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楚雄彝族民间美术的文化价值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c0a2f20100htrh.html
发布时间:2011-01-28


楚雄彝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渊源可追寻到"元谋人"使用打制石器的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这一推测,虽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猜想,却也能使人想入非非。

在展品丰富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博物馆中,我们可以看到出土的人类祖先使用过的骨针,作为饰物的骨珠、骨镯、石镯、石坠,以及纺轮、罐、盆、钵、瓶、杯、壶等陶器。石器打磨、艺术装饰品加工、制陶工艺等已达到了一定的工艺水平。其中一个由14片兽骨粘合而成的骨钧,直径约8厘米,表面光滑圆整。有一件夹砂红陶瓶,侈口鼓腹底小,是产生于早期奴隶社会的一件珍贵的工艺品。特别有价值的是一件鸡形陶壶,整体状若蹲琚的母鸡,以壶口为鸡首,安上两点圆泥为眼睛,两翼用点线纹表示羽毛,造型简练,古朴而不失精美,是极珍贵的原始艺术品。其工艺水平由此可见一斑。楚雄市郊万家坝发掘出土的春秋时代的铜鼓、编钟等青铜制造工艺,更令人拍案叫绝。

汉唐以来,在内地汉文化的影响下,楚雄彝族民间工艺美术融合、吸收了汉族及其他少数民族的先进工艺技术,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彝族民间工艺美术,其中尤以雕刻、漆器、服饰工艺和彝族剪纸、绘画最为典型。

雕刻在楚雄彝州历史悠久,品种较多,主要有木雕、石雕、竹雕、泥塑、漆雕、玉雕等。木雕在彝族地区较为普遍,不仅在古建筑物、庙宇及民宅的屋椽斗拱、门窗等处要雕刻上狮、虎、龙、鹿、马、象等各种栩栩如生的动物及花草、鸟虫等,而且还用木头雕成医祖、医神、猎神、山神、土地神、虎及祖灵等神像供奉以避邪迎祥。原置于姚安县兴宝寺的一套"十献木雕",每个高约1.1米,手持灯、香、花、果、水、茶、食、宝、珠、衣等物品,工艺细腻,神态各异,头戴佛盔,身着古代衣履,形象丰满,栩栩如生,是云南省保存最完好的宋代木雕。在彝族木雕中,还有独具特色的面具木雕,有图腾面具、鬼神面具、12兽面具、家祖面具等,主要用于彝族传统节日时佩戴参与礼仪舞蹈或装饰。这些雕刻,对研究彝族文化和人物造型艺术有较高的价值。

除木雕外,楚雄石雕工艺也较为普遍,州境不仅至今仍遗留下大批珍贵的人物、鸟兽石雕佳作,而且还有无以数计的、世代相传的石匠艺人散布在各地。在石雕工艺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曾于1930年荣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苴却砚"。该砚因石料产于直却(今水仁县城),又由永仁人雕刻加工而得名。其石质地优良,层叠细腻,自然天成龙凤花纹,加之工艺精巧而获殊荣,被视为文房精品。

彝族漆器除门窗、桌椅外,主要是餐具、酒具、祭器、马具和巫师法器等实用器具。胎质有木胎、皮胎、竹胎和混合胎。均以黑色为基本色调。一般是黑色打底后,再以红、黄二色勾画图案,最后以生漆调制的黑、红、黄三色在器胎外表彩绘,以抽象的图案绘画为主,变形的具象描写为辅,色彩鲜艳,对比强烈,层次分明。漆器工艺品中,不少都镶金嵌银或镶嵌骨石。

彝族服饰工艺尤其令人叹服,不仅服饰种类众多绚丽纷呈、五光十色,初分就有纳罗服饰、罗罗服饰、乃苏服饰、纳苏服饰、埋淄服饰、诺苏服饰等十多种,而且每种服饰的加工工艺各不相同。仅彝绣工艺就分有引绣、缠针、乱针、长短针、十字绣、垫绣、滚绣、锁绣等数十种。服饰上的作花工艺除刺绣外,还有贴花、盘花、滚花、补花、牵花、穿花、织花、剪洞成花等。其精湛的工艺和艳丽的色彩,令你目不暇接。

彝族剪纸和彝族民间绘画也各具特色。彝族剪纸多作为刺绣、贴布的范本。刀法可分为两类:作为复色刺绣范本的剪纸剪刻细腻,在外廓内分层刻划,如花瓣刻出重瓣层次,中心花瓣上有蕊及蕊丝,石榴、鱼类则刻出层叠榴子和鱼鳞的分痕,不留空白。作平绣和贴布图案时,则较为粗放。彝族的背布贴布图案,先剪纸反贴在色布背面,在贴布里衬上棉花,制成浮雕型,十分别致。此外,在彝族民间传统剪纸中,也时兴剪喜字图案。彝族绘画主要有民族壁画、版画和布画。壁画主要是绘在寺庙、土司府衙中,内容主要为宗教、神话传说、戏曲、风景等,还保留较好的有楚雄市兆吉村、者纳屯、灵隐寺、三街、三尖山等处的寺庙壁画及武定万德土司衙门、水仁中和土司衙门壁画,以及楚雄市莫苴村,禄丰县草溪井、古城、王官厂、大觉寺等处的11处戏曲壁画;阿纳、青莲寺、羊民等5处宗教壁画。绘于光绪年间(1891)的楚雄市莫苴旧村的六幅戏曲壁画,熔水粉、工笔、版画于一炉,画工细腻,形象生动,具有鲜明的彝族地方特色。其《闯宫》戏中的陈世美在袍服上又罩一件坎肩,类似彝族的羊皮褂;《醉写吓蛮》中的渤海国使臣,头裹包头,身穿羊皮褂,嘴里呕一支大烟锅,完全是一个彝族男子的打扮,彝族民间工艺美术内容丰富而且源远流长,有较高的研究、鉴赏和实用价值。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