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小康彝山

浓情七月带你走近彝家“火把节”

文章来源:毕节日报
发布时间:2016-08-02 11:18


篝火晚会

近日正是彝族火把节的狂欢日子,毕节很多县区都正在筹备或正在举办彝族“火把节”,引来四面八方游客。火把节是彝族民族的传统节日,彝族以火为崇拜核心的节日,所以彝族又被称为“火的民族”。火把节在农历六月二十四至二十七日举行,节期为三天。在火把节期间,彝族同胞家家宰牛杀猪、祭祖祭神、畅饮美酒、吃砣砣肉,喜上眉梢。彝族同胞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举办声势浩大的赛马、斗牛、斗羊、摔跤、射箭、荡秋千、磨磨秋、对歌、服饰展示等活动,举行盛大的篝火晚会,纪念他们心中的英雄。据悉,火把节还是白族、纳西族、等民族的节日。

品彝家美酒

火把节由来及传说

彝族火把节源远流长,在彝族民间的传说带有神话色彩,内容包含送祟除邪、驱虫逐疫、祭神祭田、祈年丰收的民俗及英雄崇拜、火崇拜的深邃内涵。

其中影响最大,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败天神恶魔,团结民众与邪恶和灾害抗争的故事。

相传在远古时候,天上有六个太阳和七个月亮,白天有烈日暴晒,晚上有强光照耀,土地荒芜,妖魔横行,世间万物面临着灭顶之灾。这时,彝族英雄支嘎阿鲁射掉了灼热的五个太阳和六个月亮,驯服了剩下的最后一个太阳和最后一个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灭了残害人间的各种妖魔。从此,天下风和日丽,水草丰茂,彝族同胞开始过着安居乐业的生活。

但是,统治天地万物的天神恩体古孜看到人间如此繁荣富足,心怀不满,于是年年派他的儿子大力神斯热阿比率天兵到人间征收苛捐杂税。天兵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好端端的人间又被天神恶魔搅得民不聊生,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

后来支格阿龙的故乡出了个彝族英雄叫黑体拉巴,他力大无穷,智慧超人,英勇无畏,跨上骏马能日行千里,迈开脚步可飞崖走壁。他经常为各个部落排忧解难,除暴安良,深受民众的爱戴。一天,黑体拉巴上山打猎,站在高高的山颠上,陶醉在美不胜收的景色之中,他禁不住引吭高歌,抒发对大自然的爱,对美发生活的渴求。高亢的歌喉引来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扬婉转的歌声。他们隔着高山河流对唱情歌直到天黑。从此,他们相亲相爱,山盟海誓。

早就对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热阿比听说了两人的恋情,心里交织着愤恨和嫉妒,总想找机会置黑体拉巴于死地。没过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热阿比便下凡挑战,想与黑体拉巴摔跤决斗。结果在摔跤决斗中,被彝族民间英雄黑体拉巴摔死,天神为此大怒,便放出铺天盖地的天虫(蝗虫)到人间毁灭成熟的庄稼。

聪明的妮璋阿芝翻山越岭,找到了天边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布摩(祭司),布摩翻看了天书,告诉妮璋阿芝:消灭蝗虫,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体拉巴带领民众上山扎蒿杆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烧了三天三夜终于烧死了所有的天虫,保住了庄稼。

看到这情景,可恶的体古孜暴跳如雷。使用法力将劳累过度的黑体拉巴变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着这一切,伤心欲绝,痛不欲生,在布摩的祈祷声中舍身化作满山遍野美丽的索玛花盛开在黑体拉巴变成的那座高山上。这一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二十四。

从此,彝族人为了纪念这一天,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这天便要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风调雨顺、来年丰收。人们载歌载舞,普天同庆抗灾的胜利,歌唱阿体拉巴的英勇和妮璋阿芝的聪明美丽。久而久之,便形成了彝家一年一度的火把节。

火师玩火

源于对火的自然崇拜

“火把节”的由来虽有多种说法,但其本源与火的自然崇拜有最直接的关系,其目的是期望用火驱虫除害,保护庄稼生长。火把节在彝语中称为“朵扔吉”,即“祭火”的意思;在仪式歌《祭火神》《祭锅庄石》中都有火神阿依迭古的神绩叙述。火把节的原生形态,简而言之就是古老的火崇拜。火是彝族同胞追求光明的象征。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彝族“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分为迎火、玩火、送火三个阶段。

“火把节”第一天为迎火。这一天,村寨里家家户户都杀猪宰羊,以酒肉迎接火神,祭祖,共同分享欢乐和幸福。傍晚时,村寨的人们在布摩或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布摩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由家庭老人从火塘里接点火把,让儿孙们从老人手中接过火把,游走房前屋后和田边地角,以示驱除邪恶和灾难。最后集聚在山坡上,游玩火把,唱歌跳舞,做各种游戏。

“火把节”第二天为颂火,也称玩火,是火把节的高潮。天刚亮,男女老少都穿上节日的盛装,带上煮熟的砣砣肉、荞粑,到“火把节”活动的场地参加盛大的“火把节”活动。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斗牛、斗羊、斗鸡、射箭等活动。姑娘们身着美丽的衣裳,跳起“朵乐荷”。这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黑体拉巴勤劳勇敢、英俊潇洒的形象选出美男子。选出像妮璋阿芝那样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美女。

夜幕降临时,成千上万的火把,形成一条条的火龙,从四面八方涌向同一个地方,最后形成无数的篝火,照亮天空。人们围着篝火尽情地跳啊唱啊,一直闹到深夜,场面盛大,喜气浓烈,故被称为“东方狂欢节”。当篝火要熄灭的时候,一对对有情男女青年悄然走进山坡,走进树丛,在黄色的油伞下,拨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第三天为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念经祈祷火神,祈求祖先和菩萨,赐给子孙安康和幸福,赐给人间丰收和欢乐。

“火把节”充分体现了彝族敬火崇火的民族性格,保留着彝族起源发展的古老历史,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火把节是彝族传统文化中最具有标志性的象征符号之一,也是彝族传统音乐、舞蹈、诗歌、饮食、服饰、农耕、天文、崇尚等文化要素的载体;“火把节”对强化彝族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意义;同时,“火把节”作为彝族同胞与各民族交流往来以及促进民族团结都有其现实意义。

现在,人们在火把节欢聚之时,进行社交,开展商贸活动,以“火把节”活动促进民族团结和经济社会发展。在火把节现场,主舞台侧面,立柱“巨型火把”和一个简易点火台,将舞台艺术感染力呈献给嘉宾及观众。彝族同胞身着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庆祝彝族传统佳节“火把节”,精彩纷呈的彝族歌舞表演以及拔河、射箭等传统民俗活动比赛,将欢庆“火把节”活动不断推上新的高潮。

“火把节”人们不仅能欣赏到彝族原生态的优美舞姿以及动听的歌曲,还能品尝到彝家独特的美食--长桌宴。感受着彝家人热情好客以及浓浓的节日气氛。同时,“火把节”还展示了彝族人力量和智慧的美,反映出彝族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

资料来源:赫章县民族和宗教事务局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