”、“六名胜”。斗转星移,经过近年来的戮力以求和缜密建设,尤增添了环邛海更上层楼的“新八景”。它们,是西昌人民的手上杰作和心头之爱,是镶嵌在邛海一周的美丽珍珠和动人传说。

 

美丽的邛海

 

邛海,一个被称为“海”的湖。

邛海,古称邛池,属更新世早期断陷湖,其形成至今约180万年。邛池之名,最早见于《汉书》:“邛都南山出铜,有邛池泽。”又有《后汉书》载:“邛池南人以为邛河,纵广二十里,深百余丈,多大鱼……”

而“邛”之来历,缘于去今三千年前,本地生活着一支氐羌人的后裔,自名为“邛”。邛一度强大,建西昌为都城,史称“邛都夷”,城边上的这片水域,则叫邛池泽。

又有一说:邛人,邛池,邛都,登高南望,邛海像(工)人的“右边那只耳朵”,所以称“邛”。汉字的形声意会,是不是,在这里又一次得到了佐证呢?我们不得而知。

世界上很少有一个内陆城市,能与如此广阔的一片水域,依偎得这样近。

逐水草而居,是早期先民们必然的选择。那或许是一条江、一条河,一道湾。江河放荡不羁,则福也是它,祸也是它。我们身旁的邛海,却永恒而宁静,水位变幅极小,千百年来,母亲般始终如一地守护着我们,赐给我们以福泽。

邛海是古城西昌永远的福佑与神灵。

倘是晚间,于邛海东岸、西岸、南岸北望,西昌城区的万千灯火倒映水中,整个西昌,竟宛然就是一座水上城市了……

邛海之阔

邛海之阔相当于五个杭州西湖,是四川省独自拥有的第一大天然淡水湖。可谓天造地设,得天独厚。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