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ttp://www.cxyzbm.com/ns_detail.asp?id=500480&nowmenuid=500121&previd=0
发布时间:2016-03-06 09:40
彝族是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豁达开朗是彝人固有的秉性。在人类漫长的劳动生产过程中,彝人用他们勤劳智慧的双手,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还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具有民族个性特点的精神财富。他们热爱生活、注重礼节、尊老爱幼。他们虽然祖祖辈辈与其他兄弟民族共同生活居住在一起,但他们至今仍然保留着自己许多的生活习俗和节庆礼仪。彝族除婚姻习俗、丧葬习俗、生育习俗、节庆习俗等有别与其他民族之外,老人过生日时的寿诞礼仪也与其他民族有异,极具地方民族个性和民族民间特色。
世人都知道,寿乃人之天年,也是人的自然的寿命。寿诞礼仪民间俗称“过生日”,此外还有祝寿、做寿、庆寿、贺寿等说法。彝语称为“叶比睦”。是往辈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在生日来临之际对做寿人的庆贺祝福。中国古代,民间就有福禄寿喜财五福之说,在这里“寿”居其三。但《尚书・洪范》中所写五福,而是把“寿”排在五福之首,即“一曰寿、二曰福、三曰康宁、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终命。”寿不仅列居首位,而且其他几福多与此有关,比如康宁,考终命。古人解释说:考终命为“皆生佼好以至老也,”与寿不无关系。可见人之一生,寿是至关重要的。在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大家庭中,许多民族都有过生日,庆寿、贺寿的习俗,只是寿诞礼仪各有不同,许多民族把祝寿看成是往辈对长辈的一种祝福。祝寿时,还要带上好吃的东西,好穿保暖的衣服敬赠给做寿老人,而彝族的寿诞礼仪与其人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同,彝族寿诞礼仪的最大特点是,祝寿不是单纯地向做寿老人祝福,而是做寿人缅怀母亲的一次祭母活动,彝人父母健在时自己不许过生日,父母去世之后,不满六十岁者,也不能过生日。要父母去世(成福)之后,自己才有做寿的资格,接受往辈们的祝福。有些地方的汉族,也把做寿之日称为“母难之期”,这同彝族祭母做寿有丝相同之意,但不知是同出一源,还是巧合或相互借鉴而已。
彝人常说:“人生难得三回寿”,这就是说彝人一生要有三次祝寿的机会就算满足了。彝族做寿与其他民族不相同的另外一点是,汉族把六十岁称之为花甲寿诞,七十岁称为古稀寿诞,八十岁称为耄耋寿诞。而彝族在计算人的年龄时,往往要比汉族计算的年龄多出一岁,彝人传说认为,人在母腹中,人的新生命已经形成,在计算人的年龄时,应该从母腹中怀孕的日期开始算起,无论在母腹中的时间是九个月或十个月,都必须把它算作一年(一岁)。出生之后,彝族用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来记人的年龄,一个属相周为十二岁,但彝族在计算人的年龄时,一轮(一个属相周)就要算十三岁,年龄的计算方法是:母腹中的一岁加出生后的年龄,才等于人的实际年龄。这一点许多人类学家认为是有科学道理的。彝族毕摩在诵《指路经》时念:“一轮十三岁,二轮二十五岁,三轮三十七,四轮四十九,五轮六十一,六轮七十三,七轮八十五。”说明古代彝人最高寿岁只能活到八十五岁,七个属相周共八十五岁是人的是高寿岁了。很少有人活过八十五岁。人既使是活过了八十五,那此人是人在世,而灵魂不在世,人吃阳间饭,魂吃阴间食了。所以,彝人要满五个属相周共六十一岁,才开始做寿,而且彝人做寿不是满一周岁就做一次,而是要满一个属相周十二年又才做一次寿。所以从五轮六十一岁做第一次寿之后,要满六轮七十三才做一次,再到七轮八十五岁做最后一次。对于八轮九十七岁,在毕摩念的彝经里,还没有彝人活到九十七岁的说法。所以彝族民间才有人生难得三回寿之说。而且祝寿礼仪及方式也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有所不同。像汉族的寿诞之记有一套仪规,做寿之前,先要摆设寿堂,要在寿堂内摆点寿烛,挂寿幛,铺排陈设,张灯结彩,布置一新。而彝族的寿诞礼仪寿堂的摆设与汉族不尽相同,祝寿礼也是在正堂屋举行,祝寿前,主人要把房子打扫得干干净净,家中要撒铺青松毛,要拿一把升子,里面装上大米,摆到正堂供桌上,然后把做寿人母亲的灵牌从楼上神龛中捧下来,插在供桌的米升里。母亲灵位前点一盏香油灯,插几枝柏树叶,烧三柱香。祝寿之日,做寿人家要杀一只羊,若干只鸡。所有三亲六戚及往辈儿女,都会挑着鸡、酒、米、糖、衣服等前来祝寿。因祝寿仪式上要念《祭母经》,所以彝人做寿都要有一个毕摩祭司来主持祝寿仪式。
祝寿祭母仪式开始,做寿人身穿一套新衣服,跪在母亲灵位前,毕摩祭司,身穿法衣,头戴法帽,站在做寿人左边,摇着铜铃,开始念《祭母经》。
祭司念:“哦……阿姨……嫫玛……(开头语)。”
音:门波门颇压(义:天上天公大),
咪波咪嫫压(地下地母大),
而嘎阿嫫压(家中母亲大)。
作奔嫫玛奢(笋发老竹黄),
作压阿嫫玛(儿大母去世),
切世利作捏(稻草绑小秧),
阿嫫作迭压(老母抱小儿),
峨列迭压格(老母抱大我),
阿嫫峨摘托(老母生我时),
阿咱郭硕基(真是好受苦),
阿吃作嫫拍(羊有跪乳恩),
捏作嫫列注(鸦有反哺意)。
呃呢底贺衣(今日回头想),
嫫列拍嗯底(母恩没报完),
嫫优睦嗯底(母恩没报尽),
嫫北作丫窝(母的小儿我),
贴叶切梳课(一轮十三岁),
呢叶呢节峨(两轮二十五),
呃呢峨叶比(今日满五轮),
峨叶确切锑(五轮六十一),
呃呢峨摘呢(今是我生日),
阿嫫郭硕吱(是母受苦日),
阿嫫作丫哦(母的小儿我),
阿嫫而姑托(老母在世时),
嫫列括嗯底(没有尽完孝),
阿嫫作丫峨(母的小儿我),
呢嘎嫫列角(心中念母亲),
呃呢呢害则(今天日子好),
作嫫优睦波(儿要做母亲),
依谢嫫列底(杀鸡来祭母),
吃谢嫫列底(杀羊祭母亲),
学秋嫫列底(烧香来敬母),
嫫拍作树切(老母的恩情),
贴节树切多(永世不忘记)。
祭司念毕,做寿人向母亲灵位磕三个头,然后站起来,开始在母亲灵位前杀鸡杀羊祭敬,并准备一顿丰盛的寿宴招待前来祝寿的三亲六戚。
当其他前来祝寿的宾朋,挑着礼品到来时,主家要放礼炮进行迎接。客人来到门口,主人必须接过礼品,当客人进门时,做寿人早已跪在母亲灵位前,客人进来后,也同做寿人一起跪下,共同对着母亲灵牌磕三个头,然后站起来,双方相互作揖行三下鞠躬礼,祝寿人要向做寿说:“些郭……些郭(汉语恭喜之意)。”做寿人马上要回敬客人说:“郭硕……呐乌……(汉语同喜,谢谢之意)。”礼毕后,就招呼客人坐下,把客人带来的贺礼清点收好,若背来鸡,必须马上当着客人的面,把鸡拿到母亲灵牌前宰杀祭母。
彝族的祝寿宴,一般是摆松毛席,每八人坐一桌,吃饭时要在正堂摆一桌,这一桌在供桌前左上方要留两个空位,这两个位子不能坐人,意思是去世父母的位子,碗筷照样要摆,而且碗里还要舀上饭,拈上肉。这一桌包括做寿人在内只做六个人。做寿人也只能坐在左下方。其他五个位子就由主人安排,席间,前来祝寿的亲戚朋友,要举杯相互祝福,祝福做寿人健康长寿,福寿双全。晚上亲戚朋友还要跳歌对调以示祝贺而娱乐一番,祝寿仪式才算完毕。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