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云南楚雄网
发布时间:2015-12-16 08:34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是地方发展经济的“不二法则”。然而,南华的思路却是“护山”。记者近日从南华县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南华致力于野生菌保护和开发,大力推广实施封山育菌,面积达200万亩,林下采集及交易野生菌6738万吨,菌农收入达3.2亿元,人均近1700元,实现了“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的目标。
过去在南华,漫山遍野的野生菌养在深闺无人问,直到1984年日本客商在南华发现了松茸,顿时走俏。一夜间,松茸胜似“黄金”,每天数万人涌进山林疯狂采摘,眼前利益遮蔽了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远见,开伞菌、童菌一度被大量滥采,以至于山里的菌子一年比一年出得少。
野生菌资源保护刻不容缓!五街镇芹菜塘村民罗兴生花5000元承包了房后山30亩松茸基地,自行管护和采收承包范围内的各种野生菌,产量逐年增加,松茸产量由承包时年产10多公斤增至目前的200至300公斤,收入超过6万元。
罗兴生“封山育菌”的成功探索,实现了从“吃山”到“护山”的转变,让南华县委、县政府更加坚定推行“封山育菌”、“竞价承包”等管护、经营新机制的信心和决心,进一步凸显了强化资源保护,也为今年7月荣获“国家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县”殊荣奠定了基础。目前,全县累计实施封山育菌面积200万亩,实施“公司+基地+农户”发展模式,建成松茸、牛肝菌、块菌为主的野生菌保育促繁基地10万亩,推广承包经营面积近50万亩。
“森林保护得好,菌类才会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县林业局林业产业办公室主任自正权说,南华县把农民利益与全面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封山育林、封山育菌、明晰林产权紧密结合,以生态建设促进产业发展,以产业发展带动生态建设。据统计,1998年以前,南华县林木年消耗量为6万多立方米。天保工程实施中,结合国家能源建设项目,大力推广节能灶、沼气池、太阳能的建设使用,农村能源建设项目的实施,有效降低了农村生产、生活对森林资源的低效益消耗,相当于每年保护了6万亩森林。
丰富的野生菌食材,催生了南华野生菌美食的蓬勃发展。随着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成为时代新宠,具有丰富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野生菌,抖去覆盖在身的松针,带着山野泥土的芳香,从南华到楚雄、昆明,再到北京,一路留下了野生菌的清香。目前,南华县共发展野生菌餐饮企业520家、从业人员近2000人。
然而,“价格”依然是野生菌产品面临的窘境。正如五街镇芹菜塘村民罗宗文所言,通过封山育菌,菌子产量逐年回升,但价格不稳定。以松茸为例,过去每公斤卖到五六百元,甚至上千元,但今年基本上就在150至300元之间。
其实,南华县委、县政府一直在努力争取野生菌的“话语权”。2012年制定并上报了松茸、块菌、牛肝菌、鸡[堰] [从]、干巴菌、羊肚菌等6个野生菌品种的地方标准,以进一步规范野生菌市场。随后,南华县《牛肝菌采集方法》、《松茸采集方法》两项地方标准顺利通过省标准化研究院的技术审查并开始实施。
如何让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
“走精深加工之路。”南华县县长刘文跃给出了肯定答案。他说,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才能富一方百姓,促一方发展。以政府引导和推动,企业为主体,加快利用野生菌成分提取开发高端食品、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目前,全县已有17家较具规模的野生菌加工企业,企业加工野生菌的种类、数量、产值稳步增长。今年,野生菌加工企业产值可突破4亿元。
“一朵山菌,如果不注入高科技含量进行深加工,价值就永远停留在低层次。”企业主们这样感言。正因为如此,一批企业才依据自身实力逐渐走上与国际化市场接轨的道路,在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自己的营销网络,将南华质优量足的生态产品源源不断地打入国际市场。名膳堂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许建坤告诉记者,公司的野生菌产品主要是鲜菌到速冻、干片和盐渍等15个品种,年销量3000吨左右的60%销往欧美,今年创汇400万美元。接下来,要在菌子酱、含片、口服液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中国·南华野生菌信息港让互联网上菌飘香,特别是投资1850万元的“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把触觉从县城延伸到沙桥、五街镇,直抵龙川镇大谷堆村,这一链条更让南华野生菌产业如虎添翼。据统计,今年野生菌互联网销量突破3000万元。
“不仅使野生菌成为可口的美食,还将这一产业打造成为文化符号,赋予其长久的生命力。”南华县委、县政府借力“九府通衢地”的交通区位优势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集中力量打造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餐饮文化、金融交易、观光旅游为一体的南华野生菌产业园。南华工业园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远星说,园区规划自始至终融入野生菌文化元素,既满足野生菌加工出口、批发销售的需要,又能满足人居和休闲娱乐的需要,必将促进野生菌产业与文化旅游产业有机结合,让“野生菌王国”的品牌越来越亮。
“建基地、强企业、培市场、创品牌、促流通……”南华县林业局副局长、县林业产业办专职副主任许世昌一语道破。始终把野生菌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来抓,通过采取“封山育菌、承包经营、规范采收、市场建设、培植龙头企业”等措施和举办“中国·南华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实现了野生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今年,全县野生菌集散交易量6738吨、交易额4.08亿元,交易量、交易额比2014年分别增长578吨、1066万元,增长率分别为9.4%、2.7%。
记者手记:有特色才有竞争力。南华县依托丰富的野生菌资源,大力发展野生菌产业,主打生态和绿色两张“特色”牌,变特色为优势,化特色为不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更加注重保护与开发,大力实施“封山育菌”等举措,真正实现从“吃山”到“护山”的转变,不仅野生菌增产、农民增收,更为经济发展带来长足的后劲,实现了野生菌产业“接二连三”可持续发展。正所谓“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记者起永俊 通讯员李文华
文章编辑:李少文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