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嘿腻彝族咪嘎哈祭祀头天

作者: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726a900100h2d3.html#comment
发布时间:2010-03-25 02:05


2010-3-15 晴 黑腻村

嘿腻彝族咪嘎哈祭祀头天
 

嘿腻彝族咪嘎哈祭祀头天

诗纳倮乌

今天是咪嘎哈前认真准备的一天,调查报告里一般称为“祭祀头天”。昨晚,方村长说他们一大早五点多钟,就要起床出峨山县城采买物资。我们八点起床,在厨房自个儿下面条吃,妹夫也从煤矿上夜班回来了。一起吃完早点,跟着妹夫到公房看他们杀猪。连同中午的宰牛,一样的血腥一样的暴力。这头黄牛,是到西差黑村花2600元买来的,很多人都说这头牛又小又瘦,不值这个价。现在村里平均每家都有小型械耕机,全村只养有四头牛了,在附近村落里牛不好买了。这是一个大的社会变迁,手工到机械化的转变,现代“铁牛”取代了过去耕牛,也是现代技术的一大胜利。随着新技术的普遍采用,大大推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如果将其视作文化变迁,那么数千年前,彝族从大西北迁徙到云南各地,本为牧羊的氐羌,但后来却改养了适应云南山地的山羊,用山羊作牺牲代替了绵羊祭祖祀神。现在象我们村里,几乎没养一只山羊,羊在各种祭祀,包括丧礼中的地位日渐衰落。同时作为饮食禁忌的狗肉,本是曾为游牧的彝人的好助手,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但很多地方彝族却兴起了吃狗肉的习俗,包括广西那坡等地的白彝支系。这也是一大禁忌突破和文化创新。

 

下午,我们先看了四个老年妇女搓编尖刀草年月绳。这里有的是茂盛高大的尖刀草,所以没有掺杂稻草。拴在咪嘎哈神树干上的绳子,必须左向搓编而成,而用在其它树上的可用右向搓编成的。接着陪两位雕刻春鸟、劳具模型的老人,观察他们对祭场的装饰和修整。这里的雕刻模型,比我们村的多了几把刀,有大的有小的。据老人们说,大的用来宰牛羊,小的用来宰鸡鸭,同时也是一种驱鬼邪的象征物。咪嘎哈神树、山神树,以及旁边的一棵古树,都要进行装饰。不过这个工作要在明早进行。现在只是先搭建祭台前大门,以及隔拦祭台的仪式空间范围。这个祭台大门也是我们村咪嘎哈所没有的,它应是一个文化边界,即世俗和神圣的两分,是神灵和邪鬼的分野。门头横档好像有意搭得低一些,等人们明天进来膜拜就要低头进入,刻意要人们向咪嘎哈神致敬。两个老人砍来两棵松树和一些杂木,看着他们还是有点累的。等明天他们还要爬高,在咪嘎哈树干上栓上年月绳,插上雕刻模型,我有点担心会不会有危险。装点完祭场下山回到村里,看到村长他们正在挂对联。一副在公房门口,一副在上山寨门口。对联内容据说一个在县卫生局工作的本村人写的,有一定的文采。

这一趟来,到目前为止,祭祀准备工作拍得很完整。明天是咪嘎哈当天,是我们调查的重头,所以马虎不得。明早得七点半起床,这一次来,不光村长,还有老村长都已跟我说要给他们拍一个VCD,所以回去要剪辑一个短片给他们。这肯定是以他们的审美标准,基本以风光片旅游片的模式来剪辑。他们还要在属龙日,到龙细则村旁泉源处进行祭龙仪式,虽然规模小一点。当地彝族的祭山神仪式、咪嘎哈仪式和祭龙仪式,三个仪式其实是一个完整的仪式圈体系,它们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祭山神仪式,是游猎生产的一个需求。在进山打猎前必须先行祭祀山神,才能保证一年的出猎有所收获。咪嘎哈,是对村寨神咪嘎神的祭祀,祭祀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农作的丰产和人丁的兴旺,他们之间是交感巫术关系。咪嘎哈是典型的农耕文明产物,应是在祭山神游猎文明之后兴起的。祭龙仪式,就是对风水、雨水的祈求,也是农耕文明的一个结果。所以,对自然界的土地和水源,进行祭祀,可以保证具备两个生产的要素。三个祭祀仪式之间,有着内在的文化逻辑关系。

 

 

文章编辑:彭媛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