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Haqniq文化微信公众号
发布时间:2022-07-07 09:43
2022年7月6日星期三早上8:30—11:30,红河学院人文学院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以下简称少语专业)在博文楼A516教室举行了“哈尼梯田稻作品种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影响因素与对策”的讲座。本次讲座的主讲人是黄绍文教授,由20级少语专业的李忠华同学主持,少语专业2020、2021级全体同学参加了本次讲座。讲座开始,由主持人李忠华同学介绍了黄绍文教授的学术简介。
黄教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哈尼梯田保护面临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与对策建议:一是哈尼梯田稻作品种的生物多样性价值;二是哈尼梯田稻作品种的变迁及其影响;三是元阳哈尼梯田稻作品种调查;四是传统品种丧失的因素分析;五是哈尼梯田传统品种保护对策建议。
黄教授对红河哈尼梯田研究有独到的见解,通过长期的田野调查,以朴素的语言,以一个本土学者满腔热忱的感情,对当下的哈尼梯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并提出保护的对策建议。让我们清楚地认识了作为哈尼族新一代大学生如何参与到哈尼梯田的保护行列中。
黄教授认为,水稻种植是哈尼梯田“活态”遗产的重要标志,稻作传统品种的多样性是哈尼梯田生物多样性的表现。哈尼族在长期的梯田农耕活动中,根据不同海拔地带的适应性,培育出上千个传统水稻品种,20世纪80年代初期,哈尼梯田较为集中的红河南岸的元阳、红河、绿春、金平等县域内有1000多个传统品种。但是大面积的水田逐步退变旱田,梯田稻作品种生物多样性也受到了严禁挑战。新品种的推广,传统品种种植面积萎缩,到2013年元阳县杂交稻推广面积达13.5万亩,占全县梯田总面积的71%栽种传统品种的面积不足30%,蔓缩在高海拔地区,香蕉市场价格回升,由此热区部分梯田也成为开发香蕉基地的对象,同期,不适应杂交稻生存的高山梯田也在推广楚粳系列12、17号、合系41号、红阳系列1-3号等新品种,加之受2010年西南大早灾背景影响,高海拔地区的部分梯田不得不改种玉米黄豆等早地作物,而且梯田水改早的面积目前还在增加。由此日益加剧了传统品种生存环境空间。
过去10余年间,哈尼梯田传统稻作品种一直在锐减,其中,梯田遗产保护区内的传统稻作品种从2013年的80个减少为至今的28个,而且仍有继续消的趋势。
2021年5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南阳考察时指出:“保证粮食安全必须把种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解决好种子和耕地问题”,强调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政府工作报告和“十四五”规划纲要也对种业发展问题作出具体安排。这些重要论述均指明了哈尼梯田稻作多样性品种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本次讲座的尾声,来自2020、2021级的同学们就各自感兴趣的问题进行了提问,同学们主要问题集中在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碰撞产生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黄教授耐心的解答了同学们的提问,并获得同学们的阵阵掌声。
最后,讲座主持人李忠华同学对本次讲座做了总结。他首先感谢黄教授在百忙之中给同学们作讲座,鼓励同学们学习教授对学术的严谨致学精神,以及对民族文化满腔热血的态度。最后他宣布讲座结束。
至此,本次以“哈尼梯田稻作品种生物多样性及其变迁影响因素与对策”为主题的专家讲座圆满结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