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微信号“彝族文化”
发布时间:2015-09-01
彝族斗牛赛是火把节的重要活动和当地少数民族的传统,每到一年一度的火把节,人们聚在一起进行斗牛、摔跤、跳月、耍火等活动,庆祝节日的到来。彝乡斗牛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火把节、春节或遇重要喜庆活动,人们便以村或乡为单位举行斗牛比赛。
彝族斗牛的历史
彝乡斗牛已有1000多年历史。每逢火把节、春节或遇重要喜庆活动,人们便以村或乡为单位举行斗牛比赛。比赛时参赛的公牛被牵到一起进行顶力和耐力较量,以淘汰的方式决出“冠军”。此次参赛的66头公牛体重均在1000公斤左右,是从石林县50多个彝、苗族村寨挑选出来的“猛牛”。彝族群众通过此项活动来展示养牛水平,增进村寨间的团结。
彝族善养牛也好斗牛。彝族在每年农历六月初一日举行斗牛比赛。届时,,先一群一群地斗,然后留下强者争夺冠军。斗败一方的主人要给赢的牛挂红绸,以表祝贺。斗牛节上还要举行热闹的歌舞活动。男女青年身着节日盛装,在三弦的伴奏下欢快舞蹈,尽情歌唱。
关于斗牛节的来历有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的六月初一这一天,,有两位过路人在大树下乘凉,他们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白一黑两头牛在角斗。
两人试图把两头牛赶开,然后各套一头回去,但无法接近。此时,一位骑马的人高喊“ 白牛上天,黑牛入地。”两头牛随即消逝。在黑牛陷入之处出现一汪泉水。两位过路人见一对夫妇在种地,便问他们是否看见牛了。农夫答道“:牛是见了,但跑的方向没看清。”两人只好惋惜地离去。这一年,那对夫妇种的地收成特别好。因此,人们认为牛斗架的年岁是丰收之年。故每年的六月初一,都要到山上举行斗牛的活动,并逐渐演变成盛大的节日。还传说,过去有一头荣获冠军的牛缠着红绸回家,半路遇一老虎,牛将老虎抵在田埂下,一天一夜后死去, 牛也力竭而亡,挂红绸也由此沿袭下来。
《岭表纪蛮)载:“蛮人购买此种牛只,只求肥硕壮健。价值高昂,在所不计。故一斗牛有至二三百元者。俟至相当时期,乃与他寨约期决斗。斗日,远近男女,无不盛妆艳饰,集合观战。是时,两寨民众,吹铜号,鸣芦管、放铁炮、张伞盖、列旗帜,严队伍,拥牛人决斗场。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