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爱与中国民俗网同在

作者:王先灿
发布时间:2011-09-02投稿人:王先灿


学会浏览中国民俗网是读本科的时候,不过那时不怎么上网,一个月难得进网吧一次,就是知道有这么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网页的存在。比较关注中国民俗网是就读民俗学专业之后,是近一年的时间里,把它收藏在收藏夹里,上网的时候打开网页浏览一下,看看时事热点、民俗动态、民俗研究等栏目的内容,自觉是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工具与平台。

中国民俗网开通的那一年,自己小学毕业,那时还未省人世,自然也不知道什么是民俗,民俗是什么,更没有想到以后会与民俗学、民俗网结缘。中学时候的假期里,渐渐关注一些民间的事象,如盖房子选地基时要请风水先生,姑娘出嫁时要大哭一场等等,在觉得热闹好玩时又觉得有点神秘而好奇。不知不觉中度过中学时代,满怀期待与希望步入大学校园,认为在那里会寻找到目标与快乐。本科的校园很美丽,并且课余时间很自由,会独自去兜风,独自爬山……时光匆快,这匆快的时光里,民俗的概念在心中产生,也知道民俗学课程在高校的开设,随后就知到中国民俗网了。

十一年,是一个时代。十一年的日日夜夜,十一年的风风雨雨,弹指一挥间,中国民俗网正是在这十一年中产生、成长、壮大的。等我认识它时,它如一个女孩在十一年中已经长大,人们关注她时,她已是个亭亭玉立的姑娘,只是人们忽略的这一段时间,只有父母知道成长的艰辛。人们往往注重爱的结果而忽略爱的过程,对于中国民俗网的这段历程,也许也一样。

席慕容在其诗集《七里香》卷首写下这样令人感动而又深思的话语“献给爱与生命——两者皆由天赐”,这上苍赐予的生命与爱,原本应该是人间至善,可是今天,人们很难再相信爱,意识里爱已经远去。

爱的本质是真善美,就是为着人们生命的自由与生活的幸福。民俗对于人们的规范约束与凝聚陶冶的作用,本质上可以看做是一种大爱,即为了自由的生命与幸福的生活。这隐秘在山野、草泽中的民俗,是真善美的显现。越是普通的人们,越是最广大的劳动群体,越能体现出这个人间至爱的精蕴。对民俗的体悟应该达到一个文化的高度,民间风俗是广大劳动群体的人生智慧与生存哲学,同时也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所在。

文明的征程里,民俗犹如一股泉水,滋生养育文化。社会日渐进步,可是快乐随之离远,千百年来的道德情感体系在时代面前迷茫、徘徊。曾经厚实广袤的大地,曾经安详宁静的乡村,曾经淳朴敦厚的民风,渐已失去了踪迹。今天这一切都应该随着民俗学的兴起而重现,作为民俗学重要宣传途径的中国民俗网,也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中国民俗网,在传播民俗知识、交流学术信息的时候,也应该演绎真善美。

爱与中国民俗网同在,相信生活,相信未来,在民俗的世界里,爱可以再现,真善美可以重来。

 


(本文为本人参与中国民俗网建成十周年纪念征文而写,并获得三等奖。)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