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aqniq文化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6-29 12:33:00
2022年6月29日早上8:30—11:30,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少语专业)在学校文鼎楼213教室举行了“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方法”为主题的讲座。邀请了红河州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哈尼语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白居舟教授主讲,少语专业2019、2020、2021级全体同学参加本次讲座。本次讲座由19少语李斗金同学主持。
讲座开始,由主持人李斗金同学作主讲人白居舟老师的个人情况介绍。
白居舟,男,哈尼族,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1982年参加工作,现为红河州融媒体中心高级编辑,是云南省教育厅民文教材审定大组成员,云南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员,红河学院客座教授。先后演播了哈尼语首部长篇小说《太阳女》,诗集《母语》、《神圣的村庄》,独立或合作出版的《哈尼族起源歌》、《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等图书,均曾在国家级或省级图书评奖中获奖。
随后,由白居舟老师开始本次讲座。“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方法”是由白居舟老师长期从事哈尼族口传文化收集整理工作的结晶,用朴素的语言,呈现出丰厚的内容。这次讲座白居舟老师从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启动的缘由、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方法、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意义,三部分讲述。
1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工作启动的缘由
白老师指出,口传文化是哈尼族文化的一大特点,它承载的内容包罗万象,包括大型的史诗、长篇故事、神话传说、民族等。口头传述其内容丰富,叙述所需时间很长,其中摩批(哈尼族神职人员)和歌手(特指吟唱哈尼古歌拉吧或哈吧的民间艺人)是哈尼族口传文化的集大成者。
由于社会的变迁,新文化的不断冲击,使得传承了几千年的哈尼族口传文化,出现濒危,面临传承危机。2008年,经州内外各界人士与专家学者讨论一致通过,由州委州政府拨出专款立项,组建红河州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编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拉开了哈尼族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哈尼族口传文化译注全集搜集整理出书工作帷幕。
搜集、整理、编译哈尼族口传文化对于保护和挖掘哈尼族文化资源,加强民族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和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方法
白老师理论联系实际,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方法,从寻找口传文化传承人、初步内容分类、现场录音录像、用哈尼文与国际音标真实记录,到后期储存录音语料、汉文直译到全文整体意译,再到与传承人再次当面校对核实、申报项目结题、出书保存、利用,等等对整个工作流程及其方法技巧进行了详细讲解。
他着重强调了寻找合格的传承人的重要性,这是搜集整理哈尼族口传文化的第一步。需要用心去结交活跃在民间德高望重、博闻强识的哈尼族歌手或摩批,是搜集口传文化的前提基础。
对于各地哈尼族各支系的口传文学,辨别源流,找出共性和个性,也是必不可少的。
准确记音并保存,翻译遵守“雅信达”,四行体翻译是通常的做法。白老师以搜集整理的《撮西能批突》为例,讲述自己在搜集过程中用哈尼文和国际音标两种方法结合记录传承人的口述文化的真实经历,并指出这是一种比较通用的记录方法,一般哈尼文、国际音标和汉字放在前面,直译、整体译意放在后面。如下:
哈 尼 文:Lavqpeiv saol haoq
国际音标:la³¹pe³³ sɔ⁵⁵ xɔ³¹
直 译:茶水三 碗
整体译意:三碗茶水
3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意义
白老师说,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出版,标志着哈尼口传文化正式进入文字时代。哈尼族口传文化已有悠久的历史,从口头传承到文字记载,内容博大精深,是哈尼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哈尼族口传文化搜集整理的出版,挽救了民族文化面临濒危的不利局面,对传承和保护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对铸牢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五个认同”,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具有重要意义。
在讲座的末尾,哈尼语方向和彝语方向的同学们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同学们的提问主要集中在实践性和技能性问题上,白老师耐心细致地给予了解答,获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然后,讲座主持人李斗金同学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首先感谢白居舟老师在百忙之中给同学们作讲座,鼓励同学们要向白老师学习,学习专家们对于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研究过程中坚持不懈的优秀品质。最后他宣布讲座结束。至此,本次以“哈尼族口传文化的搜集整理方法”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圆满结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