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云南省文山州富宁板仑龙迈彝族“做磨”盛宴

文章来源:微信号“七都晚刊”
发布时间:2016-05-20



高裤脚白彝跳宫舞

5月14日至16日(农历四月初八至初十),又逢一年一度的富宁县板仑龙迈彝族“做磨”,八方宾客诚挚而来,狂欢盛宴,喜悦而归,为龙迈村高裤脚白彝民族节日增添了喜庆气氛。

龙迈村地处板仑乡东南部,距乡政府所在地约13公里。“做磨”是龙迈、木腊、龙洋一带高裤脚白彝祭祖送祖的重要传统节日,彝语意为祭祖、祈求平安,彝人称“做磨”,后人称“跳宫节”。


家人为“宫头、宫母”装服饰

“跳宫”的渊源和传说

相传古代彝人遭官府驱赶、屠杀,不得已从青海逃到四川、云南,后散居滇南各地。为反抗官兵驱杀,各部落在族长率领下,同心协力与官兵拼搏,抗争数年,后在一片金竹林里巧布战阵,又用金竹制成弩箭击败官兵,先后于正月、二月、四月、六月凯旋而归。


高裤脚白彝跳葫芦笙舞

为感谢金竹,庆祝胜利,各部族把胜利的时间作为纪念日,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初九、初十各村男女老少着民族盛装到竹林边宫坪处尽情跳舞,祭祀竹神、祭祖送祖、祈求平安,就是彝人说的“做磨”,后人称“跳宫”。“跳宫”以寨为单位在宫坪举行,入宫自愿,退宫自由,入宫称为宫民,可参加跳宫送祖。一年一小庆为3天,十年一大庆为9天,从古至今,延续传承。

“跳宫”的组织和内容

“跳宫”由寨主组织,寨主(素南)、师公(毕么)、宫头(卜事)、郎头(世袭的卜郎)、郎委若干人(称卜比即七大将军,一年一选)各司其责,共同协助。“跳宫”包括请鼓、抢谷种、跳宫舞、送鼓等。寨主年年组织跳,宫头每年轮流选一人,一人只当一次,选着宫头的昼夜带头跳,师公口念彝经随着宫头跳,另有一“法郎”施行符法,手拿木牌,口念咒语,随宫头领着跳宫队伍前进。

请鼓

跳宫之初叫“出征”,以七大将军为骑马队,各持长矛、盾牌、棍棒等武器集中到宫坪右侧,由家人打伞遮盖,送入宫坪。马队后是步卒,分两队,一队拿大刀,一队拿棍棒,边跳边对打前行至宫坪。进入宫坪后,由宫头带领跳舞,七大将军下马跟着跳,逐渐围成一大圆圈,男前女后,先老后少,随着“葫芦笙”“扇子”“二胡”等乐器旋律翩翩起舞,马排叫喊众人参加跳。开始在宫坪内跳,后串到各户跳,再回到宫坪跳,声势浩大,热闹非凡。


抢谷种仪式开始

高裤脚白彝的来历

板仑彝族世居久远,自称孟巴或布蒙,壮族称之为布孟,汉族称之为倮倮。据《富宁县民族志》和《富宁县板仑乡志》记载:富宁县彝族有6种支系,解放前,按照服饰的差异分为“黑猓、花猓、白花猓、高裤脚猓、白猓、汉猓”6种。解放初,提倡民族平等,将“猓”字的反犬旁改用为人旁的“倮”。在1958年进行民族归系时将倮人各系归为彝族,板仑境内的彝族归属“高裤脚彝”、“白彝”支系。


高裤脚白彝喜迎宾朋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铜鼓舞”传承人罗伟云说:“我们的祖先是在诸葛亮平南时,孟获战败,部队官兵邀约家属逃至文山一带,来时互不相约。路过广南黑支果时,用刀砍下芭蕉树作路标,示意后来者,当黄氏和李氏路过此地时,发现芭蕉树已长出新苗,即知陈氏已过广南前往富宁,随后继续跟来,有的便留在富宁木央、田蓬一带,我们的祖先则来到板仑龙迈、木腊、龙洋一带定居。”由于在迁徙中经历风雨艰辛,裤脚被撕烂,所以后来就穿短裤、系绑腿,遂称高裤脚彝。


活动现场

高裤脚白彝的民风民俗

高裤脚白彝迁入板仑后,仍然继承着淳朴的族德,自古至今,每个村寨都有“寨主”“郎头”,彝族同胞们团结协合、尊老爱幼,对族老、前辈、寨主百依百顺。婚姻方面,大都在本民族中择配,一般不与其他民族通婚。

庆生方面也很讲究,妇女怀孕两三个月时,娘家十分关怀,送糯米饭约20公斤,一只熟鸡到女婿家祭祖,请毕么(道公)念咒列祖宗名单,谓之向祖先报信,祈求保佑。


抢谷种场面

丧葬方面,老人辞世,每位女婿献一头牛,丧家出一头。最后一天,拉牛到灵前,由女婿持斧行到灵前,后到铜鼓前,再到众人间一一跪拜,然后斧击牛头,牛倒即从身上跳过去。牛肉一半给丧家,一半或一腿给献牛者,牛肉必一次吃光。龙迈、木腊、龙洋高裤脚白彝的“蒙空”规定治丧有长短之分,死者当过宫头的,治丧必二三昼夜,杀猪、杀牛多一些;其余治丧一二天,一猪一鸡即可。史上,木腊的“蒙空”人还实行二次葬,人死先埋在自家菜园内,跳宫节以前迁出,由大女婿拈骨(未腐就用刀刮),以酒消毒后,放入通底的木缸中,另择日往祖宗所在的山地安葬。


祭祀用餐

除了族德淳朴,在婚姻、生寿、丧葬有独特民族习俗外,龙迈、木腊、龙洋高裤脚白彝还过独特的节日。如过去祖先因被官府驱赶,到处搬迁,开荒地先种荞麦,正月种四月收,才能尽快解决夏荒度日,故每年四月收荞麦后,杀鸡祭祖,做荞粑吃,遂形成四月过“荞年节”的风俗。

每年五月二十四至二十八日各村寨组织活动,青少年男子手持竹枪,集中一地,分班对射,遂成“竹枪节”。

尝新节,“蒙古”“蒙歹”“克朵”“克列”4个支系于农历七月中旬,“蒙空”农历八月第一个龙日(即辰日)在各家田中摘12穗稻谷,按东西南北放在瓶子里与糯米一起煮,视哪方先熟,若东方先熟,则当年丰收;若西方先熟,有灾歉收;南方先熟,则有鬼来打扰;北方先熟,多有贵客来访。


广西彝族同胞到龙迈交流

修路节,九月初二至初五,各彝寨按村界,每户一人到界内参加修路,修毕杀鸡献祖。收完节,十月十三日,各户杀鸡祭祖还愿酬谢祖先保丰收。

高裤脚白彝的宗教

彝族崇拜祖先,祭祖祭祀有三:一是“跳宫节”时,各户把祖宗竹牌送到“宫坪”内,由毕么统一送到山坡宗祠棚内,杀猪分别祭献。献毕就地共餐,准吃不准带,吃不完倒丢,发现带走的重罚;二是扫墓,“清明”或“立冬”时,各宗族进行,族老有费用积累的全族参加,费用族老出一半,各户摊一半;族老无积累者则每户参加一人,平均摊派,但猪头、公鸡、鸭子、糯饭、酒不能少,时间一天,由族老主持,到坟地先祭“山神土地”,后分工理坟,挂坟标、磕头、祭献。长者介绍坟内死者辈分,然后分食祭品,食完方归;三是逢年过节自家祭祖。


抢谷种祭拜仪式

彝族崇拜自然,祭神。信仰多神,认为天地日月、山川树林、风雷电火、水潭怪石、禽畜鸟兽和人类等都是神的化身,应当适时祭祀,祈福消灾。主要祭祀有主神(即寨神)、龙神(祭龙)、土地山神、田公地母神、门神、灶神、竹神、树神、风雷神、财神等。解放后,科学文化素质提高,卫生医药发展,自然崇拜有所淡化。

彝族信奉巫卜。“巫师”又称“毕么”,谓可斩妖驱魔,巫师占卜有鸡卦、蛋卦、摇秤砣、断茅草等方式。彝民看病、选屋基、测墓基、红白事、受灾遇难等又要打卦占卜看吉凶。彝族毕么皆男性,念经无经文,口头相传。解放后,信巫群众逐渐减少。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