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族”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16-02-08 03:05
☀小凉山彝文化微信公众号根植于本土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化,传递民族之声,用传统与现代的不同视角解读民族文化。
彝族漆器文化与三色世界
自从漆树的颜料作用被彝族先民发现后,彝族人民的生活就变得多姿多彩了,在彝族人民的生活中,漆器是最常用的器皿,漆器有20多种器具,历经了57代1600多年的历史。
传统的彝族漆器制作有制胎和上色两大工艺。漆胎制作以生长在海拔3500米以上高寒地带的杜鹃树、桦树和紫荆木为原料,经过纯手工的反复干燥、制胎、打磨工序做成。而上色可谓最具特色,黑红黄三种颜色分次上色,首用黑漆将制好的漆器胎漆成黑色底,阴干后用分别用黄红漆绘制图案。
漆器使用的土漆从当地的漆树上割切而来,将生漆制好与银珠、石璜、烟煤等天然颜料配置出黑、红、黄三种彝族人民最钟爱的颜色,彝族人民认为:黑色代表脚下的大地,象征庄重严谨和高贵、红色代表火,火是人类的起源,象征着勇敢热情和喜悦,黄色代表天上的云彩,象征着光明富裕和安康。彝族先民将这三种颜色的染料在各种木制或皮质的酒具、餐具、祭祀用具上巧妙搭配、间隔使用魔术般的变化出山河日月,花鸟虫蛇,植物形体,家畜野兽,以及生产生活用具等抽像图案,漆器艺术既让器物变得结实耐用,又满足了彝民的情感需求,还装点了生活,从而深受彝族人民喜爱并沿用至今。
一件漆器的制作有四十多道工序,其中以割漆、选料、彩绘三道工序最为关键,每年7-9月从海拔1600至2000米的山从中找到上好的漆树,彝族先民在漆树中加入一定比例的黄矿物粉和丹山刹粉,便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器皿雏形,彝族漆器的制作不需图纸,也不需打底勾线,图案由制作者自己想象和感觉,故可达到独一无二的漆器制作效果。
彝族漆器一般通体便漆浑然一体,彩绘前用生漆过三道底色,以漆出黑亮的光泽度,彩绘所用的彩绘笔是由上等的山羊胡子编制而成,以适得的胡子数量制作出不同粗细的彩绘笔,最后一道工序是在底色上将黑色黄色红色按照先后顺序绘图,绘制完成后要让其自然阴干。
彝族漆器是彝族文化中最好的艺术作品之一,它更是彝族文明的象征。
非遗纪录片彝族漆器
文章编辑:阿施莲香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