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转:中国文坛的事世怪相

作者:中国酋长(长河)
发布时间:2011-08-09投稿人:付荣元


   http://http://blog.sina.com.cn/dddcchh
  中国文坛的事世怪相

                                        ——与一位诗人QQ聊天记录

    本文内容摘要: 1、中国专业作家诗人自以为是;2、中国串串文人防不胜防; 3、中国有浩浩荡荡的制造文字垃圾的专门写手;4、中国期刊文学走的是熟人关系之道;5、中国专业作家和诗人的水平大滑坡;6、中国著名作家诗人吃老本的多;7、中国许多近现代的文艺理论不再适用于新时代;8、中国业余作者对文学编辑的恨与爱;9、人情因素掌控了中国文学作品奖项;10、中国文坛五花八门,也目不暇接;11、纳税人用白白的血汗养活着中国专业作家诗人这个庞大的队伍群;12、不应提倡文学创作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13、岳飞不能大张旗鼓地称作“民族英雄”;14、不能强求别人都是“炎黄子孙”,要内外有别;15、中国的作家诗人之名是谁封给的?16、文学的民族主义是需要超越也可以超越的;17、为什么中国文学至今老是与诺贝尔文学奖年年回回擦肩而过?18、郭沫若的灵魂不够当也不配称“诗人”这个神圣的名字;19、中国文学期刊的编辑“等量交换”发表作品,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学作品的质量;20、中国国内各种文学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权威性和公信力。21、中国专业文学期刊大量充斥着平庸的编辑;22、中国各级文联衙门,培养了许许多多官僚文人。这些文人创作出的作品,在某一程度上说,在给社会制造了许许多多不痛不痒、苍白无力的文字垃圾。23、中国期刊文学许多质量低劣或者平庸的作品大量充斥着版面。24、有的地方政府随意拿纳税人的血汗钱,高价拉作家往自己脸上贴金;25、别林斯基和普希金只能说是暴力革命的歌者,不能也不完全是诗人,更不能配称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26、一个能够称得上“诗人”之名的人,首要条件必须是看他们的心灵与灵魂。27、人类共同的灵魂与尊严始终高于一个国家一个单一民族的灵魂与尊严,一个民族的单一民族精神远远不及人类共同的灵魂与尊严——

    诗人:在线吗,想与你聊聊?

    本人:在哦,天天在,想聊什么啊?聊喝酒还是想聊美女世界啊?呵呵!

    诗人:哈哈,原来你隐身起在索,以为不在线上呢。酒喝不起了,前几天喝来胃都喝出血了!精神不好,美女也没兴趣聊了!

    本人:哈哈,李白斗酒诗百篇嘛,该喝的还是要喝!

   诗人:我这两天写了些诗歌,是针对xx而写的!写得地短,你们报纸副刊文学可不同于专业文学期刊啊,希望您能够把它发表出来!感谢您对我的帮助!

 本人:这就看你的诗作的质量了,我们报纸的副刊文学并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够怎么样,也不是你随便发表什么作品就能够发表什么的啊。

    诗人:当然不是咯!关系到兄弟我的生死存亡!哈哈!
    本人:文学是生命之后的“灵魂产品、精神食粮”,生命都没有了,还什么诗歌不诗歌的啊!那也得我接收下载你诗作了,并且只能仔细阅读了以后再能说话。

    诗人:好!一定!你看了过后,再给我说什么欠缺了,我才好改正啊!
    本人:哈哈,你都诗人了这么谦虚干啥,不过能不能刊用心态一定要冷静哈。
    诗人:你不晓得,现在的专业文学期刊是远远不及媒体副刊文学的!

    本人:不能这样说,各有千秋,要不然你会被“全国人民”或者“诗人作家们”大骂一顿的!

    诗人:至少在我们这个小地方是这样的啊!

    本人:说句不客气也不礼貌,但实事求是的话,现在好多专业文学期刊的编辑真正懂得文学的人不算多,真正懂得文学的目的是什么的人太少太少了,更何况是那些业余作者呢!

    诗人:是啊,纯粹是不懂文学的人乱编文学刊物!这个样子,中国文坛和中国文学都形成什么样子咯!  

   本人:唱赞歌的不少,一辈子写了东西,居然不懂得文学也不知道文学存在的理由是什么的人大有人在。

   诗人:你的视觉、嗅觉都还不错嘛!

   本人:这当然是我自己的个人看法,不能以点带面,更不能以偏概全的哈。

诗人:文学是人学啊!人学,包含之广泛啊!而现在的诗歌只有那些唱赞歌的人越来越多,再重新回到上世纪五十、六十年代的时候了。

   本人:文学是人学,你还是一直用高尔基的话。其实高尔基从来就没有说过这么一句话,前苏联文联主席(人名忘记了)查阅了很多资料之后这样回答中国读者的,前些年我曾经在《文学报》上阅读过这样的报道。

  诗人:不是!我自己认为的!

  本人:看来算你厉害,你比高尔基还厉害聪明,哈哈,看来你还是不完全懂得文学的终极意义。

  诗人:那由你说说看呢?

  本人:呵呵,你准备考我了哈?不过,我个人认为,文学是人学这句话不够一目了然,应该简单化一点,能够使大家都懂得并且一目了然就好了,这句话,特别不通俗易懂。可能是当年中国文学翻译家的心得话。文学需要你个性自由的深度思考,我个人认为,文学是什么,应该由自己在探索过程中,自己得出自己的结论,不要人云亦云。

    诗人:我们现今把文学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两大类了!事实上,我觉得这两个可以相互依存!你说的“个性自由的深度思考”一条,就不符合现今的政策啊!哈哈!

    本人:没有深度思考,你的作品永远就停留在那里,始终在原地里徘徊,老是在那里打转转,没有什么进步,而且还会在不断重复别人的同时,也会不停地在重复你自己。

    诗人:这个嘛所有写作者都应该引起注意的!    

本人:就因为这个,目前真正意义上的作家诗人又有多少?不多的!文学不从属于政治,也不从属于说教,我一直这样认为,也一直这样理直气壮地说。

延安时期,毛泽东提出了,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话。这些话对于当时来说对革命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句话有失偏颇的地方。后来邓小平提出了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思想,再后来胡锦涛提出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方面我就不多说了。

   诗人:我赞成你的这个观点!现在文学界趋炎附势的人大有人在!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困难何其多啊!  

   本人:常说,人无完人,金无全赤。但是,我们这里乃至全省,甚至全国,文学界有一种不正常的现象不停滋生不是没有。我不客气地给你说,你这几年的文学创作没有多少进步,没有什么高品位的佳作、力作问世。但是,你始终认为你的诗歌作品在这个区域无与伦比,你始终高高在上,许多业与作者可以这样说,他们的作品已经超越了你,你却还在原地沾沾自喜、坐井观天。

就目前而言,中国文坛尤其是中国诗坛有许许多多作家诗人吃老本的不少,而且这些吃老本的人经常扳着一幅很权威的面孔说话。有的经常在别人自费出版文学书而邀写序言的时候,大吹特吹,经常不实事求是。

还有一些文人串串,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大张旗鼓、口口声声吹高捧高业余作者的作品,然后把这些业余作者的作品汇集成册,再到出版社弄来一个书号什么的进行出版后,不客气地把这些书再卖给业余作者。文人串串们就从中得益。

作为那些业余作者,收到通知知道自己的作品被收进某某作品集了的时候,自然兴奋不已,一册书无论多少钱,即使亏掉血本或者砸锅卖铁都得心甘情愿会去购买,目的很显然也很明确,是往自己脸上贴点金。

   诗人:我也准备出版一部作品集,好久没有出作品了,这几年,我考虑的是身外之物比较多一些!

本人:怪不得哦。不知道你时间用在什么地方去了,原来还是在那里吃老本。身外之物当然是个好东西,人见人爱。

   诗人:不谈身外之物不行的啊,人总的要吃饭、穿衣、喝水等什么的!

   本人:当然,文学作品那都是些油盐米酱醋茶之后的事情。你这些年出了那么多作品集还想再出吗,有没有赞助商啊。?当然这些年或许你可能是身外之物多少有一些了。不过我个人认为,一个作家,一个诗人不是出版多少书、写了多少文学作品来衡量的,你出版了那么多书,花了你那么多血汗,也应该思想问题的时候了。

作品也应该精益求精嘛,出版了那么多,却连个泡影都没有,没有一部是真正意义上的好作品集,而且都是自掏腰包,前后花了那么多钱去自费出版“文字垃圾”作品觉得不值得。这个当然乐死了出版社、出版商,出版商会一点一滴地把你那点“身外之物”挤干的。当然,自费书不一定就不好,至少对你来说有一种成就感,哈哈,说到你心坎上的疼痛处了吧!

诗人:不出不行啊,头上有神灵,我在别人后,你说哪一个好?

本人:无论谁的头上有什么神灵,一个作者用自己的作品说话就是最灵不过的了。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唯有自己作品是否拥有生命力才是第一位的。现在好多无名之辈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赶过或已早超过了许许多多那些所谓的专业作家所谓的专业诗人。

   诗人:是啊!长江前浪推后浪嘛!哈哈,应该的。

   本人:就是应该把你这样的前浪拍死在沙滩上,让你无地从容,呵呵!

   诗人:哈哈,我愿意做牺牲者啊!如果有必要,而且必然也会牺牲的啊!  

   本人:那个时候就不是什么你愿意不愿意做牺牲品的问题了,那是人家自己走在时代前列的了,是我们自己落后了。说句实话,目前在中国文坛,许许多多业余这种早超越了专业作家队伍。

这是一大可开心也最开心的事情,也是可贺可喜的事情。但是,对那些随时随地只能把“中国作协会员”或者“省作协会员”当作至高无上而经常往自己脸颊上帖金的专业作家诗人来说,不能不说这是个最大的杯具。他们根本没有仔细去想过,“中国作协”或者“省作协”不外乎是也仅仅是个群体组织而已,不能代表也不可能代表会员作品的质量。甚至有的人参加了“中国作协”或者“省作协”就以为是高人一等了,还经常拿这个不是头衔的头衔在别人面前炫耀,无知啊,这样无知的人,你说他们能够写出什么样质量的作品来呢?所以,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什么作协也不想参加。

诗人:我最近写了一些有力度的作品,是结合我们彝族的角度,我把我的全部精力都投进去写的!相信会有一番改变的!

    本人:文学是超越国界超越语种的,你结合彝族角度,莫非是为了推销旅游文化角度考虑,不外乎是为了促进当地民族文化旅游业的发展。所以你的创作座标还欠缺。

    诗人:不是!纯粹是我生身是彝族!

    本人:文学不分民族。彝族也是中华民族的一员,也仅仅是是人类的一员。彝族有一句很著名的谚语,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这句谚语是这样说的:“天下人类都是一母所生。”还有一句是:“十个手指是十兄妹,一指划伤了全指痛连心。”

还有一句很流行的歌词“人类一家亲”、“让世界充满爱”。你看,说得多好,多么感人啊,我们应该从中感悟到一些哲理来。我们都希望能够读到你全新的作品。你也应该考虑考虑或者全新寻找自己创作的高基准、高平台的时候了。不要老是拿着“民族性”或者“民族精神”就不放下手。

诗人:是的,《圣经》里曾经说过,“那时,天下人的口音都是一样的。”这一句就是主心骨!这个我正在——我过去,我将来都会在创作中认真考虑的范畴!但是,文学作品的核心,本来也应该是“民族性”和“民族精神”啊!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嘛。

本人:“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句话是鲁迅先生说的。这句话不一定就十全十美。就文化就文化遗产来说,我赞成这句话,但是,就文学而言,过余强调民族性和民族精神我不赞成这样的观点。

过去一直强调文学创作要“民族性”、要有“民族精神”云云。文学如果让每一个民族都强调“民族性”或者强调“民族精神”未免各自为政、占山为王。比如说中华民族有56个民族,每一个民族都可能拥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世界上有那么多民族,都不缺少自己的“民族精神”,世界不和谐的声音就因为由此而不停滋生各种矛盾与各种冲突(当然世界上的矛盾与冲突不仅仅是这些引起的)。

我们曾经过余地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那是阶级斗争、民族压迫、殖民主义侵略的产物,是历史的局限,有囿于时代的发展和世界各民族团结友爱于在同一个地球村里和睦相处而平等生存的理念。

我曾经说过,作为语言艺术的创造者,没有必要给自己贴上个现成的一眼就可以能够辨认的民族的标签。文学作品应该是超越国界,通过翻译又超越民族语种的,文学也应该是像声乐、美术、摄影等等,应该是国际通用的。

文学作品应该越过地域和历史形成的某些特定的社会习俗和人际关系,深深透出的应该是人性,这种人性乃是人类普遍相通的。再说,一个当今的作家诗人,谁都受过本民族文化之外的多重文化的影响,强调民族文化的特色,强调民族性和民族精神如果不是出于旅游业广告或者夜郎狂妄自大、杞人忧天的那种考虑,不免令人生疑。

文学之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界,也超越民族意识,如同个人的存在原本超越这样或那样的主义,人的生存状态总会也应该是大于对生存的论说与思辨。文学是对人的生存困境的普遍关照和对心灵的光明照应,没有什么可以禁忌。

对文学的限定总会是来自文学之外,政治的,社会的,伦理的,习俗的、民族精神、民族主义、民族英雄,等等,都企图把文学裁剪到各种框架里,好作为一种装饰,这些并不高明,也并不理智。

文学过余强调“民族性”、“民族精神”和“民族主义”,势必产生一种愤怒的呐喊,还会产生民族之间、国家之间不明智之举——相互挑战,而且可能把个人的、民族极端主义的愤慨变成控诉,再之后发生种种矛盾甚至冲突,乃至发生不必要的政治矛盾或者爆发战争。

应该知道,文学并非是一种愤怒的呐喊,也并非是一种诱导运动,更不是个人圈地运动。文学,它所以存在仅仅是人类在追求物欲满足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精神活动,而这种精神活动并非是一种有血腥味的、有暴力倾向的“民族精神”与“民族主义”运动。文学并不旨在颠覆,文学强调民族性或者民族精神、民族主义、民族英雄势必产生一种巅峰颠覆心态与心理,给人类世界带来一种不和谐的因素和不协调不想通的声音和心态。

文学贵在发现和揭示鲜为人知或知之不多的这人世的真相。作家诗人的工作就在于发现并开拓这语言蕴藏的潜能,从而呼唤人心人性的明亮与美丽的一面。与人类文明同时诞生的语言有如生命,如此奇妙,就是让人类拥有一个共同的美丽家园,让世界充满不分种族、不分信仰、不分国界、不分政治、不分语言、不分民族、不分贫富贵贱、每一个人都应该平等自由的大爱。

人类文学的历史,作家诗人的作品,如果一直在被那民族性和民族精神来左右,盲目的潮来潮去,那文学就成为或曾经成为政治附属品一样,那只能听见领导权、统治者垄断的声音,而不能听见个体或者群体异样的声音,而绝对听不到人类共同的声音,不免令人悲哀。

诗人:文学强调民族性和民族精神,难道就不对吗,这过失了吗?我反对你这种完全错误的观点,你应该洗一洗自己的脑了。

本人:对,而且不过时也无过失,但是,一抹地强调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这就像十个手指,你只看见也只能看见也仅仅看见了十个手指中的一个单一手指。

我曾经阅读到中国南方一个著名的诗人,他也很提倡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认为这是中国文学创作当下千真万确的真理。我阅读到这位著名诗人的文章之后,特别“感动”,不,是一种特别悲哀的心情不停涌来。

这位著名诗人说,“作为人们现实生活、思想感情和精神追求的形象化的反映和语言艺术的结晶,文学产生就必然具有民族性,显示出不同的民族形式、民族特色和民族风格,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气派、民族性格和民族精神。”

这样的话语,这样似乎很深刻的对文学的表述,表面看来很有头头是道,仿佛也有它一定的道理。但是,他所说的话简直很像一道别具风味的地方特色菜,根本与文学无关。

这位著名诗人只看见了穿在各民族身上的不同的民族服饰,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肤色,但是他没有看见也不可能看见、或者根本没有认真去想过人类的血液为什么都一样,都是红红的;另外,为什么所有生灵的血液也和人类的血液一样也都是红红的?

生命在这个星球上的诞生,总是会有它的共通性的,生物链就是这个道理之一。对于这些问题,这个所谓的著名诗人就根本没有去深度思考过。他只能是也仅仅是把文学当作了一种吉利斯记录或者排行榜而已。或者当作与众不同的花花绿绿的民族文化服饰而已。

更为奇怪的是,这位南方的著名诗人还反对“全球同腔、世界同调”。很难想像,当下居然还有这样不思进取的所谓的著名诗人。“全球同腔、世界同调”有什么不好?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由刘欢和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本届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其最感动人、做感染人的歌词唱出了人类“永远一家人”的一种渴望,那就是人类应该“同腔同调同心同住地球村”,这些才是人类的共同精神与灵魂。

就因为人类不同腔、不同调,世界上还存在很多不和谐、不平等,以及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种族与种族间经常发生这样那样的各种矛盾冲突与无辜血案,就因为是这样,为了寻觅人心与人性或呼唤人类灵魂美丽的一面,说不定文学最初或许本来就是因为以上这些原因的存在而诞生的、灵醒的。

那位南方著名诗人,还引用别林斯基的话说,“越是有天才的诗人,他的作品越普遍,而越是普遍的作品就越是民族性的、独创的”。还引用说,“无论如何,在任何意义上,文学都是民族意识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

这位诗人还引用别人对普希金的评价说,还因为普希金是“十足民族诗人、大作家,他的精神包括民族性的一切因素,”他的诗“反映了俄罗斯以及他的民族精神的全部实质”,说因为这样“才成为具有世界影响伟大诗人”。

这位南方著名诗人忘记了自己曾经说过的文学是“以净化人们的灵魂”为目的的。别林斯基和普希金只能说是暴力革命的歌者,不能也不完全是诗人,更不能说是世界性的伟大诗人。别林斯基和普希金不外乎是像中国的鲁迅先生、郭沫若先生一样,是阶级斗争、政治斗争、民族反抗的紧锣密鼓者而已。

鲁迅先生不说他了,他的许多作品有目共睹也都从中小学生课本中拆出了一部分。而郭沫若呢?郭沫若虽然说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他创作的《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在中国文学史上开了一代诗风,是当代最优秀的革命浪漫主义诗作。

尽管郭沫若在写《女神》的时候,曾经感慨万分、曾经情不自禁、曾经汹涌澎湃、曾经惊涛骇浪、曾经激情四溢地趴在地上高声歌唱“地球,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几乎集聚人文大全的巨匠,也有其令人摇头的另一面。

就郭沫若的灵魂从总体来说不够当也不配称“诗人”这个神圣的名字。在文革当中,郭沫若一直表现的比较积极,做了不少应景应时的作品,以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而且人也变成了“变色龙”。一个诗人,一个能够称得上“诗人”之名的人,首要条件必须是看他们的心灵与灵魂。心灵黑暗,灵魂见风使舵的人,是不配当“诗人”或者“作家”这个神圣的称位的。就仅仅在这一点上,不是哪个人都可以随随便便能够称为“诗人”成为“作家”的。

郭沫若这样那样阿谀拍马屁的文章着实不少,曾经发表众多紧跟形势、质量低劣的应景新诗。这些不能不令人感到悲痛,也不能不更加使人悲哀不已啊。这些不能也不可能归罪于历史,更不能归根结底于时代造就。试想,抗日战争时期的那些汉奸为什么就那么一些人,却没有许许多多中国人都去当汉奸就是这个道理。

普希金和别林斯基都是俄国革命时期的人,所写的作品大都是政治抒情诗,虽然有歌颂自由、同情人民的成分,但是因受唯心主义哲学的影响,其作品多以反抗农奴制与沙皇专制为主,甚至提倡或者有倾向暴力。

别林斯基也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一般就在部分之中;谁不属于自己的祖国那么他也就不属于人类”。那么那些无国藉的人,那些无国界的爱心志愿者,你怎么解释?他们就不属于人类了吗?笔者个人认为,而且他们这些无国界的人,才是高于群体、高于族群、高于民族英雄以及高于民族主义国界的人类最高思想境界者。

文学的民族性与民族精神或者民族英雄曾经在一个时间一个时代起个阶段性、决定性的大作用。但是,就人类而言,它仅仅是人体中的一组基因、一个细胞,一个肢体,不能以点带面,更不能以偏概全于这个人类共同的精神与灵魂实质。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曾经就以“民族知识”为题,对“民族精神”进行过比较权威的诠释。认为“民族精神”是指民族性格中的正面和优秀部分,或民族道德与民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基本内涵有两个层面,一是相对于民族和民族社会的物质实质存在而言,指称民族精神存在。

民族精神存在包括它现存的精神面貌,主要表现在人类心理的不同层面及其积淀之上,因此,它与民族心理的涵义是相互沟通的。二是民族精神的狭义使用,特指以既定民族和民族社会为背景的民族性格和民族文化中正面和富于肯定性价值的部分,它是对民族文化之优秀遗产的心理继承,是民族和民族社会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并具体地内涵在民族社会与民族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之中。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这种民族精神具有某种核心价值,成为某种向心力的源泉。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一直是狭义地使用“民族精神”,把所谓的“民族精神”与“民族性”中的某种核心价值单一化、个体化、族群化。试想,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国有56个民族,世界上有3000多个民族,谁的“民族精神”是人类共同的精神支柱和向心力?

“民族精神”不是不对,也不是不正确,但是,也不能说完全准确无误,当下过余强调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是不理智的,也是不与时俱进的。

世界上一切民族的民族特征,在经过长期的共同性增长的基础上融为一体,民族差别得以最终消失,本民族特征因受先进民族影响而逐渐丧失。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虽然说民族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自然的、缓慢的历史过程,并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

但是,民族“自然同化”与民族融合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文化交流中已经势不可挡。人类在一步步走向这种民族融合、民族团结友爱,种族和睦的发展趋势方向迈进的时候,过多过余或过度地倡导“民族性”与“民族精神”是不明智的。

在中国历史上,或者新中国成立之后,在中小学课本中,或者在民间过去有一段时间里岳飞一直被认为是一个不朽的“民族英雄”。但是,稍微懂得一点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知道,岳飞仅仅是一个抗金民族英雄。金是哪个民族?岳飞代表的又是哪个民族?谁是谁的民族英雄?在“中华民族是一家”、在“爱我中华”的今天,岳飞是不能被大张旗鼓地称作“民族英雄”的。

 还有“炎黄子孙”这个代有民族性的问题。谁是炎黄子孙?有炎黄子孙存在。但是全中国56个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吗?在这个问题上本人首先声明,这里笔者不是有分离意图,而且是实事求是在说话。试想,在中国56个民族中不一定都是炎黄子孙,也不一定完全都承认自己就是你说的那个“炎黄子孙”。

历史上炎帝和黄帝形成部落联盟之后,其子孙后代统统的被称其为“炎黄子孙”,其中有很多民间神话的传说成分。有民族承认他们自己是炎黄子孙,那是他们的事情。但是,因为你承认你是炎黄子孙,就一定要让别人别的民族也必须绝对服从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吗?这样的话,未免太霸道太霸权主义了吧!

比如说,在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自认为是炎黄子孙外,有多少民族是“炎黄子孙”?有多少民族自己承认自己是“炎黄子孙”的?没有多少,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回族、朝鲜族、满族、乌兹别克族、塔吉克族、俄罗斯族、鄂温克族、塔塔尔族、鄂伦春族、柯尔克孜族、达斡尔族,等等,这些西部各民族如果你说他们也是炎黄子孙,这可能吗?如果说是,那么他们一定会质疑的,不是吗?

你是彝族诗人,你懂得你们的彝族的历史和文化。你们彝族的著名史诗《勒俄特依》一书里说,你们是“居木”的子孙,是“支格阿龙”的后裔。所以说,不能用“炎黄子孙”一名来统称中国各民族。最好还是用“中华民族”为宜,因为大家都能够接受,都能够自然顺理成章。

在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社会,经常提“炎黄子孙”是不妥当的。“炎黄子孙”这个名,只能在海峡两岸,在台湾同胞、香港同胞、澳门同胞或者海外华侨华人中使用才比较适合,而且恰到好处的。这才是实事求是的“两岸一家亲”、“骨肉亲同胞”、“血浓于水”。

所以说,像“炎黄子孙”一名一样,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有囿于我们人类的共通性精神。所以,那位南方著名诗人所说的“从古至今,各国凡是成就卓著、影响深远的大诗人、大作家,都是以自己体现民族精神、具有民族特色,而独放异彩的作品走向世界的”之类话,是站不住脚的。

这位南方著名诗人,还口口声声反对文学全球化,却忘记了人类是一体化的。他只鼓吹文学的“民族性”和“民族精神”,这些势必走向民族主义。然而无论是哪个民族,哪个民族的民族主义都是需要超越也完全可以超越的。
   因此,纵观诺贝尔文学的历史,许多曾经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作品,大都是超越民族、超越种族、超越国界、超越政治、超越信仰的。在这一点上我们不能否认。

为什么中国文学、中国藉作家诗人至今老是与诺贝尔文学奖年年回回擦肩而过?作为泱泱大国的中国文学一直以来与诺贝尔文学奖根本无缘,这些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考。

四海一心的愿望,人类和和睦睦的祈祷,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过失。人类共同的灵魂与尊严始终高于一个国家一个单一民族的灵魂与尊严,一个民族的单一民族精神远远不及人类共同的灵魂与尊严。

中国文学,就因为在很大程度上特别过余强调“民族性”与所谓的“民族精神”,由于民族主义思想太浓、文学从属于政治意识的观念又太强大,尤其是个人主义、民族主义、国家主义深厚,因此,不能不说这些是中国文学至今老是与诺贝尔文学奖年年回回擦肩而过的原因所在和症结所在不是没有一定的道理!

诗人:现在纯粹是不懂文学的人乱编文学刊物!这个样子,中国文坛都形成啥样子咯!

本人:不能这么乱说,也没有像你所说的这么绝对的“乱编文学刊物”。但是,中国专业文学期刊的编辑就总体来说,不称职或者有大量平庸的编辑是不争的事实。不过你也是业内专业人士,你知道这些就不能不说,你也有心知肚明的一面了。

在中国国内,有的许多文学期刊编辑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甚至有的没有创作出过多少文学作品就开始当编辑了,有的编辑甚至连作者的作品都没有完全读懂的现象,更何况要读懂作者多层面、多角度传递表达的一种思想。

有的平庸编辑只能够单一地阅读到作者表面的文字语句,却读不出作者深藏在作品之外字里行间中深层次、多层面的所表达所传递的高境界、高灵通的思想,更不懂得文字以外深藏不露的各种信号和密码。所以,业余作者要在中国文学刊物里上一篇作品,可谓是登珠穆朗玛峰一样,难上加难。原因有两方面,第一,平庸编辑不识真货;第二,平庸作者遇上平庸编辑;第三,中国文学期刊人为地被设置了人际关系门槛;中国业余作者,尤其是那些初写者就开始对期刊文学编辑有了一种抹不去的怨恨与伤痛。

在当下,中国专业文学的编辑编不出好作品,更识别不出辨认不出作者有个性深度思考和高度探索的好作品;中国专业作家诗人们也一直写不出具有一定思考和探索的力作佳作来。中国专业作家诗人们为什么老是写不出好的作品来呢?他们的作品质量就总体而言高不到哪里去,甚至有的在一定程度上不如业余作者的作品。嗨,专业作家们如今真像热锅上的蚂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境况呢?我也在搞一些调查研究。

目前,在中国,在中国的文坛上,现在已经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景象,也有出现文学繁荣的假象,还有出现了文学间隙畸形发展的趋势。老的倚老卖老;年轻的高谈阔论;三流的“走村串户”。我可以对你这样不负责任地说,文人大都穷困潦倒(当然暴富的文学人也不少,但是就总体来说毕竟还是占很少比例),所以他们聪明绝顶,说出来会使你大吃一惊的,他们什么办法、什么招术都能够使得出来的。

所以说,现在社会上或者文学界有句很流行的话说,一流作家一夜之间暴富了;三流作家帮出三流书发财了,只有那些二流作家通过人际关系在四处寻找熟悉编辑发作品。

据我所知,那些三流作家诗人开始瞄准全国各地的业余作者帮其出版作品集发财。他们一般是先把你的作品评价的老高老高的,再后来就开始让你写,不停地写,知道作者多了,够一本书了,他们就开始大运作了,油嘴滑舌或者油腔滑调胭脂红一般地四处游说。说什么我们准备出版一部 “新锐什么什么”、“新时代什么什么佳作”、“本世纪最佳什么”、“新世纪什么什么选”、“世纪什么什么之光”、“二十一世纪新什么什么流派”、“某年度什么什么”等等之类的书,还念念不忘告诉作者说,你的作品我们在千万人来稿中也被选中,这是基于你的文学创作功底大有发展的前途空间什么什么云云等,再后来就顺理成章了,不说你也知道了。这就是当下中国文坛文人串串们一惯的把戏,这些把戏在我看来并非高明。

    就现在而言,这些文人串串瞄准的大都是那些没有发表过作品的人,串串们先与出版社勾兑好,也就是卖一个出版书号,再拉一些业余作者的作品汇集出书,他们不担心自费出版的书卖不出去,因为羊毛出在羊身上,还因为每一个作品已经入选的作者都渴望看见自己的作品被出版,如果出版的书里有自己的作品,这当然无论是谁,谁都会愿意购买一册。

他们就紧紧地抓住业余作者这个心理,根据业余作者这种自觉自愿热心掏钱钱去千方百计去购买自己作品的迫切欲望,串串们就守株待兔从中谋取利益无疑了。因为这些书,是以作者自费出版之名义出版的,少了36%的税,所以利润还是可取的。这类书出版多了,日积月累收入更是可观的。这样三流的作家诗人,经过多少年的运作,包包鼓起来了,目前大都成为了或者自称为“实力派作家”或“实力派诗人”。

有一位业余这种曾经这样冷冰冰地向我发问过,“向你们投稿需要熟人吗,需要送红包吗?”我一时没有回答上来。感到自己的心向赵本山所说的“瓦凉瓦凉的”。毛主席说,革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雪亮的。

中国文坛现在的不正常现象就是找熟人投稿,你托我,我找你,你托他,人托人,我不赞成这样做,一个作者必须拿自己过硬的作品说话,有人不熟悉你,不认识你而选了你的作品,这是对你作品的一种肯定,如果作者都一抹地一面倒,大家都依靠熟人来投稿,中国文坛不也就成了关系平台了吗!

近代,我国许多著名作家、著名诗人也都曾经向文学刊物、向文学期刊主编推荐过无名作者作品的事例屡见不鲜。虽然说这也是通过一种人际途径发表作品,但是人家推荐的作品是具有高质量、高品味的佳作力作。

当下作者向文学期刊投稿,十有八九都依靠熟人、熟人再去找熟人的方法屡见不鲜了,已经习惯成自然了。作者投稿要去找熟人,这个说明作者对自己写出来的作品是没有多少信心的,也是不自信的。连自己都没有信心的作品或连自己都感动不了的作品,你能说能够感动编辑能够感染读者吗?当然编辑、读者不完全都是万能的鉴赏家。

就因为是这样,中国期刊文学许多质量低劣或者平庸的作品大量充斥着版面。在很大程度上说,中国文学质量的一直大滑坡,不能不说与以上这些靠熟人关系发表作品的怪现象无不没有一定的关系。可是那些编辑们却在圈内沾沾自喜。

还有中国期刊文学的编辑,在平常编稿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那“一分三亩自留地”——创作,但是他们的作品不可能经常往自己的“自留地”里发,所以,中国文学界就有一个习以为常的规律,就转移目标转移视听,私底下就开始了一种心知肚明,也司空见惯了的“特殊发明”——你写的作品在我期刊上发,我写的作品就传往你期刊上发。这是一种“等量交换”与交易。

试想,这样一些关系稿、熟人稿大量充斥着中国文学期刊,你能说中国文学的质量上得去吗?或许这样说,那些文学期刊的主编或者编辑们会一脸的青筋,有的还会暴跳如雷。但是,且慢,就算你是那些主流文学期刊的,你敢说你敢肯定你的文学期刊就不出一点也不存在这种怪事?都这样了,你那二三流的文学期刊,难道就一点也没有这种现象,你敢肯定你的期刊期期都是自然来稿吗?

诗人:据说你在省内连续10年获得过一个什么文学奖项,祝贺你哦!

本人:我搞文学创作不是为了要去得什么奖,只是业内省上有这么个年度评选作品的机会,所以就被报上去了。当然一个人自己的作品获奖了,没有人不会不高兴的。得知我作品获奖的时候,无论在明里暗里当然至少还是高兴一阵儿的。毕竟自己付出了一定的心血。

不过文学作品获不获奖的问题,不要看成一个不得了的事情,也就是说对作品奖期望值不要太高,也不要太相信当今文学作品获什么什么奖之类的,因为每一个人如果条件许可的话,自然可以立刻立一个文学奖,更何况中国的文学奖项人为操作的成分多,人为暗箱操作的因素也不少,是没有多少权威性的,不要把这些文学奖看成一回事情。你知道现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学奖已经成为一种习以为常的惯例“面子奖”:首先是看职位,第二看曾经的名气度,第三看人际关系,看这种背后有没有什么权贵,第四才看作品。所以,现在圈内不少人开玩笑说,现在的文学奖一等奖是三等奖,三等奖才是一等奖。这些话虽然不能说全面准确,但是也并不是完全无中生有,而且从老百姓的这些话中,不能不说当下各种文学奖项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权威性和公信力。

    诗人:你说,中国的专业作家诗人不如业余作者,这是你的偏见与傲慢,我愤怒!

本人:有理不在言高。我并不完全这样说,只认为在很大程度上专业作家诗人的作品落伍了,就总体而已很多业余作者的作品品位已经远远地超过了专业作家诗人,这个不是我心血来潮得出的结论,而是通过这些年对中国文学的热心关注获得的一种无奈的合理定位于评价。按照一般的规律,中国专业作家诗人们创作出的作品应该胜过业余作者。但是,实际情况来看不是这样。

中国专业作家在一定程度上,掌控着中国文学的走向。因为他们还掌控着中国的文学期刊杂志。可是,事与愿违。在文学创作道路上这些专业作家诗人们,其创作出的作品在不断重复自己的同时,也不停地重复曾经的话题。

语句枯竭,思想严重滞后,没有深度思考,没有高度自由探索之后创作出来的作品,很多作品你不难发现是轻飘飘或者说苍白无力的。是纳税人白白的用自己的血汗养活了中国这么个庞大的爬格子(当然现在也许多人学会敲键盘了)队伍。

纵观国外作家,人家是自己养活自己,没有多少作家诗人是用纳税人的血汗养着的,而中国的专业作家诗人群是像“寄生虫”一样,花纳税人的钱,没有创作出人类梦寐以求的精神食粮不说,而且干的却是自己的事情,有的还在制造文字垃圾。这就是中国特色。

有媒体报道说,中国体制内爬格子敲键盘的文学人没有多少黄金量。这个问题这些话语虽然说得有点过激,但是不能不值得我们深思。各级文联就是一个衙门,培养了许许多多官僚文人。这些文人创作出的作品,在某一程度上说,在给社会制造了许许多多不痛不痒、苍白无力的文字垃圾。这些人就是群众平常爱说的“拿国家的钱,干自己的事”。我这里所说的话,是指总体而言,不是说绝对的话,要不然会有人暴跳如雷起来的。

还有媒体公开报道说,中国当代美术水谁远远落后于非州。那么,中国的当代文学呢?我想也高不到那里去。我不得不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现状而悲哀、哭泣与悲痛!

为了改变各地文学创作不景气的不利局面,也为了表示地方政府已经两手抓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有的地方政府不惜一切代价以“引进人才”之名义时不时地拉名作家作市民也不是一件稀罕事。

根据媒体报道,浙江省杭州市为了“引进人才”更多地吸引名作家名诗人,给作家麦加送上了一份大礼——分配青园小区130平米新房一套;还提供别墅一套创办工作室。房价按照经济适应房价格给他。

报道说,按照杭州市引进人才政策,麦加可以得到的住房补贴为80万元,并且将以茅盾文学奖的6-10给予麦加重奖,而茅盾文学奖是5万,这意味着麦加还将获得30-50万元的款,还有各项奖励加起来,麦加将收入过百万。这样的“引进人才”在中国文坛上将还会继续吗?是谁拿着纳税人的血汗这么大大方方?

诗人:你一直口口声声地说,有人在制造文字垃圾?谁?你怎么能够这样不负责任地说话呢?

本人:实事求是地说,在中国文坛,确实存在文字垃圾,而且会越来越多。这些文字垃圾来自两个方面:第一,我前面已经说过的那些平庸的专业作家诗人制造的文字垃圾;第二,是全国浩浩荡荡的专门写手,是一些唱“四季歌”的民间专业写作者。

这些专门写手与平庸的作家诗人又有区别。这些专门写手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经济利益,也就是说以写作的方式获得稿费维持生计。所以这些专门的写手,面向全国各媒体,春天来了他们写春天,夏天来了他们写夏天,什么节日要到了就写与什么节日相关的文章,就这样不厌其烦地不停向全国各媒体狂轰滥炸。由于现在不再限制一稿多投,加上互联网的方便,电子邮箱的便捷等有利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专门写手们的一篇文章就经常在全国不停飞来飞去或者翻来覆去热炒热卖。

这些狂轰滥炸的专门写手的心态是,东方不亮西方亮,只要有一篇文章在一处刊用了,就够本了,不,现在投稿又不要成本的。你想,全中国有这么庞大的专门写手,而且这些写手的文章多半是没有思想与灵魂沉淀的,你能说这些不就是文字垃圾吗?

哈哈,说远了一些。刚才你传来的诗歌,诗歌倒没有几句没有几行,可是下面的说明和注释就一串串,占了不少篇幅,有必要这样吗,你在诗句中通俗易懂地写出来不成?你自己看,就这么几行字,就需要那么多的解释。

   诗人:哈哈!别人认为是有必要的啊!

   本人:这就是画蛇添足,脱下裤儿打屁——多余。在我们这个地区,现在好多所谓的作家诗人出版了不少作品集,我不客气地说,没有多少是有分量的,这个问题不仅仅是我们这里是这样,整个中国文坛上也存在这个问题,就是作者虽然出书了,但是质量都不高,我这样无遮遮掩掩地说出来,当然会有一些人是特别不高兴的,因为揭了别人的短,伤了别人的心,说到了别人的隐秘疼痛处。

但是,如果大家都不说,文学界都继续这样相互你好我好地吹捧,那作家诗人也算是撑的了。现在许多作家诗人的作品,没有什么深度思考就随随便便或者随心所欲写出来的多,你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如此而已,因为你是老朋友了,而且在我们这个地方你写诗歌也有一定的名气了,就不客气地说了,让别人在背后悄悄地说你,不如我直接与你交谈。

更为值得一提的是,因为你一直在不停埋头苦写,很少有提高自己的文学理论。我这里说的文学理论,是指一种全新的理论,不是过去的书本上那些所谓的理论。过去的那些文学理论,现在看来我个人认为不一定完全正确,甚至一些理论是偏颇的、错误的。

一个真正的诗人、一个真正的作家,不应该完全依靠别人的什么理论,不要人云亦云,而应该在拥有个性独立的前提下,以一种高度、宽度、厚度、深度进行自由的探索,从而自己得出属于自己的结论。中国文学的质量或许只有这样才能够得到全方位的提高与进步,只有这样在文学创作上有所独创,只有探索才能标新立异,只有探索文学作品才有可能一直有生命力。一个作家,一个诗人应该不类同于别人,更不应该也不能够重复或者类同于自己,无论写什么。别林斯基说,要做一个诗人,需要的不是表露衷肠的琐碎的愿望,不是闲散的想象的幻境,不是刻板的感情,不是无病呻吟的愁伤,他需要的是对于现实问题强烈的兴趣。

诗人:是啊!我也这样认为的!这还用得着说吗?!哈哈,我从写第一篇杂文——论文时就看了的!而且嘛,不断的看!说实在的,我是个诗人,我要看的是纯粹的诗歌,还没有比看文艺评论(文艺理论)多得多!

 本人:你怎么老是爱自己称乎自己是诗人啊,诗人应该由什么标准来衡量才能称其为诗人啊?是写诗写得多,或发表得多来衡量,还是出版诗歌集多来衡量?中国的作家、诗人之名是谁给封的,还是自己给自己封上的?要知道,不是所有写诗的人都能够成为诗人,也应该知道,不是所有被称为诗人的诗人就是诗人!更不是所有拿笔的人就是作家,发表过作品的人统统是作家。

人有12种类型的人,其中6种人可以从事文学创作。但是,这6种人中完全可以搞文学创作的人,并非都能够创作出好作品,这6种人中又只能有3种类型的人才可能真正成为作家可能成为诗人。作家诗人不会像当下中国文坛那么多熙熙融融、多如牛毛而层出不穷。中国的作家诗人不是少了,而是多得来把中国文学的质量都推下了低谷。“物以稀为贵”,这句话你不应该不知道吧。

对文学,实事求是告诉你,在中国你还没有看见有多少作家诗人是大彻大悟了的人,更没有多少是自己悟出来了属于自己的悟道者。人云亦云的作家诗人不少,而且自以为是、自认为是的清高人越来越多。

现在年纪大的那些老者,虽然过去名气大,可是肚里已经没有多少东西的了,你一定要注意,就像一个人,你一直在城市里呆长了,总以为或老是自以为过去建设的那座高楼大厦高。许多年过去了,如果你一直认为依然是那座楼高,而不去知道现在到底是那座楼高,你显然也就落伍了。就因为是这样,在中国虽然说许许多多作家诗人都被称其“著名”,其实这个“著名”在很多时候是名不副实的。

不过这些话你很不愿意听见,但是,只要你走到城市附近的山顶一看,你才真正发现或者方知道你生活着的那个城市到底哪座楼才真正高大!现在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喜欢文学创作的人真正懂得文学的人太少了,唱口号式赞歌的所谓的作家诗人太多太多了,写表面文章的也不算太少,一辈子写了东西,一生从事文学,居然不懂得也不知道文学究竟是怎么一会事儿的也有大量的人存在。

    诗人:是的,还有趋炎附势的人也大有人在!禁锢人的思维的东西也比比皆是!真正做到个性深度思考困难何其多啊!彝族有句谚语称:十指不一样长,十个儿子有十条心的!
   本人:人无完人,金无全赤,还是这句话受听一点。我知道彝族也还有一句谚语说:“十个手指十兄妹,一指划伤了,全指痛连心的。”有人说,人生的巨笔由你自己握住,是泼墨卷袖书还是凝神挥毫著,所经历的是曲折离奇,还是平淡无味,其实都是取决于自己怎样去把握;祝你又能够有成功人生!

每一个今天,都将是明天的烙印。孔子曰,“智者乐水”。老子曰,“上善若水”。禅语曰,“善心如水”。我曰“文者必通灵,歌者顺人意感人心合天地 ”。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