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学研究网

www.yixueyanjiu.com

首页-->学习园地

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办2022暑期少儿彝语培训班

作者:理蕾(黎黎阿楚)文章来源:莱国索
发布时间:2022-07-19 03:42


2022年7月16日下午两点半,蒙自市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在仁厚村举行了2022年暑期少儿彝语培训班开班典礼,参加人员有馆长普长寿老师及其爱人李惠琼老师、仁厚村民间艺人徐胜和、大学生志愿者理蕾、来自仁厚村及周边村寨的28名儿童以及蒙自市城区的2名儿童。

图1 普长寿老师在进行教学

据馆长普长寿老师介绍,这是传习馆举办的第二届少儿彝语培训班,第一届是在三年前。举办的培训班均是免费的文化公益活动,不收取一分钱。普长寿老师是从仁厚村成长并走出去到城里工作的知名人士,二十多年来,利用工作之余调查和研究彝族文化,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至今已经出版两部蒙自坝区彝族尼苏话词典,为蒙自彝族文化的抢救保护做出了贡献。2018年,他和爱人商量,回村里在祖屋老宅处自费建立了蒙自彝族尼苏文化传习馆,旨在利用空闲时间教村民学彝语彝文、唱彝歌跳彝舞,收集当地彝族文化文物并展出。个人在乡村建立文化传习馆,既是文化创新,也有力地促进并繁荣了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的精神文明,对此,多家媒体曾先后报道过,更有周边州市县的游客和来宾慕名前来参观考察。

图2 学生在认真听讲

本次的少儿彝语培训班,招生消息一发出来,来咨询、报名的电话、微信不断,报名者较多。由于场地条件的关系,教室里坐不下太多人,最终只招了40名儿童,多数为小学生。家长们认为,把小孩送来传习馆学习,一方面可以防止小孩在家沉溺于手机游戏;另一方面小孩有个去处,家长可以放心去干活,解放并方便了家长;最重要的是还可以在传习馆学习彝族文化。

刚刚下午2点,很多同学背上自己心爱的书包,蹦蹦跳跳地提前到达了传习馆,翘首以盼普老师夫妻俩的到来。普老师夫妻俩,首先向各位同学表示了欢迎,让同学们按高矮顺序整整齐齐的依次坐好,说明了举办本次少儿班的意义和目的,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传承优秀文化,丰富乡村文化,树立文化自信。接着强调了安全须知和课堂纪律,选出一位同学为班长;然后,发放彝语文学习课本、资料和儿歌歌谱给培训的同学,并简要介绍了要学习的主要内容。

图3 赠送书籍之一

之后,第一堂课正式开始。普长寿老师的教学由浅入深,开始进行简单彝语日常用语的教学,比如吃饭、喝水、起立、坐下等词汇。同学们聚精会神的听讲,大声朗读,并在自己的本子上抄写下来。此外,还学习了彝语数词。传习馆传出的朗朗读书声,回响在仁厚村的上空。

第二堂课,是教唱歌。教唱双语儿童歌曲。同学们首先熟唱中文版的《上学歌》,普长寿老师开始教彝语版,首先讲解歌词中的彝语词汇,词汇熟读之后,就进行单句的教学。之后,教唱、领唱、合唱,为了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多才多艺的李惠琼老师还弹奏电子琴即兴伴奏。美妙的歌声,吸引了路过的村民探头驻足观看。

在最后一堂课,普长寿老师带同学们复习三个环节的内容,检测了同学们的学习效果。同学们良好的测试成绩,得到了普长寿老师和李惠琼老师的表扬。李惠琼老师向同学们布置了三道作业:第一,回家要复习课堂上教的简单彝语词汇;第二,和爷爷奶奶练习彝语数词的读音;第三,唱《上学歌》给父母听。这样,把传习馆、学习的儿童、家长都有机联系在了一起,增强了培训效果。

图4 课堂一角

普长寿老师表示,在全面小康生活中,物质文化搞好了,精神文化也要同步赶上。在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中,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发挥传习馆的优势和特色,为广大父老乡亲服务,他无比自豪和开心。02:29

本文作者:理蕾,彝名黎黎阿楚,籍贯蒙自,现为红河学院人文学院2020级少语专业彝语方向学生。

 

文章编辑:蓝色愿望

   
相关链接
【相关链接】

 

彝学研究网