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彝学研究网
发布时间:2020-06-16 10:51
乐作舞是滇南、滇中的彝语南部方言区内的红河(县)、石屏、弥勒、建水、屏边、个旧、元江、峨山、新平等地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至今在彝族村寨中广泛流传。与彝族毗邻而居的红河县的部分哈尼族群众中也有流传。
乐作舞起源于何时何处?据《彝族烟盒舞速写百图》(云南省红河州政协学习文史委员会编,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2004年12月版)一书中介绍:“明清两代,滇南彝族妇女至思茅茶山为人采茶,又负至普洱,每唱躘踵(long zhong)调为嬉,其群舞蹈歌,又名跳躘踵。”后来,躘踵写为“乐作”,可见彝族乐作舞,源远流长,姿势优美,情韵深长。乐作舞,作为明清时期茶马古道上彝族妇女茶工的舞蹈,展现出了女性身材和肢体动作的优美。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