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彝学学院的春天

作者:09级彝汉翻译班
发布时间:2011-11-02投稿人:彝学学院09级彝汉翻译班


彝学学院的春天
——腾飞的雄鹰

我喜欢,喜欢翱翔于长空的雄鹰,始终有一天,他会骄傲的飞上世间最高最美的苍穹。我相信,相信我的族人们想雄狮猛虎一样骨子里流着的是永不衰竭的战斗力,始终有一天他们会捕获蟒林之中熠熠生辉的知识之宝,我亦骄傲,傲与在这万花齐发的春天里,悄悄走进彝学学院的莘莘学子们,始终有一天,他们会昂首阔步的走进硕果累累的金色世界里,腾飞的雄鹰啊,睁开破壳之后的雏眼,仰望这可以展翅鹏飞的空际。有一天,当你飞的很高很高的时候,不要忘了,也不能忘了,这一片养育我们的窠巢。

春天是一个令人欢欣鼓舞的季节,虽然春风扑面而来时还是凉冰冰的,然而心里却是暖洋洋的。在春的世界里,自然的一切都恰似在复活,民大的春也不列外,梦云湖畔的柳树在拼命的冒着新芽,团结碑下的小草也不甘示弱,在费力的更新换代着,大自然的一切都已退却往日的暗淡无光,争先恐后的穿上了厚厚的绿装,放眼望去,一切兼生机盎然。清晨一睁眼,阳光便把他的影子铺满在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一年之计在于春,彝学学院的学子们也不闲着,他们将竭尽所能的在生命的春天里尽情的绽放,展开猛烈的双插飞向蓝天。冬日渐暖,这里的每一个同学也将甩掉冬日里遗留下来的懒惰,梦中都给公鸡较着劲,公鸡的破晓之鸣还躲在喉咙里时,他们已捧着书本,在绿草如茵的校园里开始了一天的战斗。朗读又背诵,背诵又朗读。恨不得将储蓄了一个季节的力量在这短短的早晨里释放得一干二净。而寂寞了良久的彝学院也在这个季节里吹响了令人振奋的号角,各种各样的活动把人们的心给敲得难以宁静。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国际彝学大讲堂系列的讲座。为了贯彻校领导提出的“中国彝学,世界彝学.”秉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从09年伊始,我院陆续邀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专家莅临学院开展讲座,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自己知识的匮乏,以及自己的狭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系列讲座旨在鞭策同学们刻苦向上,把握今天,展望未来。活出一个精彩的自我。回首往事,当我们的彝学学院还叫彝文系的时候,其生源主要是昭觉民族中学和喜德民族中学的一类模式学生,他们的彝文知识很不错,但在其他方面就相形见绌了。那时,他们毕业后政府给包分工作。所以在读大学的时候,没有如今那么大的就业压力,也就不思进取。毕业后的表现实在不敢恭维。

我记得读中学时,很多西南民族学院毕业回来的彝文系前辈们连汉语都说的吞吞吐吐,平时又好酗酒、抽烟。以致给我的印象就是不学无术、自甘堕落。为此,那时的我打心底里瞧不起他们,所以爱屋及乌也就看不起西南民族学院的彝文系。如今,他们那样的时代已过去了。彝学学子乘着新世纪的翅膀铸就了彝学院那一番新的景象。彝学学院的春天到了,“绿”意冲击着每一个角落。这不,春悄然来临了,彝学学院的春天已和逝去的冬天迥然不同。他的春天草木萌动,百花竟放。行走其间,令人陶醉——神往,暖和的春光,夹杂着温和的的春风,在季节里加快了节奏,走进了彝学学院,带着他一起跟春天增添那一份自己独有的幸福。新来的新生就像正在破土而出的新芽,在彝学学院的春天里茁壮成长着,从高中一下子进入了大学生活的他们让每个班都充满了生机,一如小草冲破泥土,又如马驹奋力奔跑在广袤的草原,充满了冲破一切束缚的斗志,敢于尝试一切的冲劲,期盼着感受胜利的喜悦,抑或是遂人心愿后的成就感。当然了,春天是需要有所改变的,是需要有所付出的,正如学院团委承办了一年一度的双语辩论赛,班级风采大赛等活动。这些新芽需要历经风吹日晒,只有经历了苦难才能让他们感受到大学是一个个性张扬,百花齐放的地方,同时也是一个育人成才的地方。

总之,自然的也好,人文的也好,一切景观都在变化着,学院的学子们不知何时已退去了厚重的冬衣,突然某一天,我眼前的他们身上都盖着几件薄薄的春装,时尚又轻松。当然一个人只在穿着上有所变化,不要说我们,他自己都会觉的太缺乏内函了,所以学院的同学们的精神面貌就像春笋一样势如破竹啊,精神抖索抖索的。终日脸上都是写满了自信的微笑。每日早起晚睡,废寝忘食的努力学习。而学院也不负众望,迎来了一阵阵和煦的春风,图书捐赠、讲座。整个学院都沐浴在幸福的春天里!

春秋时节,总会是我们这些来自大西南的彝族学子们所青睐的时节。不冷不热,恰似大西南故乡的气候。而此时适合读书,或者更适合冷静地思索人生。在这样的季节,无论老生还是新生,都会毫不犹豫地描绘自己下一步的人生篇章。“一年之计在于春”,“广载梦想,播种希望”,彝学学院之春就是这样注入了新的“绿”意。

“哦,啦”随着阿库乌雾声嘶力竭的招魂声,彝学院迎来了新的“绿色”的春天。彝族是一个迁徙奔走的族群。在路途中勤劳的同胞们经受了太多的磨难,因此在这个族群的心中多少会深藏着一些伤心的情愫。彝族人民爱喝酒,喜欢唱《阿莫妮惹》,自然也是这一族群释怀的一种方式。阿库老师来了,吟唱着他的《招魂》诗,召唤着民族之魂的归来,召唤着母语之魂的归来,期盼每个学生都能找回自己的尊严和灵魂,同时也激发同学们对彝学的热爱之情。憧憬着的大学生活,怀揣着的梦想。此刻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种下梦想的种子,孕育着人生的理想,期盼着四年后的硕果累累。如今的彝学学院。更多的面向二类模式的学生,致使生源更加优质。新来学弟学妹们,与往年选择专业的心里一差异甚大。今年的新生多数选择了彝英双语和彝日双语。不仅因为他们喜欢学习外语,更是因为这两个班是研究生的多产之地。彝学学院学生近年来都将视野放的更加广阔,纷纷考研,考上研究生的人数也越来越多。他们不仅将自身的价值提升了一个档次,也不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内涵,同时也将我们这个民族的文化从一个高度抛引出去。用罗老师的话说就是“中国彝学,世界彝学”。

所谓“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春天是播种季节,无数彝学学子起早贪黑,种下绿色的希望,不再沉醉青春,不再徘徊于喇叭口的酒池里。他们游过了喇叭口酒池,他们高唱《走出大凉山》,高唱“喇叭口三步曲”,努力完成早已制定好的“四年计划”,为更有尊严的走在世人面前,唱出“啊达惹,啊莫惹”夯实基础。

 春天是草长莺飞,万物复苏,蠢蠢欲动的季节。

春天是万物更新,大地苏醒,心旷神怡的季节。

  春天是冰雪消融,春寒料峭,暖意盎然的季节。

春天是阳光明媚,鸟语花香,山花烂漫的季节。

春天,它就像一个梦,一个永远也醒不了的梦中之梦.但有时它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存在于每个人的精神世界中,存在于每个人的心里.我们用过多华丽的辞藻来粉饰它,显得太过赘余。四年一轮回,一个轮回四年。在彝学院学习生活了四年之后,学长学姐们将带着他们的学之所得,投身于推动大凉山的经济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他们将秉承民大彝学院的精神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彝学院恰似一缕春风,为凉山地区输送了大量优秀的人才,为凉山地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传承,社会的进步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彝学院厚实的臂膀里,锄头像流星一样划过那片黑土地,播种下了春的希望。终有一天我们会破土而生,成为一花一草,一树一木,过着平凡却又不平凡的生活,共同点缀着彝学学院的春天!真的,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双眼就会模糊不清,同学们都亲如兄弟,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会互帮互助。最终柳暗花明度过难关。哎,只愿秋去春来,青春永驻,那时的我们愿于杏花疏影中,吹笛到天明。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