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关于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写《佐椁(节食习俗的由来)》一文有感

作者:阿哲鲁仇直
发布时间:2010-12-17投稿人:阿哲鲁仇直


关于彝族历史文化的传承
——写《佐椁(节食)习俗的由来》一文有感

在原始和奴隶两个社会时期的彝族社会里,许多“风俗”是来自于当时的上层建筑群体里的。也许看到我的这种说法,有些专家学者会不以为然,他们会说:是千千万万的劳动人们创造了历史!其实我不反对这个结论,在中华文明几近万年的浩瀚时间长河中,千千万万的劳动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生力军。不过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我们是在研究什么?这才是我们的中心主题。我们要用尊重历史的心态来对待这些老祖宗们留传下来的历史文化,这样我们才会问心无愧。我们研究自己民族过去的历史,不是单一的为了传承,更重要的是为了追溯和展现,总之是为了把已隐没在过去历史时间长河里的真相再现出来,因此我们在对待彝族历史文化这件事上要谨为慎行,万不可马虎和不尊重历史事实,从而衍生出那种上对不起祖宗下对不起子孙后代的不为人耻的事端来。

毕节彝文化研究中心的彝学专家陈大进先生在他的《三官寨彝族婚俗》一文中对彝族的婚俗作了详细的介绍,其中在第四节的【戚:译言出嫁】里是这样描述的:1、禁食:曰“凿果”,即不吃不喝。临近婚期三至五日,嫁女自行安排禁食(主要是忌讳嫁途排放大、小便)。陈大进先生写的《三官寨彝族婚俗》里的“凿果”与本人写的《佐椁(节食)习俗的由来》一文里的“佐椁”是同义的,只是作者双方在彝语发音上存在了一定的区位差异而已……

正如陈大进先生说的那样,毕节三官寨的彝族在婚嫁过程中是这样行的,即嫁女要在出嫁前的三、五日内要“佐椁”,目的是为了避免所嫁的女子在嫁途中大、小便。其实在整个黔西北地区的彝族都是行这个规矩的,威宁、赫章等也都是这样的。彝族为什么怕所嫁的女子在嫁途中排放大小便呢?这里面有个鲜为人知的传奇故事,为了让大家都知道这个故事,也好让广大的彝族文化爱好者从中得到启迪,我便写下了《佐椁(节食的由来)》这篇文章。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