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随谈彝族厚葬习俗需

作者:蒋志聪(吉乃)
发布时间:2010-08-19投稿人:蒋志聪(吉乃)


彝人论坛以前就轰轰隆隆的讨论过此问题,如今政府又在提出彝区新生活运动,可没有明说应该......说明有些问题由民间提出和政府提出是不一样的。可最近以来凉山彝区的各级报刊杂志上关于《彝族厚葬习俗必须改革》的文章不少,笔者引用的阿克鸠射是彝人论坛的网友,所以吉乃将作者的文章放在本贴内供网友们学习参考。笔者是支持作者的说法的,但只有少部份人来做是不行的,因为彝族人认为老人把你养大,你有责任把老人风光的送回祖界去,人人都不想背一个不孝的名号。所以政府可以搞一个条例,让每个人都要执行。如果不便下文件就可以由彝学会等社会团体来搞,但要有效力,否则就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目前凉山彝区厚葬老人的铺张浪费现象,好多干部群众都有期望改革的强烈意愿。彝族人好不容易有了一点钱,可在办丧事方面形成了畸形的丧葬消费观念,严重阻碍了凉山贫困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至今,大操大办父母丧事之风,在凉山各地,有增无减,愈演愈烈。特别是少部份富起来的人把穷人拖向更穷的边缘。你说平常不来往,不认识的人通知来参加葬集有必要吗?就是通知了,要来自己来就是了,还要带一大群朋友来,这样让主人家增大招待费的开支,又让来奔葬的亲朋好友背上了不小的人情帐和经济花费。凉山彝人之所以大操大办父母丧事和送灵,这和从古至今,凉山彝人把丧葬的档次和规模作为考评儿女重孝、贤能的标准有密切关系。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每个家庭办丧事都是一次沉重的经济负担,超过了自己所能承受的能力,形成无休止地恶性循环。目前,彝区很多地方老人的丧事,由于停尸时间过长,杀牲过多,而需要消耗很多人力和物力。不仅如此,少部份彝族厚葬铺张浪费的个例还会引发兄弟不睦,姊妹成仇,食物中毒,疾病传播等现象;大量宰食耕牛,严重破坏了农耕生产;脱贫又返贫的现象严重;丧事中酗酒闹事等社会问题。

因此,凉山彝族(其它地区的彝人习俗吉乃不了解,所以加上凉山二字)厚葬习俗必须改革,倡导凉山彝族人丢下好面子的“面具”,从节俭出发办好丧事。

目前彝区文化生活太差,电视是彝族人民了解新生活的最佳途径,但至今广大山区彝区还不能收看彝语电视,期望政府在轰轰隆隆的搞彝区新生活的同时能加大宣传力度,加大文化的投入力度,加强彝语节目的数量和质量。改变贫困山区交通闭塞,信息落后的现状,为贫困山区群众营造健康、科学的文化氛围,开阔他们的视野,才能使他们逐步认识到这种厚葬习俗的危害性,并自觉树立起正确的丧葬观念。还有就是要有组织的进行劳务输出,让广大民众到发达地区看看什么叫新生活,榜样的力量比给他们讲解效果要好的多。加大劳务人员的技能培养,让他们出去了有事做,能做事,能挣钱。国家理应让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都能享受西藏自治区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一样的财政扶持待遇,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发展彝区社会生产力才是根本之路。彝区经济有了发展,成都的所谓的盲流彝人才能减少,贩毒的妇女儿童一样会减少。凉山彝族社会脱胎于奴隶社会,生产力水平十分低下。所以,只有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大力发展彝区社会生产力,提高生产效率,提高彝族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才能从根本上消除这种畸形消费观念赖以生存的社会基础。当然政府在彝区教育事业的投入、通乡通村路的建设、电网改造、三房改造等的投入是相当大的,是有成效的,但因为基础太差,所以我们还要加倍努力才能达到与全国人民一同奔小康的目标。  

总之,只有提高凉山彝族人民的文化水平;提高劳动技能;提高文化生活质量;彻底改变彝族群众传统观念中的不良因素,改掉生活中的种种不良习惯才能塑造出一个祥和、文明、富裕的彝区新农村,促进凉山彝族社会的稳定和繁荣。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