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民风习俗

《漾濞彝族民间故事》51-60

作者:杨登堂 等文章来源:漾濞政府网
发布时间:2018-04-21


51、白竹山名的由来

白竹山的得名,相传是由于山顶有三株银光闪闪的白竹。当地民间还传说,顺着这三株直插云霄的参天白竹仰望,即可以看见天上的仙境。可惜对欣赏白竹这种美事,历来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这三株神秘的白竹据说原是永平宝台山的镇山之宝。不知哪年哪代,一位高僧与山中的一只神虎为争夺宝台山斗法。经过三天三夜的较量,三条腿落地的神虎,不敌一条腿金鸡独立的神僧后,只得叼起山上的白竹,乘着夜色匆匆向东边逃去,当跑到天亮的时候,神虎发现自己正好站在一座万山来朝的雄峻山峰上,它便放下刁在嘴里的白竹,在这块藏风聚气的风水宝地重新安营扎寨。这座山就是今天的白竹山。听当地人讲,直到现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鸡叫的时候,山下的不少彝族居住村子里,仍不时会看见一对蓝幽幽的光亮在白竹山顶的密林中时隐时现,据说那就是朝山老虎的眼睛。

(收集整理:杨登堂)

52、关于金牛地名的传说

听老一辈是这样说的!金牛住着个善鬼,养着一条牛,每天都为老百姓耕作,老百姓每年都为他敬奉香火,他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日子。一天夜里这个鬼到县城里逛,逛到深夜肚子饿了,想找吃的,他找遍了县城没有找到吃的,他哪知道城里住的是回民,他们根本不信鬼神之说,所到之处没有人给他。在金牛过惯了衣食无忧的生活哪受得了这气,感觉到县城的人太无情,决定报复县城的人,这天夜里回到家,把自己的牛变做一座大山,从两座山之间拉出,顿时天崩地裂,大山拉出了一大道口,他准备把山拉去堵住漾濞江,想把漾濞县城变成一片汪洋。响声吵了王母,王母发现了鬼的阴谋,眼看着就要被鬼挡住河,王母急中生智,学起了鸡叫,眼看就要堵住漾濞江,鬼只能丢下山跑了,第二天早上人们起床,看见一座山裂开了个口,一座再有三十米就能档住漾濞江的大山,看得人们非常可怕,这个鬼因为没有了牛,自己又干了坏事,从此不敢再回来!后来被拉出口的山就叫石门关,快要挡住漾濞江的山现在叫牛头山,现在我们放眼看去真的还像牛头山就是从石门关里拉出来的。

(口述:一位金牛人收集:杨登堂)

53、公母崖的来历

漾濞县富恒乡长寿村有两座山崖,其中一座山崖如馒头一般浑圆富态,另一座山崖却挺拔峻峭。两山崖紧挨在一起,相依相连,人称夫妻崖,也叫做公母崖。

公母崖的来历有多种讲法,现在讲的,只是其中的一种。

相传,有一个恶魔,仗着魔界有后台,混迹人世。他专门吸食凡间童男童女的鲜血和骨髓,以增强自身的魔力。

恶魔派出许多心腹小妖,四处搜寻童男童女,惹得天怒人怨。

一天,一个小妖驾着妖风,经过澜沧江上空时,看到一个老妇,领着一对童男童女,在江边嘻戏。小妖大喜,收住风头,降落地上,摇身变成一个白发银须的老者。小妖宽袍大袖,摇摇摆摆地走到老妇面前。小妖与老妇套近乎,想趁机把那两个童男童女掳进袖中带走。

老妇老眼昏花,凑近小妖的脸看了又看,看得小妖浑身起鸡皮疙瘩。小妖心想,我这是怎么啦?难道说,是路途劳累的缘故不成。在小妖的眼里,那对童男童女只是一盘菜而已。平日里,只要他暗暗作法,敞开袖口,一眨眼的功夫,那对童男童女就会被吸入袖中。可是,眼下,他连作了三回法,那对童男童女依然在玩耍,一点反应也没有。

小妖暗自吃惊,不知哪里出了差错。情急之下,动手擒拿那对童男童女。可是,不管小妖如何扑腾,童男童女在江边的大石中间与小妖捉迷藏,小妖连童男童女的身子都摸不到。自己反而累得呼呼直喘。

小妖斜眼看到老妇悠然自得的样子,老妇轻言细语地说:“收起邪念,改过自新,护佑生灵,自然成佛”。小妖一听,知道自己遇上了高人,不敢停留,立即驾起妖风,回去复命。

恶魔的修炼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急需大量的童男童女。恶魔听完小妖的禀报,发怒道:“那老怪物竟敢教训本魔头,坏我好事。大妖,你即刻同小妖前往,把童男童女给我擒来,顺便把那老怪物给灭了。”

大小二妖两股妖风窜到澜沧江上空,只见澜沧江边有无数的童男童女。大妖在空中祭起了斗蓬,顿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童男童女全部被吸入了斗蓬。二妖扎紧斗蓬,驾着妖风,调转风头,兴冲冲地回去领赏。

恶魔见到鼓鼓囊囊的斗蓬,不禁大喜。可是,当大妖解开斗蓬,倒出来的却是大大小小的石头,哪里有童男童女的影子。恶魔大怒,吼叫起来:“好你个大妖,竟敢戏弄于我,小的们,快快把他给我送进炼妖炉里,让他化为灰烬。”

大妖高呼冤枉,众妖不由分说,把大妖丢进了炼妖炉。只要一昼夜的功夫,大妖就灰飞烟灭了。

小妖连忙为大妖作证说:“我亲眼看着童男童女,连同那老怪物,一起被吸入斗蓬里了。一定又是那老怪物捣的鬼,求大王明察。”

这时,石头堆里跳出一只小青蛙,只听小青蛙叫道:“恶魔,你个残害生灵的恶魔,立即改邪归正,还来得及修成正果。如果执迷不悟,继续作恶,定遭惩罚。”

气得恶魔“哇哇”乱叫,声嘶力竭地命令众小妖逮住小青蛙。群妖扑向小青蛙,小青蛙跳来跳去,谁也逮不到。一时间,乱成一团。小青蛙边跳边不停地叫道:“恶魔恶性不改,必遭惩罚。”

恶魔正要作法毁灭小青蛙,小青蛙突然不见了。

大妖在炼妖炉里高声叫道:“大王,在下有一计可除去那老怪物。”

恶魔叫放出大妖,听他有什么妙计。虽然大妖只在炼妖炉里呆了一个时辰,可是,已经成为一个火球,众妖扑灭大妖身上的火,只听大妖说:“凭大王移山填海的魔力,要除掉那老怪物,还不跟捻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我看,只要把澜沧江堵住,就能活活淹死那老怪物。”

众妖齐声附和,恶魔也认为是妙计,就让大妖带路,气势汹汹地直扑澜沧江。

那老妇就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她看到恶魔屡屡残害生灵,就幻化成一老妇,规劝恶魔改邪归正。可是,恶魔不但不思悔改,反而变本加厉,恶上加恶。如果让恶魔堵住澜沧江,无数的生灵就要被毁灭。观世音菩萨果断地给恶魔和大妖施了定根法,把恶魔和大妖定在了半路上,阻止了恶魔的罪恶行径。

随着岁月的流逝,恶魔和大妖就变成了山崖。因大妖经过炼妖炉的烧炼,不仅形状浑圆,连流出来的体液也是热乎乎的。而恶魔眼看就要达到巅峰的魔力,被突然中止了,顿时凉透了心,流出的体液自然是冰凉冰凉的了。

大妖浑圆稍矮,流淌温水,被称为母崖;恶魔狰狞稍高,流淌冷水,被称为公崖。

从澜沧江方向看过来,首先看到的是母崖,因为,大妖带路在前。

后人感念观世音菩萨的大恩大德,就在公母崖前的一个小山头上,盖了一座观音庙。那个小山头也就叫做观音山了。

(阮镇:收集)

54、望儿滩

在顺濞河、漾濞江交界处有一块平坦的沙滩。

传说在很久以前,彝山上住着一户穷苦彝家人。这彝家人只有母子二人相依为命,阿妈五十多岁,儿子阿龙十六岁。每天,阿龙的劳动就是割草。有一年冬天,彝山下大雪,所有的草木都冻坏了。阿龙拿着镰刀背着背箩到处寻找青草,找遍了整个彝山都是干枯的衰草败叶,无奈只好背着空背箩回家。刚转过一个山头,阿龙突然看见不远的箐沟边,有一小片绿油油的青草。阿龙如获至宝,跑过去挥起镰刀,一口气将这片青草割完,割完的青草刚好装满阿龙的一背箩。第二天阿龙又上山割草,当走到箐边昨天割草的地方时,发现此地又长出一小片绿色的青草。阿龙很高兴,又将青草割完,刚好也是一背箩。第三天阿龙又来到箐边,昨天割完的青草的地方又长出一片青草。阿龙割完草在青草地上,越想越觉得奇怪,便拿起镰刀挖开青草地,一颗闪光的夜明珠出现在阿龙眼前。阿龙欢天喜地地背起草,拿上夜明珠回家去了。阿龙将夜明珠藏在包谷坛子里。

天一亮,阿龙仍上山割草,走到昨天箐边割草的地方一看,眼前干枯一片,青草没有了。阿龙想一定是自己将夜明珠挖走了的缘故,决定将夜明珠重新埋在这里再长青草。阿龙赶忙跑回家中拿夜明珠。跑到家中打开包谷坛子阿龙傻了眼:昨天的半坛子包谷变成了满满一坛子。莫非是自己看花了眼?摸摸包谷,粒粒都非常饱满。第二天晚上,阿龙又把夜明珠放在米坛中,早上揭开米坛,也是满满一坛白花花的大米。第三天阿龙又把夜明珠藏在羊圈里,早晨起来,羊儿已经满满一圈。从此,阿龙母子俩的生活便富裕起来,吃穿也不愁了。晚上阿龙将夜明珠摆在屋里,夜明珠把整个房屋照得通明,阿龙再也不用点明子火把了。

阿龙有夜明珠之事,不久便传到土司的耳朵里。土司想,如果拥有夜明珠,我就是天下最富有的人,要什么有什么该多好啊。土司把阿龙叫到眼前道:“阿龙,你家世世代代是我家的娃子,这山都是我土司爷的,哪怕一棵小草,没有我的同意是不能割的。听说你在我的山上割草,将我藏在地下的夜明珠挖走了,这还得了?赶快回家把你家的牛羊和我家祖传的夜明珠送到我家,要不你们母子的命将难保。”说完就把阿龙踢出大门。

阿龙回到家中把此事告诉阿妈,母子二人商量后决定把夜明珠藏在灶锅里,第二天,土司不见阿龙把夜明珠交来,便带着一群打手,跑到阿龙家搜查。打手们翻遍了阿龙家所有家具,也没有找着。突然发现灶锅里有光闪烁,便将锅掀开察看。阿龙手疾眼快,跑到灶锅边,将灶锅中的夜明珠拿起。打手看见夜明珠在阿龙手里,便伸手去抢,阿龙把夜明珠含在嘴中,一不小心把夜明珠吞到肚中。土司看见夜明珠被阿龙吞进肚中,也奈何不得,只好带着打手们离去。

过一会儿,阿龙就觉得口干如火烧,便告诉阿妈想吃水。阿妈把一碗水递给阿龙,阿龙一口气把水喝完。还再喊水渴,阿妈又把一葫芦水递给阿龙,阿龙接过水一口气饮尽,还是喊口渴。阿妈只好把整水槽水拿给他喝。喝完一槽水,阿龙仍喊渴。阿妈道:“龙儿啊,阿妈只好带你去到寨子外那口井饮水。”随后阿龙就随着阿妈来到井边,对着井口一口气把井水喝完,仍喊渴。阿妈伤心的说:“龙儿,这口井水都吃完了,阿妈就带你去漾濞江中吃水吧。”母子二人来到漾濞江边,阿龙对阿妈说:“下江饮水的时候,阿妈拉住阿龙的双腿,以防万一我掉进江中。”阿妈说:“龙儿你尽管吃,我拉住你的腿就是了。”阿妈拉住阿龙双腿,阿龙把头伸进江中饮水,阿龙头刚一触水,头立即成为金光闪闪的龙头,对着江水狂饮。此时漾濞江水开始翻起波涛,阿妈拖不住,刚一松手,阿龙便滑进江水中,立即变成一条金光闪闪的黄龙。

江水翻起冲天波浪,突然又雷电轰鸣,一股恶浪冲向土司家中,顷刻,土司家的人便冲进波涛中。不一会儿,江水平静下来,阿妈在江边高喊:“龙儿你在哪儿?阿妈想你,你回来吧。”这时只听见一条黄龙在江中喊道:“阿妈,龙儿在这里。阿妈你回去吧,儿子本是漾濞江中的一条黄龙,今天和阿妈的缘份已尽,儿子要走了。阿妈你要多保重,每年这一天,你就来到沙滩上和儿会面吧。”说完,将龙尾一摆,江边就出现了一大沙滩坝。阿龙点点头就慢慢游去,还不住回头望岸上的阿妈。

以后,每到这一天,阿妈都要到大沙滩看望阿龙,阿龙则在水中时沉时浮看着阿妈。两子母互相说说话。每到这天夜深人静的时候,人们如果静静躺在沙滩上,还能隐隐约约听到阿龙母子的对话声,后来人们就称此地为望儿滩。

(收集:舒舍予)

55、歹鸽箐

相传:这条 “箐”历史上没有箐,也没有地名,它座落在茶马古道必经的上段。原始此地有个 “龙潭”,地势坪滩,龙潭四周森林茂密,水质明净见底。抗战时期抗日游击队,多次在此地作战,在一次战斗中,游击队员杨立昌革命烈士就牺牲在此。

这个龙潭里面居住有一条龙,据说是一个善良勤助人间的好龙。此龙不仅供给四村八寨的人,畜、农田用水外,还可向龙潭借办红白喜事所用的器具:“锅,盆、碗、盏、筷” 应有尽有,事后如数归还,所借器具禁止遭踏,特别禁止使用在狗上。人们很敬奉这个龙潭,凡在节日都到龙潭旁敬献,祝福保佑四村八寨人身平安,六畜兴旺。数年后的一天,居住在龙潭下边一户人家办喜事,该户主人贪心又贪财,向龙谭借了些器具,事后不仅不如数归还器具,还杀了一只狗,将狗血倒入龙潭中。污染了龙潭,龙王大发怒,当晚龙王托梦给居住在龙潭对面河边一姓善良的老人,说:“明天你们离开这个地方,你们对面龙潭要爆发。”到了太阳落西老人又看见从龙潭里飞出一对鸽子。边吃晚饭老人边给家人讲,昨晚龙王托给他的梦和看到鸽子从龙潭飞出情景,我们今晚得离开这里。吃过晚饭后老人带全家人离开了居住地,到了数十里外一家借宿。宿睡到五更时辰,听到整个龙潭四周闪电雷鸣,乌风暴雨,顿时整个龙潭爆塌开来,将龙潭下方村寨居住人户,田地、牲畜全部掩埋无一存活。这个箐有此得名 “歹鸽箐” ,被掩埋的整个坝子叫 “老街子” ,其河对面叫 “歹村” ,为什么叫歹村,因老人梦知龙潭要爆发,不告知老街子人,老街子人说这老人太歹毒,而得名歹村。“歹鸽箐” ,此地:现漾江镇脉地村老街子组,江桥村江桥组。

(收集整理:罗国茂)

56、黑马潭

听老辈人讲,黑马潭早先并不叫黑马潭,很久很久以前,潭边有四季常青树,谭水一年到头不浑浊,是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

潭边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十二三岁的姑娘,她叫阿芝,自小死了阿爹阿妈,孤苦伶仃,无依无靠。阿芝满五岁那年,头人杨大赖子把他领了去,说阿芝的阿爹欠下杨家一百两银子,阿芝若还得了这笔债,就让她回家;若还不上,那这辈子就莫想自由。于是阿芝在杨家放了一年猪,杨大赖子却又觉着便宜她了,又让她去放马。阿芝跟着小马驹一起长大,腿上马掌印摞马掌印,胳膊上马牙齿叠马牙齿。这个杨大赖子,心比乌鸦黑,比乌梢(一种毒蛇)毒,他在哪里撒泡尿,哪里连草都不生。远近田地园林都被他家霸占,三村十八寨大多是他家的佃户、娃子、家生。再说杨大赖子的独丁杨大公子,是个韭菜麦子不分、黄牛红马不辨的人。他整日里摇着花花扇走村串寨,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小囡妇女见了得赶忙往家里躲。真是乌龟下王八——一代更比一代坏。

那天阿芝在潭边放马,杨大公子赌输了钱找到潭边,吆走一匹大黑马。当晚回家,杨大赖子一点马,发现少了一匹,就揪住阿芝的耳朵要马。阿芝指着杨大公子,分辨说马被他牵走了。哪晓得那花花公子摇着扇子,挺着杵白肚子走向阿芝,凶神恶煞地说:“小小年纪竟哄起老爷来了,真是和尚打伞——无法(发)无天。光天化日下竟敢赖我偷马,那还了得?长大了准是个偷汉子的货!”说着便左右开弓,“啪啪”就是两巴掌,打得阿芝两眼直冒金花,杨大赖子不给她晚饭吃,把她关到猪圈里、并且吓唬说,要是三天赔不出马来,就要把阿芝卖到江外去。

穷人家莫说马,就是连马毛也没有,用哪样赔去?第一天,阿芝眼泪汪汪地出去,眼泪汪汪地回来,第二天,还是眼泪汪汪的出去,眼泪汪汪的回来。第三天,阿芝又眼泪汪汪地出去了。她把马群吆在早地里,坐在潭边哭啊哭啊。从太阳出来哭到日偏西,流了多少眼泪,只有潭里的鱼儿和潭边的花草晓得。她想念阿妈。阿妈生下她后,落得一身重病,最后累死在杨大赖子的秧田里。那时阿芝才一岁,阿妈是什么模样,她一点也记不得。听阿爹说,她是吃百家奶长大的。她也想念阿爹。田里地里,风中雨中,她都趴在阿爹的背上。没满四岁,阿爹就丢下小阿芝闭了眼睛。

太阳擦着山尖落下去了,阿芝望着草地里自由自在的马群,左右为难,走投无路。这时候,突然从山那边传来清脆的马铃声。阿芝擦干泪珠抬头望去,见远远的青松林间马路上闪出一队马帮。转眼间,马帮到了跟前,那头骡红缨明镜花笼头,好不威风!赶马人是个小伙子,骑着一匹墨黑的高头大马。一定是富人家的马帮,赶马人也绝不会有好心肠。阿芝又恨又怕,不敢多瞧赶紧低下了头,眼泪又扑扑簌簌地掉了下来。

“小姑娘,你伤心什么”赶马小伙勒住马,跳下来和和气气地问道。阿芝忍住泪,慢慢抬起头来,用羞涩的目光细细打量这位陌生的赶马人。面前站着的这个小伙子,神神气气,十五六岁年纪,行为端庄。莫非遇着好心人?阿芝壮着胆子,怯生生地问:“阿哥,你赶马去哪方?”“我要去没有老鸦、没有乌梢的地方。”原来阿哥是走夷方的。阿哥,我.......我想跟你去。”那小伙子摇摇头道:“小姑娘,你有什么伤心事?家在哪里?”这是阿芝记事以来遇见的头一个好人,于是她就把自已的身世和杨大公子牵马的事,一五一十地向他诉说一遍。最后她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说:“杨大赖子家不是人在的地方,阿哥你行行好,带我走吧。你赶马走夷方,我给你放马割草煮晌午......”赶马小伙子说:“你没听见曲子唱道夷方阿佤你莫去,夷方阿佤瘴气多?夷方也不是人去的地方。我闯下大祸喽,不走夷方没别的路。出门人,居无定所,咋个带你去呢?”说着,赶马小伙把自己骑的那匹大黑马给了阿芝。阿芝真不敢相信自己真的得了一匹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阿哥,你真是好人!”“记住我的话吧:四季常开的花才是好花,永不变心的人才是好人。”看看天色不早了了小伙子又吆起骡马赶路了。阿芝感激不尽,牵着缰绳,呆呆地望着渐渐远去的赶马阿哥。马帮绕过水潭了,她突然想起了什么,高声问道:“阿哥,你什么时候回来?”“两三年以后......”小伙大声答应着,打马走了。松林遮住人马,铃声渐渐远去。阿芝默默地站了许久,直到再也听不到铃声才吆马回去。她骑上那匹大黑马,一路不断回过头来,朝赶马小伙走的方向望了好几回。

自从马群里添了那匹大黑马,不知咋的,那些野马一下子都驯服了。大黑马不但慑得住群马,而且扎实好骑,风风快。杨大赖子父子俩走蒙化、上永昌,大黑马果真是日行千里,夜行八百。杨大赖子逢人就吹:“我杨家八字硬,福分大,天家赐给一匹神马。”

有一天,在水潭边早先阿芝和赶马小伙相叙的地方,大黑马拉下一堆粪。你说怪不怪?待阿芝转了转回来瞧时,马粪变成了一堆白花花的银锭子。阿芝喜欢得直跳,拾起数数,不多不少,足足一百两。那晚回到杨家,阿芝把银子交给了杨大赖子,还清了那笔阎王债,就自个儿回家去了。

此后,杨家父子得知大黑马吃草屙银,就围着马屁股后头瞧了好几回。果然,只要大黑马尾巴一翘,银锭子就会滚下来。杨大赖子决定抖抖威风。这一天,他请来四乡里土司头人,焚起香案,又在院坝里铺毡盖缎。一切收拾好,让儿子牵出早喂得憨撑饱胀的大黑马,给它坡红挂彩,让同僚们饱饱眼福。大黑马冲着人群叫了一声便翘起了尾巴。杨大赖子手端托盘,走向马屁股准备接银子。哪个晓得,大黑马今天偏偏不给杨大赖子挣脸,竟拉了一滩稀屎。早先拾在库里的那些银子也变戏法似的,无声无息地变成了马屎疙瘩。真是歪嘴婆娘照镜子-----当面丢丑,气得杨大赖子一屁股坐在马屎滩上。

山茶花开了又谢,映山红谢了又开。出笼的鸟儿多自由!虽然是草屋小院,穷家破业,阿芝倒也过了几年顺心日子。如今她己出落得像七月的荷花九月的菊。春天里,大辫子上插一朵野花,山头河边,姑娘所到之处,蝴蝶总绕着她飞,蜜蜂常围着她唱。阿芝惦念着救命恩人,那个走夷方的赶马阿哥。布谷鸟叫了,每天她都要到潭边去探望几回;九秋桂花香了,每日她总要来潭边探望几次。但是两个年头过去了,走夷方的赶马阿哥仍然没有回来。阿芝又心焦火燎地盼了三年。前后五年,阿芝己经是十六七岁的大姑娘了。“四季常开的花才是好花,永不变心的人才是好人。阿哥啊,五年过去了,你哪阵才回来?”乡亲们见阿芝长得如花似玉,天仙一般,都暗暗为她焦心。大妈大婶们常提醒她,杨大公子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做得出来,要时时提防才是。

杨大公子早就放出风声,要讨阿芝做小老婆,还扬言说,阿芝要是不从,就要来抢亲。终于,有一天,杨大公子摇着花花扇找到阿芝家,把话挑明了:“阿芝姑娘、算你走了桃花运,我要八抬花轿娶你成婚,哈哈.......”他憨笑着两眼瞪瞪地望着阿芝,嘴角挂着口水。“杨相公,青松毛不配灵芝草,你另选高门大姓吧。”阿芝绕山迈路,挖苦杨大公子。杨大公子却认为阿芝是在恭维自己,说:“姑娘,你若到杨家门,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吃不完的山珍海味,穿不完的绫罗绸缎........”阿芝打断了杨大公子的话,她明白,跟杨家来硬的是要吃亏的,于是随机应变道:“杨相公既要讨我,得依我一件事。”“依得,依得。”“杨相公若真的讨我,先择个吉利日子跟我赛一场马。若相公赢了,一顶花轿抬我去;若相公输了,大路朝天,你我各走半边。”杨大公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赛就寒!我骑大黑马,你呢?三十六匹马随你挑。姑娘,君子一言,好马一鞭,就这么定了。”

八月十五,桂花正香。杨家大院喜洋洋。红漆桌子摆开了,红烛灯笼挂起了,红纸对子贴起了,四方贵客请来了。管它赛嬴赛输,杨大公子都要娶亲。杨大公子长衫短褂,扎实神气。你个穷丫头,使尽浑身解数又能翻出多少花样?就算你插翅飞了,总该有个歇脚之时,九山十八河都姓杨,手掌心的豌豆子——你能滚到哪里去?

马备好了,一声号炮,双鞭同响。两马齐头并进,似离弦箭,如过山风,大路上滚起团团烟尘。跑出一截,阿芝的马竟跑到前头。转眼间到了水潭边,阿芝打马绕潭而跑,杨大公子也催马紧紧追上。追了半圈,大黑马跑到早先拉粪成银的地方猛然站住了,任凭重鞭抽打,四蹄就像四根柱子,死死钉在潭边。潭对面,阿芝勒马按辔笑道:“平日里都说是桶掉到井里,不想今日井还会掉到桶里。杨相公,从今以后,你走你的阳光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两便吧。”到口的肥肉咋能不吃?到手的鲜花咋能不采?杨大公子火冒三丈,死命住马屁股上打了一鞭。大黑马一声长嘶,扬鬃奋蹄,跃入潭中,顷刻间不见了。杨大公子被掀下马来,跌到泥塘里,立时成了个泥人。

这时,清脆的铃声从山那边传来,青松林间的马路上闪出一队马帮。赶马小伙英姿勃发,白马青衣。走夷方的赶马阿哥,终于把你盼回来了。“阿哥——”阿芝深情地喊着,打马朝赶马小伙奔过去。后来,这水潭就得名黑马潭

(流传地区:漾濞南片收集整理:蒙正和)

57、八鸭潭

漾濞云龙桥西面,一座青山平坡间,有一个长方形的水潭。虽看不见流进去的水和淌出来的泉,但潭边青草四季常绿,潭里清水汪汪,从不枯竭。有个十三岁左右的放羊娃,整天赶着羊群在潭边放牧。一天,他突然看见这水谭里闪出一轮金月亮,还游出八只雪白的银鸭子,边拍打着水,边“呱呱”欢叫。放羊娃惊呆丁:“大白天为啥还有月亮呢?那群白鸭子是谁家放在潭里的呢?”他越想越奇怪,便赶着羊群,向水潭边走去。不料,还没走近水潭,月亮和鸭子就不见了。

有个挑担转山的货郎,经常路过水潭边。这天他又来了,放羊娃便向他讲了这水潭里发生的奇事。这货郎一听乐坏了:“这水潭里一定藏有天财地宝,难怪这水清丝晃亮,四季不枯。”他趁放羊娃走远了,急忙脱裤甩衣,像水猫子捉鱼,跳进水潭里乱摸起来。摸着摸着,水里突然隐隐约约露出一丝光亮,他忙一头钻入水中,终于看见了八只银光闪闪的银鸭子,卧在一轮金光灿灿的金月亮周围。他欢喜得心都快跳出嘴巴来,猛地扑向金月亮,双手紧紧抱住。八只雪白的银鸭子却“刷”一声惊飞而起,一只只扑扇着翅膀朝空中飞去,划出八道闪亮的白光,消失了。这货即又喜又气,喜的是捞得这轮金月亮,气的是飞走了那八只银鸭子。货郎把金月亮藏在箩底、桃着担子,走一步,笑三声,逛九州做大买卖去了。从此,这个水潭就被人们称为八鸭潭。

(流传地区:上街收集:黄孟林)

58、玉皇阁

在点苍山西坡的清凉山半山腰,有一座道教建筑名叫玉皇阁。

玉皇阁正殿为大雄宝殿,内塑玉皇等众神像,玉皇阁由此得名;偏殿塑观音像,悬“慈航普度”横匾,塑像金碧辉煌,栩栩如生。玉皇阁以周围地势奇险为特点,是石门关风景区内著名的景点,漾濞县道教协会即设于此。玉皇阁后山有一石洞名仙人洞,是游人必访之处。

玉皇阁的原址是在一个距此约一公里叫旧寺的地方。

据说,在建盖玉皇阁的时候,木料已加工完毕,柱子竖起后准备上梁,但发现房梁不见了!于是人们纷纷出动,漫山遍野地寻找房梁,终于在悬崖边找到了。房梁不翼而飞,人们认为这是神的指点,玉皇阁要建在找到房梁的地方。这样,旧址被废弃,善男信女便在现址修建了雄伟壮观的玉皇阁。“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走梁传说,使这座道院美名远扬,终年香客云集,香火也绵绵不断。

(收集:苏忠伟)

59、打雀山

在苍山马龙峰西北侧,有一个叫打雀山的地方。从光明鸡茨坪村子东边的山梁直上,爬约五公里的陡坡,便到大堆子。大堆子与薄刀(菜刀)山之间,便是打雀山。这是一个宽约一华里,深约几十丈的山谷,当地人称之为山垭口。

站在垭口远望,东边是苍山最高峰马龙峰;西边是老和尚山及众多的山群,一层接一层,连绵起伏;南边是石门关的千仞深谷。

相传,很久以前的某一天,苍山上所有的鸟雀都经此处路过,只要手拿一根树枝摇一摇,便可打落成千上万只鸟,打下的鸟顿时可堆积如山。鸟过之后,便是成群结队的虎豹过路,人如果不马上离开、就可能遭到猛兽的袭击。从此以后,人们就把这里叫做打雀山,山谷自然也就叫打雀山垭口。

(流传地区:金牛收集整理:苏忠伟)

60、老和尚山

老和尚山座落在漾濞县境内,是一座有名的山。

听老人家讲,大约三四百年前,老和尚山山顶建盖有一座很大的寺庙,那时候四面八方的人都要到那里烧香。从四川峨眉山来的四个和尚,都住在老和尚山。四个和尚除了接待香客外还收徒,教他们武术,他们教出来的徒弟武艺高强。我们家的高曾祖就有四五个弟兄,他们耍起拳脚来最精彩,谁都打不过他们。这几位老和尚日子过得还不错。

但是有一年,不幸的事就来了。农历的三四月是麦子成熟的时候,每逢麦收季节,大老虎都要路过一转。有一天晚上,几只大老虎路过老和尚山山顶,当场就把三个老和尚咬吃掉了。有一个和尚的头滚到旧村房背后,第二天砍竹子的人见到就把他埋在那里,那个地方就叫老和尚头埋处。到现在还那样叫,还有另外一个老和尚年纪比较轻,他一发现就赶紧跑了,一直跑回峨眉山报信。后来老和尚山的寺庙也撤了,搬到瓦窑上边的太宝山。据说太宝山的寺庙至今还在,人们还经常到那里烧香呢!以前的老和尚山,现在的人己把它叫成老虎上山了。

(流传地区:顺濞讲述者:许开祥记录:许向前)

 

文章编辑:阿字忠文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