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火塘文学

寻找家乡的美

作者:鹰击高远文章来源:http://nyh-66.blog.sohu.com/214131376.html
发布时间:2016-03-10 02:35


          曾经有一个感人的传说,那是一个为爱情坚贞不渝的女子,为了回望一下她心爱的丈夫,结果变成了一块石头。
 
         让我回望一下家乡,如果我真会变成石头,那我也愿意。我将永远以一种回望的姿式,与家乡长相厮守—————————题记

不知道为什么,我流浪了多年后还是选择了回来,这或许是为了寻找到“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个生命之谜的答案,或许是像《庄子·在宥》“今夫百昌皆生于土而反于土”,我又回到了时刻有着牧童短笛悠悠、牛羊铜铃嘀嘀当当、山歌粗犷豪放的故乡——神奇美丽的鸟吊山之西的一个彝家山村牛桂丹村。回到山村的那一刻,我用心去感觉,用手去抚摸,虽然我已经泪流满面,但双眼已经不再像往日那样委屈,心情也开始变得平静变得豁然开朗起来。我知道我魂牵梦萦的山村就这样亲切宁静地横坦在我的前面了。站在家乡某个的高度鸟瞰山脚,模糊的村子星罗棋布,红色的黑潓江就像一条大静脉,滋养了这一方人这一方水土之后,哗然而来又哗然而去。近观身边的密林深处,那些低矮而又差参不齐的一如犬牙般的平顶房宁静地座立着。短笛、铜铃、吆喝声、犬吠声,来来去去熟悉的陌生的面孔,都渐渐复原成了我儿时摸不去的朦胧记忆。让我喜悦的是那记忆中低矮的茅草房、瓦板房已被一幢幢青瓦白墙所取代。儿时走的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也被公路代替。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家乡虽然没有风景,但她却始终是我深深的牵挂和割舍不掉的思绪,我为她疼痛,为她欢喜。这是我呱呱堕地的地方,是我拾柴挑水割草放牧的地方。是被千年不熄的火塘温暖过的地方。是我双手托着腮帮,幻想山外世界的地方,是我懵懂岁月,许下众多诺言后播种下青涩初恋的地方。

此时此刻,我与她素面相对了,我无以言语,心绪繁重,却只能用心去记忆的大海,努力打捞着搜素着浮浮沉沉的零星的记忆碎片,让甜蜜和酸涩交织在一起,像浪花一样,时而冲击碰撞着我的心之壁,时而又汹涌而去。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宁静的村子引来了一次前所未有的骚动,现代文明进程的重大冲击波,击碎了山里人平静悠闲地生活。于是,很多年轻人开始四面突围,总让自己的行囊装满了善良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叮嘱,即兴奋又酸酸的离开在山村父老乡亲的视线中,流入到了城市的大街小巷穿梭不息的车流人流之中,孑然而又孤独,默默地在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山村于是回归到了一种非常的安静之中。往日那些熟悉的面孔越来越少,越来越老,陌生的面孔也越来越多。

这些离开山村的年轻人,像一只只候鸟,来来去去,飞行在城市的上空,时而豪情万丈,时而迷茫无助。我不知道他们的内心是否总漂涌着对山村一丝丝的牵挂和思念,但我知道他们对未来充满了幻想,因而他们的梦总是非常的甜美。

我也是从山村走出来的啊,我能读懂我同龄人那份淡淡的怅惘,那缕缕复杂的情绪和无奈的内心世界,也能读懂那些越来越陌生的年轻人做出背井离乡疼痛的选择,我们的脸上都写满了憔悴,写满了怆然,在夜深人静时,我总是在问自己:同伴们在他乡还好吗,是否平安快乐这样的问题。也总是在想,当我们执手相望时,是悲是喜?是微笑或是泪流满面?然而,是山村无言的期待给我们指明了我们行走的方向,所以,我们只有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此,我的左手握紧了山村的叮嘱与期待,右手抓紧了我攀向明天的绳索。

在一番艰辛打拼,洒下无数的泪水汗水之后,我终于栖息在行程中的一个小镇,依旧难以停下行走的双脚,依旧努力构筑着我温暖的巢穴。就这样,山村在我的记忆中越来越模糊。

  继续行走,继续漂泊,继续寻找着。当走得太累的时候,总想找到一个远离欲望,远离尘埃的地方,搁下肩扛的负荷,喘息一下,疗理自己疲惫的痉挛着着的心身。我不知道,山村是不是这个地方,但我知道,她是我们这群人心中的一方圣土,想起她,总能使我们的泪流满面的心灵之圣地。内心也就像李清照《菩萨蛮》“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乐府民歌《悲歌》“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司空图《漫书五首》“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贺知章《回乡偶书五首》“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等诗歌书写的那样,让我一生一世不离不弃的抚摸着她。

牧童的短笛依旧悠悠远远,牛羊的铜铃依旧叮叮当当,我期待着牧童吹奏的笛声不再苍凉哀怨,但愿在我们还乡的时刻不是“人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的场面。

当我们再去诠释“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生命之谜的时候,我们的心灵也已经回归了。我是从罗坪山的缝缝里钻出来的,高高的山梁是我的脊骨,汩汩流泻的泉水是我的血液,黝黑黝黑的土地是我的肌肉。来到这个世界,我什么都可以做,什么都可以敢于去做,但我唯独不能愧对脚下的这片红土地。

我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唯有回归是天经地义的。祖辈们在脚下的这片土地上走着轮回着。生,是山里的魂,死,亦是山的魂。就像俄国有个诗人说的那样:心灵完成了一个伟大的循环,看,我又回到了童年的梦幻。

 

文章编辑:李少文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