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彝人清明上坟

作者:鲁银才
发布时间:2016-04-12投稿人:鲁银才


出门在外多年,每逢到清明时节,我都会去买一本《老皇历》瞧一瞧回家上坟祭祖的日子。说是看上坟祭祖的日子,其实自己说了也不一定算数。因为我们彝族习惯以家支为单位祭扫祖先,少则几十人,多则几百人参与,上坟祭祖的日子是要大家一起商量着来决定的。今年的清明节是阴历2月27日,由于这天家族成员要去另外一个村参加属于我们家族内的一位过世老人的清明上坟祭扫活动,所以家族内的清明祭祖活动只好延期举行。俗话说“二月清明莫上前,三月清明莫在后”。为方便学生和在外地生活的家族成员,于是大家决定将上坟的日子定在三月初三(星期六)举行。

快到上坟祭祖的日子,我提前一天从外地赶回到家里筹备上坟事宜。这天天刚刚亮的时候,我还在睡懒觉,习惯早起的母亲就叫我起来去摘柳枝和蚕豆,说是要拿到上坟处用。我立马起了床,就按母亲的吩咐去做。吃过中午饭以后,家族内的人们就相互邀约起来。我们这个家族不算大,只有15户。在我的记忆里,好像在上坟这件事情上,没有一户落单过,上坟祭祖始终会自觉不自觉地拼合在一起进行,热闹的场面年复一年。提前准备好上坟用品的人,就会走了走了地叫着抢先一步上山去。后面的人看着有人走了,就会加快准备锅碗瓢盆香火冥纸等用品的进度,然后陆续上山。

我们家族的祖坟地很远,走路要翻过一座大山,要走完一段像天梯一样的路,大约一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到了坟山,第一件事就是要到坟地后面的“后头树”跟前宰羊杀鸡,之后还会留下几只鸡到祖坟茔前头去杀。在男人们杀鸡和羊的同时,妇女们则会忙着烧火做饭,小孩们会被安排去扯青松毛,闲着的老人和来参与上坟的亲戚则会在每一处坟墓前烧纸点香插柳。中间空余的时间,大家会给坟墓拔去杂草,老人们会给年轻的一代讲一讲每一甄坟墓的来历和一些墓主人生前的往事。因为从古至今,彝族人是不兴打碑立传的,彝人生前的种种经历就是靠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口口相传而得以知晓的。也正是这样的一种追思先人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使后代人更加感恩先祖的恩德,在生活中更加注意邻里团结和奋发努力。至于为什么要在坟前插柳,老人们说清明时节,阴间也放三天假,三天假期到,墓门就会自然关上。而彝人大多生前贪恋美酒,来到阳间就会乐而忘返,延误假期就回不去了,坟前插柳就是催促他们赶快回到阴间去,否则魂魄就会留在阳间受罪。当然这些只是传说,但也不失为对先祖的一种追思方式。

等到可以吃饭了的时候,主持祭祀的人们就要去“兴饭”,所谓“领生在前,回熟在后”,“兴饭”自然要从“后头树”跟前“兴起”,然后再去“兴”每一甄坟,即使是异姓坟墓,只要在一座坟地里,都要给兴饭、烧香、压纸。“兴”完饭以后,就要泼“江水饭”,凡是当天吃的食物,就要将其剁碎,制成“江水饭”泼在每一甄坟墓前。特别强调的是,“江水饭”里一定要有“猪肺”,所谓“通肺通心”之意吧。家族内的人说,猪肺是清明节必吃食物,是上坟最重要的祭品。彝语叫猪肺为“学怒火”,意即“引诱灵魂的肉”,也就是说,只要吃了猪肺,自己的灵魂就会跟着自己回家去,而不会迷失在荒山野岭。待这两台事做完,就可以在一起喝酒吃饭了。喝酒吃饭的时候男人们也会以看看鸡头鸡卜的方式来预测未来的吉凶。当然,无论结果是吉是凶,这仅仅只是娱乐而已,没有人会真的拿它当回事。

吃完饭以后,大家还要去磕头和压纸。年长的人,还要履行泼“陂陀叶”的法事,以扫除坟地内的污浊之气,让后代自然和顺。“陂陀叶”水的配料有“母界咩”(炸香科叶子)、“界咩”(小炸香科叶子)、“界诺”(赤小豆)、“瓦茄”(干萝卜条)、“这么”(野生香菇)等。煮好后年长的人就会念着特定的咒语将“陂陀叶”水泼洒于每一甑坟墓前。等到这些法事做好完毕,众人就会检查坟山内是否存在火灾隐患,待一切准备妥当,收拾完毕,大家就会很愉快地快速离开祖坟地。

清明上坟,姑且不论这些繁琐祭祀仪式的合理性,但至少可以肯定,人们通过各种仪式来表达心中那份对先祖藏不住的哀思的心情是难能可贵的,是感人至深的。

 

(投稿人鲁银才在2016-04-13 02:37做了最后修改)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