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学习园地

俄多老师给少语专业学生作关于大学生礼仪的专题讲座

作者:李彧木文章来源:Haqniq文化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6-30 12:10:00


2022年6月30日下午14:30—16:00,红河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少语专业)在红河学院文鼎楼213教室举行了以“大学生日常交往礼仪培训”为主题的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红河学院俄多老师,由19级李香己同学担任主持人,少语专业2019级、2020级、2021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本次讲座主要从中国传统礼仪的角度进行讲解。

 俄多,哈尼族,云南景洪人。毕业于云南民族大学,是云南国际/阿卡研究创新团队及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成员。具有民族学与语言学学科背景,研究方向为跨境民族文化。曾在泰国、缅甸、老挝等山地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具有较丰富的调研经验。主持过校级、教育厅等项目;发表数篇文章,其中一篇收录于红河州文化部政策法规司主编的内部资料。合著有《泰国罗米阿卡人文化调查研究》,具有一定科研水平。曾获得优秀青年教师、红云园丁奖、优秀班主任等荣誉。俄多老师在东南亚多国进行田野调查的经历,使她对各日常交往的礼节礼貌习惯等有深入的了解,并把礼仪文化介绍给同学们。

一、大学生学习日常交往礼仪的必要性

 首先,俄多老师介绍讲座主要围绕四个内容即:忠恕之道、谦和礼貌、社交礼俗、传统家居。

俄多老师阐述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儒家的“礼”观一直刻在我们的骨血里,自古以来,中国人都是以礼待人,中国过去在世界上兴盛了几千年,与“礼”的重要作用分不开。在党文化强国建设的引领下,新时代大学生更要严于律己,德、智、体、美、劳,德排首位,其重要性可见一斑。俄多老师举了“云南大学马加爵”的案子为例,阐明学习礼仪待人的重要性,只有学会如何与人和谐相处,才能在学习生活中交到良师益友,更好地进步。

二、中国传统礼仪

其次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了大学生学习日常交往礼仪的重要性。

接着围绕四个方面的内容逐一进行讲解。忠恕之道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与人相处过程中要“成人、为人、尽力为人谋”也要做到“推己及人、将心比心”。谦和礼貌不仅表现在外表、举止、语言方面更是内心的一种文明意识。在社交方面也要做到得体、以诚相待原则。传统家居方面主要介绍了坐席的传统礼仪如坐姿、坐位等方面,进一步强调“礼”的重要性。最后俄多老师指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需要认真体会和践行。指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索取,成就豁达的人生。随着讲座的结束,同学们更加懂得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受益匪浅。

三、结语

最后俄多老师指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需要认真体会和践行。指出大学生应该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计较,多一些付出,少一些索取,成就豁达的人生。随着讲座的结束,同学们更加懂得了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之道,受益匪浅。

礼仪是衡量一个人、一个社会、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不学礼,无以立”,良好的礼仪能够展现一个人的综合素养,展现人的气质、风度、阅历、见识和社会道德情操。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不仅要求掌握相应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该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文化,在当今社会中拥有更强的社会竞争力。最后,主持人李香己致辞感谢俄多老师百忙之中来给同学们作讲座,勉励同学们一定要牢记俄多老师的教导,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在努力学习奋斗的同时提高自己的礼仪素养。至此,本次以“大学生日常交往礼仪培训”为主题的讲座圆满结束。

 

文案|李彧木[2021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尼语方向)学生

图片|封建新[2019级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哈尼语方向)学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