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浪博客
发布时间:2011-09-28 05:04
么苴地飞歌
萧朝发
——啊梅哩啊梅,对门山上的小情哥,放羊要找草肥处,吹箫莫把调念歪,小妹有意对山歌,你咋只吹笛子不吭声?
——啊梅哩啊梅,对门放羊的小阿妹,放羊莫往老林钻,唱歌要唱梅葛调,小哥我有意会阿妹,你咋只唱调子不会面?
么苴地,是什么东东?么苴地,何许人也?在什么地方?不要说世人少知,就是土生土长的永仁人,也是鲜为耳闻知之甚少的。
遥远的小山村
我是一位土生土长的永仁人,三十老几时却第一次走进么苴地。按理说,中和的直苴、永兴的白马河、宜就的阿朵所,是永仁的世外桃源处女地号称永仁的“香格里拉”。然而,随着中国彝族赛装节的举办,世界各地的来宾游客广泛参与纷沓而至,研究直苴彝族文化的专家学者越来越多,到直苴考察采风猎奇者与日俱增,写直苴的书籍出版了好几本,直苴的影响越来越大,甚至超过了永仁,许多文友不知道永仁是什在哪,谈起彝族赛装节却都眉飞色舞,直苴成了名副其实的“风水宝地”;白马河也因为白马河林场的万亩云南松母树林基地及林中的白马山庄一炮走红;永仁县最高峰大雪山脚下的阿朵所,是“贡梨阿朵红”的故乡,核桃产业在全县也是出了名的。曾经是落后“老土”的神秘地带,如今都变成了众人追捧的“香饽饽”。么苴地也是如此!
么苴地,位于大雪山北麓,距永仁县城56公里。车从县城出发,在平坦的柏油路行驶了18分钟,在猛虎乡政府所在地转入弹石路面,车在颠颠簸簸中穿行了37分钟,在217省道阿里地路段,车速一下子慢了很多,车在蜿蜒的山路掀起了一路风尘,似乎是在翠绿的地毯上描绘一条黄线,又经历了62分钟后,越野车戈然而止——么苴地到了。
睁开朦朦胧胧的双眼,原来在车中竟熟睡了。走下车来,钻入鼻孔的是一阵阵的清新,瞌睡一下子醒了,真乃置身于天然氧吧,令人心旷神怡!放眼望去,山峰起伏苍翠欲滴,天空蔚蓝无云;远处霞光蔼蔼,近处林掩小楼;田园中玉米天花怒放,桃李果木白绿相间鲜红惹眼;农家小院鸡鸣驴叫,腊肉飘香。此刻,我倒是感觉有些饿了!好在村委会的杨勇书记,像是看出了我们的心思,端出一大盆食物,生的是桃梨核桃,熟的有黄豆板栗,烤的是黄橙橙的苦荞粑,蘸的是原生态野生蜂蜜。带队的县委办起主任似乎也饿了,大家都不客气地吃了起来!
高亢的梅葛调
多年来,无钱办事、无章理事、无场所议事的难题一直困扰着农村基层组织作用的进一步发挥,村集体经济大部分“空壳”,部分村连正常运转都很困难,有的村办公场所狭小、破旧,支部活动、党员教育很难开展,严重影响着党在农村的形象,削弱了农村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同样,部分机关党员干部工作作风不够深入,不了解农村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农民群众的艰辛,服务态度和水平同人民群众的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农村发展严重滞后,机关作风不够深入,两大问题如何解决?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永仁县制定并实施了机关联村“六个一”活动。这个“六个一”就是机关党组织为农村党支部每年补助一次经费,为村党支部活动提供物质保障;上一次党课,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办一件实事,为促进农村发展提供基础保证;帮扶一户党员,为帮助困难党员发展经济提供平台;开展一次调研,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订阅一份报刊,为农村干部群众提供政策信息服务。
建党九十周年前夕,我和政研室的王主任陪同起主任到么苴地慰问。简单的座谈会后,我们走村串户慰问老党员。李成宗,现年78岁,曾经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接过起主任递去的慰问金,老李老泪纵横,连声感谢党组织感谢政府的关怀,说起党委政府每年都来慰问,生活上关心帮助很多。他还说:以前冒着枪林弹雨打天下反击美国侵略者,共产党员都是冲在第一线起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心里是无比骄傲自豪。今天,虽然老了,但还要发挥余热,干不了事情,还要出谋划策搞好监督。身着彝族服装头戴鸡冠帽的起秀英老人,有着近30年的党龄,用彝语夹杂汉话说着党和政府的好,帮助村里修通了公路,架通了自来水,通了高压电,安了电话。边说话边安排孙女烙荞粑端蜂蜜,硬是要杀鸡招待我们,被我们婉言谢绝了。
此时,远处传来牧归的汉子高亢而深沉的梅葛调:啊梅哩啊梅,老汉高兴想唱歌,一唱就是几背箩。高山顶上橄榄多,吃口橄榄喝口水,橄榄回甜想什么?橄榄回甜橄榄好,回甜不忘栽树人,回甜不忘挖井人!
歌声在空旷的田野中久久回荡......
梦绕么苴地
大雪山麓那片翠绿总不时在脑海中萦回。因为那儿是我的家乡。么苴地的景致竟然那样地和家乡相似,让我心碎梦绕的依旧是那条清澈的小溪和那片核桃林。么苴地的四周山林茂密,村内果树遍地,村庄淹没在松竹翠绿之中。由于环境和谐优美,村子周围许多地方都会冒泉水,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龙水、龙泉水。清澈的小溪水哗哗地流淌在光滑的岩石水,红色的是岩石,白色的是溪水,像一条彩带缠绕在村子东部,自西向东奔流不息。么苴地的村民家家种核桃,漫山遍野是核桃,现在连承包地里也种上了核桃。夏天的么苴地,是核桃的海洋,是绿色的海洋。半空中核桃悠闲地荡着秋千,地上只露出斑斑点点的阳光,人在里面仿佛置身于原始森林。
常言道,“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人到中年,或该心境恬静,荣辱皆忘,波澜不惊,一切泰然处之。然世事变幻,世态炎凉,本该不惑之年反而心境落索而迷惘。岁月蹉跎,没落了牛犊之势,淡忘了鸿鹄之志。然而在当下浮躁而功利的社会中,在隔膜而虚伪的人际里,除了物欲、权势、虚荣、攀比和利益的纠缠,人的生命里还有多少真挚和坦荡?面对着经济的压力,情感的虚幻,“世外桃源”或真成了潜意识中的渴求。
回望人生路,年岁越长,能彼此敞开心扉畅谈心声的人越少。不知道这是人性的必然,还是社会变迁的必然?
文章编辑:陈全丽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