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彝族罗罗颇支系过大年

作者:鲁成龙文章来源:http://www.cxyzbm.com/ns_detail.asp?id=500558&nowmenuid=500129&previd=0
发布时间:2016-03-06 09:40


春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人们辛勤劳作整整一年,到了年终农闲时,举行求神祭祀,探亲访友休闲娱乐的美好时光。每当春节到来的时候,就意味着冬天将要结束,春暖花开,万物复苏,春天即将来临。虽说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生活在一起的时间久了,就成了一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其中大部分都有过年(春节)的传统习俗。因为春节在人们有关岁时节令的记忆中,是行事祭祀最多,娱乐休闲时间最长的节日,过年也就形成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为隆重的节日。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人们在欢度新春佳节的同时,当然要对将来一年的生产生活作出一些具体的安排布署。因为我们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农业大国,农业发达历史悠久,世代都是以农业立国,以农业为人民生活的基础。而我们所过的阴历新年,正值立春节令前后,是小春作物的中耕管理阶段,又是农事相对空闲的时候。如《礼记・月令》里,在“孟冬之月”下面,就特别提到“劳农以休息之”等语,也就是说农民劳作之处田野,辛苦之余,谁不喜欢娱乐热闹,到一年的事情做完了,自然要庆贺娱乐一番,做一些求神祭祀,祈福消灾的祭祀活动。这也就是形成阴历过年为何时间会过得这么长的真正原因。

俗话说:“十里不同天,五里不同俗”,各兄弟民族乃至同族异居的人,欢度节日(春节)的礼仪习俗也不尽相同。彝族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欢度春节的时候,民族民间特色就较为浓厚,他们除了求神祭祀,娱乐欢歌之外,还将尊老爱幼,尊重妇女的传统美德体现在节庆当中,形成了一种发扬传统美德与休闲娱乐完美结合的过年习俗。

为了深入了解彝族过年(春节)的风俗习惯,前两年,笔者趁春节放长假之际,先后两年(次)深入到距离楚雄150公里之遥的梳头山彝族村,同彝族同胞们一起过春节,参加当地彝族春节期间的娱乐活动。对当地“罗罗颇”彝族过年习俗进行仔细地调查采访。调查中发现当地彝族过春节很有地方特色和彝族民间特色。

梳头山彝族村位于哀牢山中段打卦山(海拨2731米)脚下,是一个彝族聚居的自然村,全村42户人家全部是彝族。人口238人,其中男125人,女113人。当地彝族自称“罗罗颇”,属彝族中部方言区,是最为古老的自称。关于“罗罗”一词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认为“罗罗”属叠音,义为虎;另一种解释则认为“罗罗”属复合词,其义为“龙虎”。梳头山彝村依山而坐,背靠大山,虽然人口不算多,但是一个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相对保留比较完整,民风较为淳朴的彝族小山村,许多风俗习惯至今都还在保留着古人遗留下来的一些礼俗。

彝族这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老民族,在漫长的人历历史进程中,他们用勤劳智慧的双手,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彝族的祖先早在上万年之前就发明创造了举世闻名的中国彝族“十月太阳历”,太阳历一年分为10个月,一个月36天,最后留5至6天过年日。它与现行的农历极为接近,那个时候彝人过年的时间与今天人们过年的时间基本相同,也是在新老年交替之际过年,欢度春节。

据中国社科院民族所教授兼楚雄彝族文化研究所所长刘尧汉(彝族)先生和南京大学天 文系 教授卢央(彝族)先生合著《文明中国的彝族十月历》中论述:“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四省、区的彝族盛行两个节日:一个在冬季叫星回节或“过十月年”;一个在夏季叫火把节,也叫星回节。云南宁蒗彝族自治县的彝族则以观察太阳运动的方位来定季节,当日出或日落时,太阳达到最北点为夏至,便是大年;日出或日落时,太阳达到最南点为冬至,便是小年。这是以太阳运动定冬夏。滇南峨山彝族自治县和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鲁魁山及川西南凉山州的彝族,则在傍晚观察北斗星来判断季节变化以定季节。北斗星的斗柄正上指为大暑,在此附近过“火把节”;斗柄正下指为大寒,此时为星回节,在此附近过十月年。这是以斗柄指向定寒暑。

彝族十月太阳历只用十二属相(十二生肖)纪日,即按照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鼠、牛“十二兽”,轮回纪日,不用序数(初一、初二、初三等)或干支(甲子、乙丑、丙寅等)纪日。由于用十二属相纪日,一个属相周为十二日,每轮回三个属相周为三十六日,便是一个月;每轮回三十个属相同为三百六十日,便是一年;即一个月三十六日,一年十个月三百六十日,因一年只有十个月,不用十二属相纪月;计算岁数,每过十个月便算一岁。一年十个月终了之后,另有五至六天置于岁末(即不计在上年末月之内,也不计在下年首月之内),作为过年日,因它置于十个月终了之后,习惯又叫“过十月年”。彝族以十二属相纪日,有其规律性;若上年元旦为虎日,因每月为三个属相因即三十六日,则该年每月的首日恒为虎日;若过年日是五天,则下年元旦为羊日;若过年日是六天,则下年元日为猴日。若下年元旦为羊日或猴日,则该年每月的首日恒为羊日或猴日。这样,同年十个月的首日及所有对应日的属相恒相同,下一年元日的属相只须在上一年纪日的基础上推后五个或六个(过年日)属相即可。”

由于历史的变迁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彝族古老的十月太阳历在大部分彝区已经失传,被现行的农历所代替。如今的彝家人过年,都是按照我国现在使用的夏历即农历。因为夏历与彝族十月历十分相近,夏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全年354天或355天(一年中哪一个月大,哪一个月小,年年不同)。过年的时间也基本相同,只是过年时庆祝的活动方式有所不同。这里所说的南华县红土坡梳头山彝族村,他们过年就很具有自己的地方民族民间特色。他们为了过好一个清洁、愉快、舒适的春节,在除夕之前的 腊月二十四日 这一天,就要开始清扫房舍庭院,营造一个整洁干净的节日气氛。彝语称这一天为“苦智西”,“苦智”其义为灰尘;“西”其义为清除,清扫;也就是清扫灰尘的意思。他们把房舍打扫得干干净净,农具锅灶收拾得井井有条。到除夕之日的前两天(一般是 腊月二十八 左右),每户人家都要上山砍一棵枝叶茂盛,丈余高的青松树抬回家里,栽在门前院子中央。这一棵松树叫做“天地树”,也就是祭祀天地神的牌位树,彝语称为“课戏塔兹”。除夕之日,彝家人都要杀鸡宰羊祭敬天神、地神、家堂祖先、灶神、门神等诸神。因除夕之日是一年的最后一天,每家都要料理一顿丰盛的年夜饭,喜喜欢欢吃上一顿团圆饭。这一顿年夜饭所吃的酒菜佳肴都必须吃有剩余,此习俗就是图个“吃不完用不尽”之吉利。

在吃年夜饭之前,当家人要准备一只祭祀用的木制长方形托盘,托盘内摆上祭酒祭茶,鸡头鸡卦。主人端着托盘,首先要到村后的土主庙中,烧香祈祷祭敬土主神,祈求土主爷保佑主人家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人口平安。祭过土主之后,又回到院子中的天地树前祭祀天地神,然后再进门祭祀门神和祖先。所有祭祀完毕之后才吃年夜饭,年夜饭一律是在正堂摆青松毛席。青松毛垫得越厚,传说来年的粮米仓更会丰盈。入席时,家中老人及父母坐上八位,其他往辈坐下八位。要等长辈举杯把盏,往辈们才能端碗动筷。

除夕之夜,彝家人还有往辈给长辈们端洗脚水洗脚的习俗,彝家人认为,除夕之夜干干净净洗脚,将来要是出远门,去做生意,才能赶上别人吃早饭,才能遇上贵人。所以彝家人在除夕夜不洗脚是不能入睡的。到夜深人静没有他人往来的时候,当家人就要开始烧香祭祀门神,并在门外撒上一路青松毛,在门上贴封条封门。彝家人贴封条封门时,要念《封门经》:“九天文昌来行比,九天文昌来消劫。伤风咳嗽滚出去,邪魔妖怪滚出去,金银财帛滚进来。张大将军来把门,见着鬼怪他就斩,看见饿鬼他就杀。李大将军来把门,见着妖怪他就斩。张大将军来把门,邪魔鬼怪远离开。”

除夕之夜,彝家人夜不闭户,家中的老人在火塘边抽烟喝茶,一直坐到通宵,此习俗称为“守岁”。火塘里一定要烧一大个柴疙瘩,彝家人认为,除夕夜火塘里烧的柴疙瘩越大,那来年的年猪就越胖越大。到鸡叫五更,已是大年初一清早,家里的男人们就必须早早起床,点着火把挑着水桶赶快到水井边,放一封鞭炮,向井里抛撒几粒米,井边点上三柱香,然后开始念彝语祭龙辞:“课戏迭替(大年初一),呢则害则(日好月好),漂奢呢害(黄金日子),课戏底列(春天到了),西罗奔都(万物逢春),课戏呢戏(新年新岁),鲁西兹列(迎接龙神),鲁西郭列(龙神回来),鲁西更列(龙神归来),黑嘎郭衣(跟我回家)擦作括而(保我人丁),阶呢括而(保佑六畜)。” 祭毕挑一挑水回来。挑水回家的路上遇到邻居外人不能搭话问好。此习俗称为大年初一取“龙水”,要是你跟他人搭话,龙神就会随他而去了。去取龙水时越早越好,一个村子哪家先从井里取回龙水,就认为来年的龙神就归在哪家,龙神就会保佑主人来年四季发财,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大年初一这一天,彝家人还有个规矩,彝家妇女不能做任何家务,此习俗主要是说妇女们一年四季辛苦到头,新年伊始要让妇女好好休闲一天,就连烧火做饭的事都必须由男人们来完成。这一天,彝家人还有许许多多的生活禁忌。洗脸时,不能往门外厦子上或院子中泼洒洗脸水,若有违犯,那来年会发生洪涝灾害。不能用嘴吹火塘里的火,若有违犯,那来年会刮大风,遭风灾。不能提刀弄斧,否则会受刀斧之害,遭血光之灾。小病不能服药,违者来年定会常年服药,病魔缠身。不经他人邀请,不进他人之门。大年初一吃早饭,一定要吃几片生姜,“姜”在彝语中是“伴”的谐音,意思是将来出门才会遇上好伙伴。

大年初一日出卯时,家里的男人们要把早点煮好,在吃早点之前,要给院子中的天地树披红挂彩,端着煮熟的早点及净酒净茶祭祀天地之神。此时,每个家人都要跪在天地树前跪拜磕头,祈求天地之神保佑主人来年四季平安,风调雨顺,人丁清吉。

吃过早点,还要杀一只鸡祭祀本境土主及诸神,吃早饭时还要看鸡头鸡卦,因为大年初一是一年的开端,这一天鸡卦的卦象之好坏,是关乎全年的家庭运程。经常看鸡卦的老人能把一个鸡的头骨和胯骨分成七十二卦,看过鸡卦之后,就能知晓主人来年的生产生活是否能一帆风顺,人丁六畜是否会四季平安。如卦辞所说:“鸡须左靠东,来年财粮丰。鸡须右靠客,种下田庄无小麦。财门左边高,招财又进宝。财门右边高,钱财不好找。鸡卦四平清,家中添财丁……”。

大年初一天,家家门前都会拦着青松毛,此习俗示意迎财神开财门。不经主人邀请,一律不能进人家的门。有特殊情况不进不得的,那自己身上一定要带有一点钱财或者宝物,进门之后,适当送上一点压岁钱,以图主人正月招财进宝之吉利。

大年初二这一天,全村男女老少要聚到村旁井边举行祭龙活动。祭龙仪式要在全村人共用的水井处举行。吃过早饭,大伙各自提着锣锅,带上祭祀所用的米茶酒肉,每户拎着一只鸡,聚到井边。彝寨水井边一般都有一棵代表龙神的龙神树或一块大石头作为神坛标志。他们在井边的龙神树下或大石头前设立祭坛,在井边支起石头锅庄烧火煮饭。祭龙仪式一般由毕摩主持,毕摩设起祭坛之后,在祭坛内铺撒青松毛,并在祭坛内摆上祭酒祭茶及刀头猪肉。祭坛布置好之后,毕摩首先在祭坛内烧香杀鸡领牲。领牲之时,毕摩就端着五谷神碗向水井里和四方撒谷豆谷米,边撒边念彝语祭龙经:“摞玛奔多世(五谷撒东方),鲁西各节列(青龙降吉祥)。摞玛阶挤世(五谷撒南方),阶挤利峨学(井中水流长)。摞玛奔角世(五谷撒西方),鲁擦妮括阿(龙保人畜安)。摞玛希娘世(五谷撒北方),鲁依切嗯阿(龙水永不干)。课戏迭呢呢害则(大年初二日子好),铁卡玛丫鲁兹列(全村老幼来祭龙)。铁课铁吱鲁戏兹(一年一次接新龙),呃呢依谢鲁西兹(今天杀鸡祭龙神),鲁嫫鲁玛铁卡玛丫括而拉(祈求神爷保佑全村安宁)。贴课底哩兹(一年四季里),北呢依基约约(天天清水长流),哩节擦作阶呢合查则阿(全年人口清吉六畜兴旺)。

毕摩诵“祭龙经”时,其余参祭众人都要跪在祭坛前磕头礼拜,最为有趣的是,参祭人员都会纷纷摘下帽子或围腰去接毕摩撒下的五谷,接到之后自己数数看,如果五谷粒是双数,那来年必定是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如果接到的五谷粒是单数,那说明来年定会发生一些自然灾害,天干少雨,粮米欠收。

领牲祭祀之后,大伙就要七脚八手地料理祭餐。等鸡肉煮熟了,毕摩就端着煮熟的鸡肉到祭坛和井边回熟祭祀,并再诵一段“回熟祭祀经”:“呃呢依鲁底(今天祭水龙),呃呢咪噜底(今天祭地龙),鲁底依喷谢(金鸡来祭龙),呃到作咪底(现在来回熟)。作漂鲁列底(白米来祭龙),依伙鲁列底(鸡肉来祭龙),罗学鲁玛底(香茶来祭龙),吱吃鲁玛底(甜酒来祭龙),灭奢鲁玛呢(祈求龙王爷),铁课底哩兹依约托粉怒(保我一年四季井水不干),依基约约(清水长流)”。回熟祭祀完了,大伙开始吃祭餐,席间大伙相互祝酒碰杯,祝贺新年快乐,来年清吉平安,四季发财。用餐过后,所有参祭众人要用锅灰擦黑脸,耍笑娱乐一番。擦黑脸的习俗主要是表示对龙王爷的敬意,传说龙王爷的脸也是黑的。傍晚回家时,大伙都要唱着《关龙调》把龙神迎回家。

祭龙仪式完毕,从大年初三至十五,彝家人都只是以跳歌,唱调子、走亲串戚等方式休闲娱乐,不过 正月十五 不下地干活。节日期间,村里要选一位能歌善舞的年轻小伙子当歌头,全村人在歌头的带领下,小伙子们弹着大三弦,吹着胡芦笙、笛噜、姑娘们吹着柳叶,弹着响篾。遵照歌头安排的顺序,每家院子里都要跳上几场。并以对调子的方式,为主人开开好口气,以图吉利。同时预祝主人来年人口清吉,六畜兴旺,财源广进。当村里人来跳歌祝贺的时候,主人一定会热情迎接,并端出最甜的米酒来招待跳歌的客人,犒劳答谢大伙前来跳歌祝贺。彝家人过年就是以这样的一种方式来度过美好的年关,一直要玩到 正月十五日 ,年才算过完。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